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 朱国栋
“只有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这句话用在2008年,真是再好不过了。
这一年,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雷曼兄弟、AIG、花旗银行——华尔街那些金融大鳄们几乎个个都在“裸泳”,纳斯达克前主席麦道夫的骗局更是让世人瞠目结舌,他把世人对华尔街的不信任感推向了顶点——这位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尊敬和信任的投资银行家,他所创办的对冲基金竟然通过最原始、最常见的“庞氏骗局”制造了稳定高收益的投资假象,投资人的损失金额可能高达500亿美元。
这一年,裸泳的不只是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他们的中国同行同样处于舆论漩涡的中心。2008年1月,中国平安公布最高可达160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把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这位在资本市场一直形象颇佳的明星企业家,推向了风口浪尖。马明哲之后,王石、李彦宏、牛根生、史玉柱等大批明星企业家,因为各种原因,成为公众非议的对象。
这一年,许多企业家陷入了金融衍生品和对赌协议的困境,如红色资本家、中信泰富的荣智健等。
这一年,有些企业家身陷桎梏。前中国首富黄光裕涉嫌经济犯罪被调查,这位家电大鳄一直争议不断,但真的出事之后,还是让绝大多数人感到惊讶。
这一年,知名企业家自杀也远高于往年。涌金系掌门人魏东坠楼身亡,让无数人唏嘘不已。谁也没有想到,这位27岁就在金融期货市场叱咤风云、平时为人处世极为低调的资本高手,人生结局会是这样。长三角、珠三角是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冲击最为严重的区域,不少地方实力派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用最惨烈的方式离开了人间:浙江一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亚津自杀;温州泵阀厂老板朱吉光自杀;广东糖业大王庞贵雄自杀……
事实上,无论是李彦宏、牛根生还是王石,都是中国财经界红得发紫的明星人物。但短短一年时间里,这些企业家的光环就相继褪去,并背上了沉重的舆论压力……
公众危机,
他们出事与金融危机无关
2008年里,出现公众危机的明星企业家多数与金融危机无关。
以王石为例,他之所以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主要是因为在汶川地震中说错了几句话。
2008年5月,正当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在关注汶川地震、十万子弟兵和百万志愿者在抗震一线冒着生命危险抗震救灾时,“企业给地震捐两百万是合适的”、“慈善不能成为企业负担”,王石在个人博客上的几句话,深深刺痛了中国民众的心。
尽管王石后来为自己的话语道歉,万科还追加了1亿元的捐款,但很显然,王石的个人声誉,可能在未来的数年内、甚至是永远无法挽回了。
王石只是因为言语而遭遇非议,而牛根生则给公众留下了实际的伤害——他的蒙牛乳业是乳制品三聚氰胺事件的主角之一。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牛根生是公众的偶像、媒体的宠儿,他从孤儿成长为亿万富翁,并将中国的乳制品产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裸捐义举更是博得了公众的好感,将个人声誉推向了顶点。但谁也没有想到,牛根生的蒙牛乳业居然也遵守乳制品行业的潜规则——在奶粉和牛奶中掺三聚氰胺,让蛋白质含量达标。
尽管事发后牛根生向公众道歉,并表示蒙牛将承担相应责任。但牛根生的个人形象无疑已跌到谷底。
李彦宏引发公众非议也是从三聚氰胺事件开始。2008年9月12日,一位自称“负责三鹿公关的普通员工”的网友扫描了一份传真件传到网上,内容是负责三鹿公司公关的广告公司8月11日为肾结石奶粉事件做的危机公关方案。其中提到要与百度签订300万元的广告投放方案,换取百度在搜索结果中屏蔽三鹿的负面新闻。对此,百度方面做出回应否认被收买,但又有网友举证称,包括百度在内的几家主流网站都采用技术手段屏蔽了有关三鹿、伊利的负面报道。随后,尽管百度以“精确匹配”的理由做出回应,但仍遭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随后又有报道披露,据称是百度给某品牌提供的营销方案PPT在网络流传,其中有为该品牌删除负面信息的内容,百度的竞价排名行为遭到网络舆论的大规模质疑。
央视《新闻30分》的报道则将百度的丑闻推向最高潮。百度向江湖游医们收取高额竞价排名费,将他们的虚假网站或不实信息置于搜索关键词显示的前列,使得很多人受骗。
