商品售后服务网

不干了!QDII基金经理拿百万年薪放长假
[发布时间:2008-12-31 00:00:00 点击率:]

  “很多基金公司QDII部门都没有人接电话,他们到底还存在吗?”近日,一家著名台资券商经纪部负责人,按照各家已经获批QDII资格的基金公司名录致电相关QDII业务负责人时,超过一半电话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一年前,QDII基金发行火爆,羡煞同行。于是乎,各家基金公司纷纷找股东方要钱加码注册资本,扩充管理规模,为的就是能够获得一张“前景光明”的QDII牌照。

  一年后,基金公司QDII部门销声匿迹。

  

  市盈率太低 QDII新发搁浅

  

  下半年以来,金融海啸的持续冲击令QDII市场进入霜冻期。继银监会建议银行目前不要再推出新的QDII产品之后,与其平行的证监会亦有此打算,已经获得QDII资格的券商,近日也被建议暂缓推出这类产品,而基金公司已经3个月未有新QDII产品面世。

  据统计,目前共有27家基金公司获得QDII基金发行资格,除华安、华夏、嘉实、南方、上投、华宝兴业、交银施罗德、海富通、银华、工银瑞信等数十家基金已经发行了QDII产品外,其余17家基金公司目前尚无相关QDII基金产品,处于“设计产品阶段”。

  今年9月,一家基金公司提交的有关QDII产品的设计方案被证监会产品审批部建议打回,据透露,监管部门此举并不是对产品设计不满意,主要是出于对海外市场风险的考虑。

  其余听到风声的几家基金公司在第一时间就主动撤回了QDII申报方案,火速改为更受市场热捧的债基方案。

  的确,审批难是一方面,如果着眼于当前市场环境,基金公司参与QDII的动力同样并不充足,“如果现在发行的话,以什么为卖点呢?国内A股的市盈率短时间内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降至国际平均水平之下,而之前,市盈率恰恰是QDII的最大忽悠亮点。”一家近日忙于发行新基金的公司市场部人员如是说。

  

  QDII海外高手放假回家

  

  在2007年6月证监会颁布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中,基金公司QDII部门的硬性门槛除了注册资本及管理规模外,关于基金公司ODII投资团队的要求事实上亦是主要门槛。

  《办法》要求申请QDII资格基金公司要具有5年以上境外证券市场投资管理经验和相关专业资质的中级以上管理人员不少于1名,具有3年以上境外证券市场投资管理相关经验的人员不少于3名。由于人才储备不足,为了满足至少4人具有丰富境外证券市场投资经验的门槛,大多数基金公司火速从香港、台湾等地区花重金请来高手助阵。而如今,海外资深投资经理已经被公司准予放长假回家休息。

  “有些基金公司QDII部门办公区域已经人去楼空,看上去就像解散了似的。”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被寄予厚望的QDII落得如此尴尬境地并不意外,“明年全行业肯定大幅削减开支,根本没必要花大钱养着年薪普遍在500万左右却不能为公司过冬出力的闲人。”

  “投资管理业务是基金公司的核心业务,如果发展几乎停滞,对于QDII来说,就谈不上生存与发展了。”一家基金公司老总对此显得颇为无奈。

  

  雷曼倒闭后QDII门槛难降

  

  事实上,不管是基金公司还是监管部门,对于QDII的热情在今年上半年仍然高涨。

  随着上半年中国股市风险的集中释放,监管部门计划让更多的基金公司能够发行QDII产品,去海外市场投资。

  在7月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半年峰会上,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杨秋梅曾透露,证监会即将出台QDII业务“2号”操作细则,此文件将明确QDII业务的各类操作细则,比如对投研队伍投资经验的具体要求,以及基金公司开展QDII业务是否一定必须聘请投资顾问等均会给出明确规定。

  杨进一步表示会在“合适的时机将进一步降低QDII门槛,让更多的基金公司能够参与”。

  但就在这一关键时点,美国雷曼兄弟倒闭了,次贷危机开始愈演愈烈,并牵涉到华安QDII基金,证监会不得不冲到前面救火。该事件过后,证监会降低基金公司QDII业务门槛的念头随即打消。

  

  9壮士反弹 发展任重道远

  

  当前市道,基金公司指望监管部门扶持QDII基金发行已经不现实,QDII能否弱市扩容唯一的寄托落在了此前出海后伤痕累累的9壮士身上,因为基民总是逐赚钱效应而去。

  据统计,自11月21日海外股市反弹以来,截至12月12日的三周时间内QDII净值整体增幅高达16.54%。

  即便暂时的业绩表现突出,但摆在QDII们面前的,仍然是一条坎坷路。正像申银万国高级宏观策略分析师贺振华告诉记者的一样:“金融危机改变了所有的预期,很多东西需要推倒重来。”

  目前来看,海外市场并不是一个短期内获得收益和吸引眼球的蛋糕,基金QDII任重道远。

  (摘自《天天基金网》金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