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在创业中发展 在发展中提升
[发布时间:2009-06-16 00:00:00 点击率:]

  

  □  本报记者  李丙驹   《东源知音》主编 孙瑞滇

  同去年灾难多多恰恰相反,今年却是喜事盈门,佳音不断——在全国人民翘首以待,人人喜迎建党88周年、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庆的前夕,云南东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后所煤矿也迎来了她颇不寻常的40岁生日。后所煤矿,是我国煤炭工业战线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向以“云煤明星”而为世人所瞩目,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为国家能源产业做大做强成功发展的一个缩影,正如后矿党委书记蔡昌吉同志所说的:“她是一部筚路蓝缕的创业史,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是一部锐意进取的发展史。”企业40岁了,人说:“四十而不惑”,正是企业进入中年的黄金鼎盛时期,企业的成就值得我们庆贺,企业的经验值得我们总结,我们更看重英雄的后矿人站在时代的高度为打造和谐矿区,建设百年企业的希冀和宏图。40年,是漫长的岁月,又只是历史的一瞬。40年前的今天,自老一辈创业播下希望的种子,希望之火就未曾熄灭。一代又一代后矿人薪火传承,高举理想的火炬在风雨中一路走来。今天的后矿,蒸蒸日上,英姿勃发。企业的生日,就是每一个后矿人的盛大节日。

  哦,朝气蓬勃、继往开来的后矿工人阶级,续写辉煌的梦想将随着每天的太阳升腾,理想的火焰,定会照亮自豪的后矿人勇敢前行——不管前面将有多少风雨,我们每一个后矿的兄弟姐妹一定会张开光荣与梦想的翅膀,永远翱翔在祖国南疆大地的万里长空!

  引 子

  

  人说“十年磨一剑”,为祝贺后矿40周年大庆,我居然执着而痴情地一等等了十年!

  我和后矿有缘,源自我也是煤黑子出身——多年的煤矿生涯,与矿工弟兄摸爬滚打朝夕相处,那难以割舍的血肉相联的感情,一言难尽,令人感慨!我虽人在成都大平原,心却早已飞向了云贵高原的乌金之乡,飞回到喜迎40大庆的后矿工人师傅身旁……

  灿烂的五月,鲜花般的五月,我接到了后矿人穿越千山万岭的邀请,告知我后矿40大庆到了,“我们的老朋友,李记者您也该启程了!”我心情澎湃地翻开了略已发黄的《经理日报》,十年前我在本报为后所煤矿30周年献上一篇大写实的贺文:《滇东煤海腾龙飞》,一眼就看到原煤炭部副部长、时任国家煤炭工业局副局长王显政同志的亲切题词而备感亲切:“深化改革,依靠科学技术,加强管理,再创企业辉煌!”

  4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却可以成为一座矿区命运与变迁的推进器,铺就矿区文明复兴与演进的快车道,成为矿工和家属奔向幸福的航标灯。

  40年,在人的一生中是个不短的岁月,有幸生在后矿、长在后矿、干在后矿,见证我们美丽矿区的每一片天空变蓝,每一寸大地变绿,每一条道路变宽,每一张笑脸变爽,有幸让自己的汗水和脚下的金沙江、珠江奔涌,让自己的梦想伴着矿区的井塔一起长高,后矿人应该感到无上的幸福和光荣!

  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是沿着最短的路程奔向新的灿烂的理想星座。在后所煤矿四十大庆到来、普天同庆的激动时刻,我们深知肩上的担子,我们放飞更大的梦想,我们情不自禁地为明天喝彩,我们站在滇东高原的新起点上极目远眺,尽情地朝天放歌,和新后所煤矿一起开始新的远航!后矿人自己说得好——

  这是一个开采太阳的故事;

  这是一段华光闪烁的历程;

  寻着乌金流转的岁月;

  穿越改革发展的时空……

  四十载韵华如歌,四十载激情似火,

  四十载自强不息,四十载步履执着。

  让我们深情凝望那段历史,

  共同聆听后所煤矿四十年创业发展的和谐颂歌……

  哦,于是有了老后矿人王显政同志今天如此精确的题词:

  四十年春华秋实在创业中发展,新世纪再展雄风在发展中提升! 

