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乔志峰
元旦节期间,笔者收到了中国乳业制品工业协会的道歉短信,短信说:对问题奶粉给孩子和社会造成伤害,我们深表痛心,真诚道歉,祈求原谅,并决心以此为戒,杜绝不合格产品,诚恳接受社会监督。这条短信,似乎代表着由三鹿引发的乳制品信任危机终于告一段落了。可是,1月4号上班第一天,就在媒体上看到了一条令人气愤的新闻:
1月4日的《江南都市报 》报道:1月1日,南昌市民吴先生买了某集团荣誉出品的1.5L装花生奶,瓶身上标注的生产日期竟然是2009年1月5日。加上出厂、仓储和运输的时间,该企业的花生奶早产很多天。
“早产奶”的问题并不新鲜,以前也屡屡见诸报端。这种行为也不难定性:属于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严重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应该受到严厉的查处。我所震惊的,是在乳制品行业刚刚经历过信任危机的“寒冬”尚处于复苏阶段的时候,竟仍有业内企业敢于再次冒天下之大不韪、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
中国古训: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本以为,三鹿事件之后,所有的乳制品企业都能痛定思痛、浴火重生,把质量和诚信放在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来给予重视;我欣喜地看到,不少企业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中国乳业制品工业协会祈求原谅的短信,也让我重拾了对乳制品企业和中国食品企业的信心。可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害群之马却不识时务地突然窜出来给我当头一棒,把我刚刚鼓起的热望变得冰凉!难道,他们好了伤疤就忘了疼?难道,他们忘了为化解危机、挽救乳制品行业,有多少人殚精竭虑、夜不能寐?难道他们不明白,自己所在的行业已经经不起太多的折腾了?
一个企业的劣行,当然代表不了一个行业。可是,一个老鼠屎,很多时候确实能够破坏一锅好汤。我在“怒其不争”的同时,更是深深体会到,市场不相信眼泪,更不需要同情和“可怜”,只有严管重罚、只有让所有的违规者付出最沉重的代价,才是对行业最好的保护。
上一主题:江西有机绿色食品总数过千
下一主题:中铁十八局集团依靠“绝活”抢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