经营危机,
中国企业家遭遇前所未有挑战
欧通国在中国明星企业家中是异类。王石、李彦宏和牛根生都已创业成功,他们创办的企业已是各自领域的领头羊,并是中外资本市场的明星股。但欧通国的ITAT在服装业中并无多少根基,也没有公开上市,严格地说,ITAT还只是一个创业企业。
但在2007年到2008年初,欧通国的媒体曝光率并不亚于李彦宏和牛根生们。欧通国首创的ITAT模式被媒体广泛报道,并认为这种模式将使ITAT成为服装业的国美或苏宁。
ITAT的商业模式是:“服装生产商+ITAT集团+商业地产商”的铁三角联盟和利益共同体。由服装生产厂商(供应商)负责供货;商业地产商 (物业)负责物业场所的服务;而ITAT只负责门店的装修及经营管理,并且拥有收银控制权和人员管理权。
这种轻资产模式对投资人无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可以做到“零货款、零场租、零库存”,即ITAT向上游的供应商进行代销,而不用提前支付货款;实行浮动场租,根据每月的销售额,按比例跟每个商场结算,而非事先签订租赁合同;由供应商承担库存压力和物流配送费用,不承担库存风险。
据欧通国向媒体介绍的数据,ITAT获得了投资人几轮融资,原始投资的几家企业投入了12亿港元,摩根斯坦利、英联资本等PE则投入了近亿美元。
正因为在未上市前就已获得巨额融资。2007年,欧通国以100亿元的身价,在胡润中国百富榜中,位居第65位;在2007胡润零售富豪榜中,位居第3,仅次于苏宁、国美的张近东和黄光裕。
但到了2008年初,原本极为风光的欧通国接连遭遇许多危机。先是2008年3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聆讯被否,10亿美元的融资计划泡汤。紧接着,ITAT又被曝出连锁店倒闭潮、裁员、销售产品质量低下、销售数据造假等负面新闻。
毫无疑问,2008年底,欧通国和ITAT已进入极为关键的时刻。欧通国需要在短时间内力挽狂澜,证明外界的种种质疑是错的。尽管ITAT的未来还存在变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事实证明ITAT的商业模式并没有欧通国说的那么有吸引力,欧通国的个人诚信也已被许多人怀疑。
除了ITAT外,李亮的PPG遭遇的信任危机似乎更为严重,甚至李亮本人被媒体曝出“携款逃跑”,尽管李亮之后几次澄清,称自己是在美国开拓新业务,并暗示许多负面新闻可能和竞争对手有关。但公众舆论的质疑很难驳斥:在公司高管不断离职、销售收入不断下滑、信任危机愈演愈烈之时,为何李亮不能回国一趟,把许多事情向公众讲讲清楚呢?是出不起机票钱还是不能耽误一到两天时间?
除了企业经营出现实质问题或出现公众危机外,许多明星企业家还因为金融衍生品和对赌协议而陷入困境,如中信泰富的荣智健、恒大地产的许嘉印、碧桂园的杨国强等等。
中国企业家为何如此脆弱?
短短一年时间,就已物是人非,为什么中国企业家如此脆弱?
尽管金融危机是重要变量,但同时,中国企业家还是很年轻的阶层,浮躁与幼稚在所难免。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家阶层已有300年历史,而中国30年前还没有民营企业。尽管中国企业家进取心和勤奋早已为世人公认。但企业家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和西方一流商业人才还有很大差距。有些企业尽管签下了套期保值的合约协议,但对合约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有的企业家甚至连合约的内容都看不懂。
企业家的个人素养也是重要原因。但最为根本的,还是中国企业家面临的经营环境。
尽管30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企业家走上了历史舞台,民营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但国家的利源主要还是那些垄断巨头们所掌握。中国最赚钱的一些行业——金融、石油、煤炭、有色金属、钢铁、航运,80%以上还是由国企和外企所占据。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拥挤在竞争白热化的行业——如纺织、餐饮、饮料、服装等等。
尽管号称已获得国民待遇,但中国民营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远远不如国企和外企。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融资难喊了十多年,但问题似乎并没有好转。国有航空公司们因为经营困难、套期保值亏损,可以获得几十亿元的财政补贴,民营航空公司能拿到么?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因为呆账坏账,会有上千亿美元的财政注资,民营银行也会有这样的待遇么?
但愿2008年后,中国企业家的路子更好走一些。
上一主题:温馨家庭基金情
下一主题:金融风暴中更要积极开发企业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