  

  第一章

  后来居上 所向披靡

  

  生在这里

  长在这里

  矿山就是我的家

  生活在这里

  爱情在这里

  矿山是我心中的情结

  发展在这里

  事业在这里

  矿山成就了煤矿工人的梦想

  ——后矿工人的诗

  

  彩云之南——云南有个神奇而美丽的好名字!

  后所的名称则魅力十足,富含哲理——后来居上,所向披靡!

  所谓“后来居上”,是因为与新中国同时成立的全国各大主力煤矿相比,40年与60年毕竟年轻了整整20年;然而“所向披靡”则有充分的论据:40年中,后矿人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了2590.86万吨煤炭产品,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仅仅2000年至2009年的10年间,后矿的原煤产量就达1328.64万吨,占40年原煤总产量的51.28%。

  下列数字后面蕴藏着后矿人多少个日夜的心血和汗水!

  自2004年以来,后所煤矿在整合中发展,在开拓中前进。五年来,原煤产量由2003年的61.18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126万吨,增长了106%;洗精煤产量由2003年的29.71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41万吨,增长了38%;工业总产值由2003年的32159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49730万元,增长了55%。工业增加值由2003年的4621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19490万元,增长了322%。职工年人均收入由2003年的9160元增长到2008年的23000元,增长了151%。

  后所煤矿所取得的这些成就是颇为不易的。因为云南煤矿大多位于丘陵地带,和全国同行业相比,其规模普遍相对较小,上世纪50年代全省曾设有矿务局,但后来因各种原因被取消了。而同北方一个矿一般有一对矿井相比,云南一个矿就得有两三对井才能形成生产规模。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云南,一个矿的管理难度绝不逊色于北方一个矿务局的管理。于是在众多国有煤矿中,后所煤矿是名副其实的“云煤样板矿”!

  更何况,一个个响亮的矿长名字留存在后矿厚重的丰碑上,光荣地见证了她40年艰苦创业、改革发展的历史轨迹:

  王显政,原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现任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曾在上世纪80年代一片质疑声中果断地提出“煤矿的发展出路在于机械化开采”,后所煤矿随即成为云南第一家由炮采转为高档普采、进行支护改革的先进矿井;

  邹立生,现任云南煤监局局长,曾在上世纪90年代创新部署后所煤矿“以煤为主、多种经营”的十年发展规划。于是,后所煤矿开始了同地方煤矿的联营合作,建立赫赫有名的坑口电厂;

  和军,全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家,现任云南煤化工集团总经理,曾勇敢地带领后所煤矿发展冶炼技术,上电解铝项目,实现煤、电、铝、建材联合大发展;还有各领风骚、各展其技、带领职工、开拓前进的陈永刚、李联、沈陇、李尧、蔡建芳……一代代火炬薪火相传,一步步脚印踏实行走,一代代后所人延续光荣传统,坚定地在改革开放、发展创新的大道上奋勇前进!

  后矿更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朱祥华、仁志祥,云南省劳动模范李政国、张石乖、邹立生和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叶云生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打磨沟井机采一队等英雄群体和个人;全矿涌现出一大批省、部、厅、矿级劳动模范、标兵和先进个人,也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省厅级、矿处级领导干部,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优秀矿风,后所煤矿成了云南煤炭行业中赫赫有名的“煤矿黄埔军校”,令人备感骄傲和自豪。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后所煤矿经过40年的艰苦创业,顺利形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128万吨的规模;建成年入洗能力90万吨的后矿洗煤厂;有装机容量2×12MW和年均发电1.5亿度的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早在2003年,经批准整合60万吨/年的兴云煤矿和60万吨的兴云洗煤厂成功并入后所矿区,而后来居上的镇雄项目建设也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其他资源整合、重组扩建的重大项目均达到了设计能力,充分发挥了巨大的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

