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 成都市工商联 卢树良
改革开放30年,是成都市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在30年成都经济发展大潮中,非公有制企业凭着“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百折不挠”的精神,始终站立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成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与民营企业发展所走过的不平凡岁月,抚今追昔,展望未来,我们深切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沧桑巨变,也深深感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成都市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成都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已经成为推动成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1978年,成都市民营经济增加值仅1.24亿,占GDP的3.4%。通过30年来的改革发展,成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成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3年来,成都民营经济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2007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691.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0.9%,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7%,拉动全市GDP增长10.2个百分点。全市民营经济缴纳税金362亿元,占全市国税、地税总收入的65.8%,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撑起全市国民经济的“半边天”。
二、改革开放30年来,成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带动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
(一)30年来,成都市工商联组织的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网络不断延伸。
从1984年以来,成都市工商联加大新会员发展力度,到2007年会员已达到2万余名,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占90%以上;全市各级工商联所属乡镇、街道、地区分会(商会)等各类基层商会组织已达到284个,为完成党中央赋予的历史任务,培养一支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的积极分子队伍,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30年来,成都非公有制代表人士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支拥护党的领导、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带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骨干力量。
党的十五大以来,成都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截至2007年底,全市私营企业12.17万个,个体工商户50.36万户;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到2170家,占全市规模企业总数的82.5%,实现工业增加值477.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63.6%。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成都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成都市各级工商联组织的团结、帮助、引导下,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涌现出了一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模范人物;一批爱国、敬业、守法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优秀民营企业;一批扶贫济困,先富帮后富的先进典型。经过培训选拔,在这些代表人物中,本届已有153人安排为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有356人安排为县级以上政协委员,793人进入成都市各级工商联领导机构,分别担任执委、常委、副会长、会长等。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形成了一支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代表人士积极分子队伍,成为实现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三、改革开放30年来,成都非公有制企业积极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全市改革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工商联系统有80余家非公有制会员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与市内外90 余家国有企业成功地实现了资产重组,协助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近25万人,为推动国企改革作出了贡献。
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为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以来,全市会员企业开展招商引资活动300余次,协助引进项目上百个,协议金额上百亿元;参与本市工业园区建设,兴建工业生产园区及加工基地4个;举办各种就业招聘会百余场,提供就业岗位4万余个,解决城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村失地农民就业2万余人;民营企业参与建设农业加工基地300余个,开发建设各种农业园区40余个,参与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近30亿元,形成了农村特色产业和专业经济组织,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充分发挥了我市民营企业在构建和谐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中的重要生力军作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四、改革开放30年来,成都非公有制企业“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回报社会做贡献。
积极参与赈灾救援活动,为灾区献爱心。在1998年的抗洪救灾中,成都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踊跃为洪涝灾区捐款捐物价值达3000余万元;在2003年全国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支持抗“非典”第一线的工作,一大批会员企业自愿捐款捐物约700余万元,为战胜“非典”做出了贡献。特别是2008年,面对“5.12”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难,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投入抗震救灾,为灾区救助、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截至7月24日,全市工商联系统的民营企业向灾区捐款捐物价值52594.5万元。进入灾后重建阶段以来,全市民营企业积极捐资1880万元,用于受灾地区学校、乡镇卫生院的重建。
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和再就业工程,努力帮助困难群众致富奔小康。据不完全统计,自1995年以来,全市民营企业在本市相对贫困地区和省内外贫困地区实施光彩事业项目215个,投入资金40亿多元;
积极参与“惠民行动”,大力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2007年,成都市委统战部与市工商联、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市慈善会共同发起的“光彩事业·阳光助老(康复)工程”,有102家会员企业积极参与,募集资金136万余元,为我市68家敬老院建成“康复训练运动室”。据不完全统计,自1995年以来,全市民营企业仅支持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等各种社会公益事业,捐资捐物价值达1.5亿元,为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
上一主题:新闻快递
下一主题:银桥乳业:把严格管理落实到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