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以前他向别人学修表 现在他教别人做生意
[发布时间:2009-06-16 00:00:00 点击率:]

  □  廖洁/文 吴小川/图

  

  身为重庆首个家具行业著名商标“临江牌”的创始人,年过花甲的刘海波已经在家具行业奋斗了20多年。20多年来,重庆人由自己做弹簧沙发,到现在挑国际品牌挑得眼花。刘海波的事业也随着重庆人家居理念的进步而不断壮大,并一手建立起重庆最大的建材城之一——临江装饰城。在诡谲的商海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当人们向刘海波讨教“生意经”时,他告诉记者了两个诀窍:一是做诚信经商的“老实人”,二是当个勤学好问的“聪明人”。

  

  “要赚钱就要肯学” 

  

  刘海波是个好学的人,对“学手艺”很感兴趣的他,成了大街上修表铺、照相馆的“常客”,“最开始是觉得稀奇去看热闹,后来看着看着就学会了。”后来他还学过养菌、搞过运输、也曾“重操旧业”给人家修表、照相。想跑运输又不会开车的他,因为没钱学车,只能在熟人的介绍下来到一间工厂学车,给人家打免费工来充当学费。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刘海波的生活迎来了转机。

  在跑运输存了一点钱以后,他买下了公社闲置不用的猪圈,修了7间房租给在附近卖菜的农民。一天,一群来自北京郊外的农民改变了他生活的轨迹。

  那时,沙发对于重庆人而言还是个陌生的词语,而这些“京城来客”就准备把这个新鲜玩意儿带进重庆,把刘海波的7间房全部租了下来做沙发作坊。

  当时白天在蔬菜公司搞运输的刘海波,又找到了一个外快——晚上帮这些人运沙发到比较偏僻的厂区叫卖。他在这里面嗅到了商机:一个沙发要卖200多,但是成本只要不到60块,于是,他开始在闲暇时间跑到作坊区学习做沙发的技术。

  然而两三年后,当沙发逐渐融入了重庆市民的生活时这些“京城来客”却“撤兵”了。 

  “一是利润薄了,二来他们不讲诚信,原料都是用的边角料,沙发没有坐多久就坏掉了,根本不能做长久生意。”刘海波回忆起当年还很感慨,当他开着车路过曾经推销过沙发的地方,许多人都拦着车不许他走,说沙发没坐几次就垮了,要他退钱,搞得他哭笑不得。

  “做生意一定要诚信。”当了“替罪羊”的刘海波对“诚信”二字的感悟特别深刻。后来他和妻子一起自己做起沙发生意后,宁愿成本高点,也不愿质量太差“坑”消费者。凭着这一股信念,加上自己和妻子只有6个人的小作坊,变成了红岩家具厂,后来又发展成拥有100多员工、上万平方米厂房的临江家具有限公司。

  

  “创新敢干很重要” 

  

  “我凭借着创新,让家具档次一直落后成都两三年的重庆,追了上来。”刘海波说起这段往事,颇为自得。

  上个世纪80年代,重庆的家具普遍还在用“保龄板”当原材料,现在流行的喷漆工艺也刚刚开始在沿海出现。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海波到福建考察,对这种新式家具“一见钟情”。为了把新工艺带回重庆,他不仅买了满满一车成品和原料回重庆,还四处和沿海的家具厂老板“套近乎”,学习工艺制作程序。

  产品成功研发出炉,家具市场一下子就被这颗“重磅炸弹”掀起了轩然大波。

  后来,为了在技术上领先,他又到广州“蹲”了好几个月,学会了玻璃钢家具的生产技术;和妻子坐几十公里的摩托车,到广州的一个海边小镇买回了欧式雕塑的铸造模具,首先在重庆卖起了欧式家具。

  “要敢于使用市场都没有的新技术,才能成为行业的领头羊。”这项新技术,不仅让他又积攒了一笔很大的财富,也让重庆的家具生产水平追上了成都,他的“临江牌”家具,也成为了重庆家具行业首个获得“著名商标”的产品。

  

  “做老实人、做老实事、赚老实钱”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爱到沿海“转悠”学习经验的刘海波发现,广州等地的家具市场中,很多大厂商都已经撤离。

  “家具行业价格已经杀得很乱,应该考虑其他的出路了。”意识到这股“寒流”很快也将波及重庆后,刘海波决定重新寻找新的事业突破口。 

  1996年,正是家庭装修逐渐走进重庆寻常百姓家的时候,刘海波在马家岩建立了第一个综合的建材市场——临江装饰城,然而培育一个新的市场却并不容易。 

  “那个时候的建材商户没有进市场的意识,不仅招租困难,收租金也不好收。”直到2001年,马家岩片区开始出现了板材市场等其他的大型市场,形成了规模效应,刘海波的临江装饰城才逐渐红火起来,并成为了重庆人装修买建材必去的市场之一。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领先位置,刘海波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诚信待人,不搞虚招。

  “做老实人、做老实事、做老实生意。”这就是刘海波和他的临江装饰城一直屹立不倒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