  更令人振奋的是,矿属辅助单位的矿山救护队、物资公司、销运公司、汽车队、职工医院、生活服务公司、房地产公司、通讯电视站等,形成了主业突出、辅助协调、功能齐全、配套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格局。职工也由建矿初期的10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4625人。其中,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729人,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126人,初级职称439人。

  值得自豪和欣喜的是,后矿的“三个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长足发展和40年的丰富积累,也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前列。喜看今日之后矿,以人为本、共奔小康的可喜局面已经形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建设和谐矿区的奋斗目标正在实现,就拿后所煤矿矿部所在地的刘家湾今日新貌来说,后矿人自己所写的这段文字就足以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一幢幢摩天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大道纵横交错,公路从山脚盘山而上,荒山包上显出了勃勃生机。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在矿的统一部署下,全矿职工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每到植树节时,刘家湾及周围的山包都有职工、学生轮流挖坑植树。后来成立了专业绿化队护林保养,几年光景,刘家湾已是绿树成荫,条条大道两边栽上了整齐的柏树。办公室、招待所、学校、医院周围各种鲜花竞相开放,与苍翠的柏树相互辉映,楼房掩映其中。楼房下绿草片片,紧靠刘家湾的几座荒山包全披上了郁郁葱葱的绿装。绿化队护山看林,修枝整叶,栽培花木。刘家湾片的职工家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年年建造了这片绿色的家园。如果你初次从大城市到刘家湾作客,你会感到刘家湾的风光是那么迷人,甚至可能会误认为是进了度假村、疗养院或森林公园……”

  此刻,记者正开心地站在刘家湾!

  第二章

  艰苦创业 科技兴矿

  

  就这么黑乎乎的一块

  为辉煌献身

  痛痛快快燃烧

  彻彻底底奉献

  一生光明磊落

  甘为灰烬

  造福社会

  ——后矿工人的诗

  

  东源的名字来自滇东的富源县,这里是后所煤矿赖以生存发展的故乡。

  同彩云之南的吉祥名儿异曲同工,富源富源,莫不是富强之源?

  打开沉甸甸的《后所煤矿史》,我们方知晓,富源果真名副其实,不愧是富强之源!原来,富源以丰富的煤炭资源闻名省内外。全县已探明的煤炭储量60多亿吨,远景储量200多亿吨,占云南省总储量的1/3以上,全县储煤面积达800多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1/4强,而分布在后所矿区井田范围内的探明储量达1.28亿吨。其实富源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史,完全是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史同步伴生,息息相关的——

  后所矿区上马开发建设的前夕,正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个五年计划末期。当时国家面临来自国内“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经济衰退和国外苏联可能发动的军事入侵两个方面的巨大压力。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基于对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世界大战危险性的分析判断,国家把国防建设纳入发展重点,制定“三五”计划和“四五”计划的主导思想是以备战、备荒为中心,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强调要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战略后方。三线主要包括云、贵、川三省的全部或大部分地区在内。三线建设部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三线新建和扩建厂矿,并将处于一线区域的重要厂矿搬迁到三线。为了备战,作为重工业基础的钢铁、煤炭生产被重新提到经济建设的首要位置。毛主席在此期间说过一句几乎为煤炭职工人人皆知的话:“工业问题,主要是煤、铁、钢,有煤就有铁,有铁就有钢,有钢就有机器,有机器就有其他。”他把煤炭的生产建设摆在了钢铁之前。

  紧急备战一声令下,后所煤矿应运而生。于1970年5月25日后所矿区建设指挥部宣告成立。

  当时云南全省煤炭生产水平与国家的备战形势要求和省内钢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后的需要相比,差距太大,特别是昆钢需要的炼焦配煤,在省内探明的煤炭资源中只有后所矿区的煤种特性符合要求。

  1970年6月,在矿井开工前夕,指挥部筹备处从县城搬入矿区,在煤炭湾一栋油毛毡房内,用草席隔成几间,一间作会议室,放了一张没有上漆的会议桌和几个条凳;一间作董恒秋、许兆玉(后矿第一代领导)的宿舍,另几间作工作人员的宿舍,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

  更悲壮的是建井初期,井巷施工用煤石灯照明,大锤钢钎打炮眼,荒扒竹箕背箩出碴,巷道开进一段以后,平巷铺轨,用V型、U型两种侧翻矿车运输,人力推车至进口矸石山,距离远的推车近千米。上山掘进用自制的拖箱、拖槽、拖箩出碴。当时矿区仅有一台10立方米胶轮柴油发电空气压缩机,有不多的几台风钻,算是比较现代化的开井工具了。开井后的最初几个月中,没有工作服、水鞋、雨衣等劳保用品,工人下井穿一般鞋子,有的人干脆赤脚挽裤在泥水中干活;时逢雨季,在井外推车时只能冒雨干活。当时矿上买了一些农村雨季用的蓑衣发给职工挡水遮雨。1970年11月,由富源矿厂至煤炭湾的六千伏输电线架通以后,开井用上了矿灯、煤电钻、岩电钻和V型、11型、20型、22型等几种单链条轻型电溜子,使用了电瓶机车运输和局扇通风。到1973年上半年,全矿仅有各种电溜子24台,各种大小矿车231辆。因此在上山和回风巷掘进中,由于巷道低矮和设备不足,仍然长期使用人力拖箩运输,铁皮拖箩一直使用了近十年。1974年6月打磨沟一号井简易投产后两个月,主平硐大巷内开始使用架线机车和一吨固定矿车运料……

  煤炭生产的出路在于机械化,这是何等朴素而伟大的真理!

  1985年5月8日,由王显政任后所煤矿矿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了,后所煤矿在全省第一个开始了高档普采试验应用和采掘支护改革。

  机械化采煤新技术的推广果然厉害,可谓针针见血,刀刀见菜:1985年中机组行程42192米,割煤418刀,产煤53544吨,平均月产5183吨,最高月产6534吨,超过此前本矿薄煤层炮采最高单产6324吨。经过技术改造后的BM—100型采煤机逐步适应了后所煤矿的地质生产条件,进入稳定生产期。应用薄煤层高档普采在后所煤矿获得成功,同时也使后所煤矿成为在云南省井工煤矿中第一家使用高档普采的煤矿企业,结束了省内没有高档普采的历史。1985年6月,省煤炭厅决定补助80万元,由矿自筹34万元,在打磨沟一号井装备第二个薄煤层高档普采工作面。后所煤矿建立了第二个高档普采队,并决定将推广应用作为全矿的立矿之本,以此带动全矿矿井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高档普采在后所煤矿进入推广应用时期,1987年10月开始在中厚煤层工作面应用高档普采。由于高档普采工作面采用机组割煤和自行装煤,重型刮板运输机运输,使用比较先进的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绞接顶梁进行支护,工作面无放炮震动和落煤堆积,作业空间宽,不但避免了工种环节之间的影响,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采煤效率和单产水平,而且矿井安全上的顶板事故明显减少,没有炮烟和瞎炮对人体的危害。这些优越性在薄煤层工作面中尤其明显。时至今日,机械化采煤的单机单月单产水平已达28000吨,工效达15.2吨。

  建矿4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后所煤矿在历届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承包经营、多业并举、分路突围、分立式改制、行业整合等重大改革历程,经受住了煤炭企业诸多困难和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矿区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改革开放初期,后所煤矿围绕“工效上一吨、安全创水平、建设质量标准化矿井”三件大事,把发展采煤机械化作为立矿之本,坚持走科技兴矿之路。后所煤矿矿长蔡建芳同志动情地回忆说:“为了实现机械化采煤的梦想,从70年代中期开始,后所煤矿克服了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多、煤质赋存条件差等诸多困难,经过无数次的大胆实践和探索,砥砺磨炼近30年,终于走出了一条在云南煤炭特定地质条件下,应用高档普采的新路子,填补了云南井工煤矿机械化采煤的空白,并坚持采掘支护改革,推广应用先进支护技术,实现由木支护到绞接顶梁,到π型长梁,再到整体悬移支架的转变。”现在,采煤机械化程度已达到80%,掘进和装载机械化程度达到98%以上。1993年,在国内首家从德国引进了先进的GS34N型脱钩滑行薄煤层刨煤机进行试验,为解决占煤炭资源储量65%的薄煤层开采和表外储量资源回收创造了条件,成为云南省井工煤矿中产量增长最快、全员工效最高、用人最少的煤矿企业之一。机械化采煤带动了生产辅助设施和井下生产标准化技术改造,矿山的生产技术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机械化采煤把几代矿工的梦想和追求变成了伟大的现实。

  煤炭生产的出路在于机械化!

  机械化的动力则是平凡而伟大的煤矿工人!

  第三章

  安全生产 天字工程

  

  安全永不忘,

  遵章谱辉煌,

  加大安检力度,

  隐患必须防。

  争当劳模标兵,

  建设两个文明,

  比翼齐飞翔。

  抓内部管理,

  拓外销市场。

  ——后矿工人的词

  

  安全是健康与生命的“爱称”,两者的关系“唇亡齿寒”、“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文明社会发展到今天,安全权、生命权已成为当今世界人权极其重要的砝码。作为高危行业的煤炭企业,安全更是重中之重。把安全作为“天字第一号”工程,显示的不仅是对安全的重视,更是对“生命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理念的敬畏与臣服。这是昭告天下的真理,是生命内力最核心的结晶。

  后矿人对安全与生命的体验,有着更深切的感同身受。黑色的煤在后矿各级领导干部的眼中,是红色的,是千千万万矿工用血汗染成的!后矿领导对“红”与“黑”的解读,既满怀挚情又深中肯綮:都是血肉之躯,都是父老兄弟,十指连心,心心相印。决不能让创造温暖的人感到寒冷、战胜黑暗的人不见光明!

  党的十七大把“以人为本”确立为强国富民的一大基本国策,展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国计民生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以人为本”,把健康和生命提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安全,已不仅仅是少发生或不发生事故,生命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活着”的范畴,成为科学发展的擎天一柱。这一振聋发聩的时代命题,在2008年的几次自然灾害之中,得到了举世瞩目的彰显和认同。

  成功企业的经验大同小异,大同小异的经验各有各的侧重。当记者言及后矿40年成就最重要的经验时,接受采访的后矿党政领导表达了一个鲜明的共识,那就是:安全。对后矿而言,安全是以人为本的支点,他们在这个支点上“撬动地球”!

  煤炭行业属劳动密集型、高风险行业。后所煤矿建矿40年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对安全的投入及安全配套从未间断,即使是在1998年至2000年的三年脱贫解困时期,安全投入也未中断或减弱,安全管理也从未松劲。

  安全生产从来是煤矿企业的工作重点,多年来,后矿始终把安全发展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他们遵照党和国家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决定,以及省委、省政府、煤化集团、煤电公司对安全工作的指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全方位实施“科技兴煤”战略,诮粑?瓢踩???途?媒ㄉ柚行模?欢霞哟罂萍纪度搿=?改昀矗?度胱式?054万元,对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综合防尘、防火、防水、矿井供配电系统、运输系统、安全保护以及矿井安全基础设施进行改造。采掘工作面安装了瓦斯传感器,瓦斯监测遥传地面中心站,成功实现了从单一瓦斯监测活动到多功能、多参数的矿井监测系统的转变,瓦斯防治工作收到了明显效果。

  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矿井的安全高效发展,先进的技术装备,有效可靠的安全设施为搞好安全工作、改善安全条件提供了保证。近几年来,矿相继投入资金7042万元,对兴云矿井一采区、五七采区进行开发建设,采煤工作面推广使用了悬移支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更有效地降低了安全风险和安全事故。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通过推广使用先进生产工艺、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设备,对兴云洗煤厂实施全原煤重介改造,对兴云矿井、打二号矿井实施矿井水循环利用处理及电厂烟气在线监测系统等工程的改造,收到了较好效果,矿井水和洗煤水实现了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部分循环水通过深度处理达到了饮用水质要求,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构建“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是后矿在安全方面的如椽大笔。他们认为,要把“红头文件”化为“减灾除害”的现实,仅有宣传和会议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安全的重要性植入每个人的心中,成为一种清醒而自觉的意识形态,这就是“安全文化”。

  后矿在构建安全文化方面,一手抓管理干部,一手抓普通员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他们结合企业安全工作的实际,站在“文化”的高度,大力加强对管理干部和普通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把各项措施放在班组进行“精耕细作”。在培训中以特殊工种、特殊岗位的培训为重点,认真组织进行培(复)训,对培训人员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办理上岗证,做到了特种作业人员100%持证上岗。对新招用工人,在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还需要签订为期三个月的师带徒合同,期满后经考核合格才能独立上岗作业。

  成效卓显的安全文化建设,使后矿的干部职工树立起正确的安全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自觉规范的行为文化形象,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再到“我会安全”的质的飞跃。

  煤炭行业是世界上最艰苦的行业之一,煤矿工人的工作如此艰辛,但相比其他的行业,他们的收入却显得微薄。同样是工作,只是革命的分工不同罢了,话虽这样说,但现实中煤炭工人的工作、生活、命运却和其他行业大相径庭。亲爱的朋友,当你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工作的时候;当你在城市整洁的大街上轻松漫步的时候;当你……你是否会记得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城市,常年居住在大山沟里,每天在深达上百米的矿井下,挥汗如雨,或爬或坐着工作,每天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7、8个甚至是10多个小时,正是这样一群人给社会,给我们的国家带来光明和财富。而他们的工作却要冒着生命的危险,在黑暗的井下,终日不见阳光,和死神打交道。对照一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现实中太多的煤矿安全事故夺走了多少矿工的生命?煤矿安全也正越来越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但我们的矿工更要做到自主保安、相互保安,遵章守纪、安全第一。毕竟,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仅有一次。为了你和家人的幸福,请以生命的名义,注重每个安全的细节,一定要好好活着。

  可亲可敬的煤炭工人——穿行在地狱之中和魔鬼抢夺乌金的人!

  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后矿人永远的天字第一号工程!

  

  第四章 

  改革改制 胜利突围

  

  东源、东源,响亮的名字,

  东源、东源,光辉的品牌。

  凝聚着热血和汗水,

  创造出银白的世界,

  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热情奔放的气概。

  不管春夏与秋冬,

  无论困难与险阻,

  东源人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向着明天做实做大做强,

  向着未来铸就辉煌。

  ——后矿工人的诗

  

  后所煤矿,后来居上!

  后来居上者,后起之秀也。

  后所煤矿党委书记蔡昌吉同志说得好:“40年,企业经历了开发建设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蜕变,实现了改革改制的历史转折,整合兴云煤矿,成为龙头企业参与组建云南东源煤业集团的奋斗历程。在这一奋斗历程中,铸就了第一次创业时期的辉煌,迈出了第二次创业坚实而可靠的一步,每一次的艰难跨越,无不闪动着后所煤矿全体职工勤劳的身影,凝结着他们的智慧与汗水。”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所煤矿便进行了企业内部的三项制度改革,以及房改、医改的超前改革。首先,他们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全部实行聘任制,竞争上岗、择优聘用,每年年终对受聘者进行全面考核,合格者续聘,基本合格者黄牌警告,不合格者解聘或降职使用,真正做到了干部能上能下,能升能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机关科室由原来的29个精简为现在的10个部室。其次,深化了用工制度改革,中心内容是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在企业内部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统称企业职工。同时,企业与职工签订《企业职工劳动合同》和《岗位责任书》,改统一分配为按合同上岗,破除一次分配定终身,建立起了职工能进能出的劳动用工体制。

  随着三项制度改革的深入,他们还推行以内部承包为主体,内部核算为基础,内部银行、内部经营调度为手段,相互配套统一协调的“四位一体”经营机制,对职工住房制度进行改革。近几年,按照国家政策将房改彻底引向了市场化,有效地缓解了职工住房紧张的状况,在曲靖修建了“东源小区”等6个离退休职工生活基地,他们还对职工生活福利进行了由“暗补”变“明补”的改革,生活服务由无偿改为有偿服务,同时把生活服务单位、多种经营单位和医院、学校等事业性单位与煤炭生产单位分离,减轻了企业办社会的沉重负担。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上世纪90年代初在“以煤为主、多种经营”方针指引下,后矿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综合利用能源就地转化。经过改革发展,形成了煤、电、铝、建、商多业并举,一条龙滚动发展的多元产业格局。

  党的十五大以后,国家实施工业经济结谡铰孕缘髡???写笾行推笠荡τ诘凸仁逼冢?捎谑苎侵藿鹑诜绮ǖ挠跋欤?谛栉?酰?糠钟妹浩笠倒亍⑼!⒉ⅰ⒆???迷龀に俣燃跞酰?贾铝嗣禾啃幸荡τ诶?押臀;??校?禾恐拖?⒖獯婊?埂⒚杭巯碌??蹩罨厥绽?眩?没Ф灾柿亢推分痔岢隽烁?叩囊?螅?笏?嚎蟮?/3焦煤品种和主要产品洗精煤失去了部分市场。在这一时期,“多经三产”骨干项目先后相继建成投产并开始显现效益优势,并随煤炭市场的回升,使企业逐步走出了困境。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云南省政府制定出台《云南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暂行规定》,为后所煤矿企业改革改制提供了条件,他们提出了“人自为战,村自为战,从内线转入外线,分路突围,分块搞活”的发展思路,实行了分立式改革。后所煤矿正在走一条依靠改革、通过转机建制发展经济的道路。伴随着经济体制转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筹建铝厂,是后所煤矿改制工作中迈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职工持股会的组建和运作,有利于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1998年10月,矿劳动服务公司、煤炭开发公司、东源建筑工程公司先后改制为独立法人的股份合作制公司。

  1999年底,“云南东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工者有其股,全体股东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形成了互为依托的利益共同体。

  为适应发展需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2001年12月,后所煤矿及11家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了“云南东源实业集团”。根据云南煤炭行业整合方案,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后所煤矿作为云南煤炭行业整合的龙头企业,并以此组建了云南东源煤业集团公司。后所煤矿与兴云煤矿的整合,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国有煤矿的整合是云南省煤炭系统改革工作的又一次新的尝试,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和困难,2003年10月启动两矿整合工作。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经过近三个月艰苦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采取了班子调制、改编建制、撤并科室、重组采掘连队,重新定岗定员及安置职工,两矿实行统一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机制,将后矿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与兴云煤矿资源优势相结合,按照集团公司提出的“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平稳过渡、尽快见效”16字方针,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开拓兴云新采区,完善兴云煤矿机械化采煤工艺,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很短时间内将整合的兴云煤矿建成了具有全省单井单产最高、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标准化矿井,生产经营及各项工作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受到了省政府和煤业集团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在“十五”期间,以后所煤矿为主体、东源实业股份公司为支撑、东源实业集团为品牌兴建的东源铝业公司、曲靖铝业公司、镇雄无烟煤开发建设项目,伴随东源煤电公司的组建而上划直管,后所煤矿面对产业缩线收编,经济实体减量收面的企业实际,与时俱进、调整战略、改变思路,由做大做强向做实做强做细做优的转变,本质安全保平安、共创和谐谋福祉、固本增源构和谐、以煤为主求发展——这五年,是矿区安定团结、和谐发展的关键五年。

  按照后所矿区“十五”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2001年12月26日云南东源实业集团顺利成立,为矿区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做大做强实业集团,实现跨越式大发展战略,根据当时的产业结构及区域布局,实业集团提出了改革发展的思路:即改革总体要求要改得有活力,企业能发展、能创效;巩固集团改革成果,全面完成后所煤矿股份制改革和股本结构调整,完成二次深化改革目标。在具体思路上是:煤炭发展以镇雄无烟煤优势与后所煤矿的资金、管理、设备和技术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开发无烟煤大矿,实现以煤养煤、滚动发展;由北煤促进沾益南铝的规模发展,保持煤、电、铝、建、商互为依托,滚动发展的强劲势头,并乘胜前进、团结拼搏,继续扩大联营成果,加快沾益、镇雄两大发展项目建设,为做大做强煤、铝两大支柱产业,实现集团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按照这一发展战略及发展思路,以后所煤矿和东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镇雄无烟煤开发项目全面启动,2003年4月2日朱家湾煤矿开工建设,同年9月21日长岭煤矿开工建设,镇雄煤炭项目建设形成高潮。2003年元月8日,东源铝业易地环保节能技改工程在沾益县白水镇隆重开工建设。一年内两大支柱产业项目全面铺开,开创了实业集团发展的里程碑,经过团结拼搏、攻坚克难,至2005年4月,历时两年半的开发建设,镇雄无烟煤开发项目两对矿井开拓主体工程基本形成,地面辅助设施逐步配套,生活后勤服务相对满足生产建设需求。沾益白水30万吨/年电解铝项目一期一段5万吨/年电解铝相继竣工、顺利启动,规模基础已成雏形。煤铝两大支柱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做大做强初显态势。2003年10月云南煤炭行业整合,东源煤业集团成立,镇雄无烟煤开发项目及沾益30万吨/年电解铝项目分别纳入煤业集团总体发展规划布局,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项目建设的主体及管理面临重大变化。这就是后矿人顾大局,识大体的风范。

  嗟呼!能为之后来居上者,可谓之所向披靡也!

  

  第五章

  党旗飘飘 辉映矿区

  

  都拥有同一块肥腴的煤海

  都拥有同一种漫长的演变

  都拥有同一样蓬勃的生命

  都拥有同一片蔚蓝的晴天

  黑色伴随后矿成长

  燃烧铸就东源之魂

  集团织出小康之路

  共同支撑起明天的重任

  ——后矿工人的诗

  

  风展红旗乾坤朗,党建光辉照群山。

  后所煤矿自建矿40年以来,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时任国家煤炭部部长、副部长、省委、省政府、以及煤化集团、煤电公司等有关领导相继到矿视察指导工作,表达了党和政府对煤炭企业和煤矿工人的关怀和问候,全矿职工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更可喜的是随着矿区生产建设的不断发展,整个矿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环境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职工的生活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变,文化娱乐设施日趋完善。矿党政领导坚持把解决职工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多次专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为适应煤电公司的组建和上市的要求,经过多方筹措资金和积极努力,由煤业集团回购并退还了职工的全部股份,兑现了股份红利;偿还了铝厂、镇雄矿井建设中谒?嚎笸度氲牟糠肿式稹M?保??萆霞栋才偶笆钡亟?辛斯ぷ释潮辏?岣吡斯ぷ时曜己凸ち浣蛱??敌屑际醺谖唤蛱??岣哐?稀⒁搅票O蘸妥》抗??鸬钠笠挡固??洗蠓?鹊卦黾恿酥肮な杖耄煌咨平饩隽诵嗽泼嚎笳?弦郧俺て谕锨分肮の宕蟊O盏哪烟猓?肮ざ游槲榷ā⒖笄?托常?笠党氏殖鲆慌缮????亩?司跋蟆?/P>

  后所煤矿各级党组织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和队伍稳定发挥了政治核心和保驾护航作用。长期以来,他们始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精神贯穿于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之中,按照中央关于“组织坚强有力、党员作用突出、工作得到促进、人民群众满意”的基层党建工作目标和要求,把各级班子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认真组织贯彻“云岭先锋”工程“五好五带头”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加强制度建设,发挥班子的整体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在兴云煤矿整合时期,矿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同心协力、统一思想,以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稳定了职工队伍,正确引导职工的思想,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保障,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维护了企业的发展与稳定。

  后所煤矿的成长和发展,蕴藏着企业自身文化建设的良好态势,在矿党政工团组织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多年的耕耘,在后所矿区这块热土上,形成了后矿独特而又底蕴深厚的激励型、创新型、学习型、兴趣型等八大方面的企业文化体系。

  为弘扬企业文化和后矿精神,各级工会组织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致力于抓好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矿成立的“文化艺术联合会”下设有文学创作、书法、美术、摄影、文艺、集邮协会以及职工“体育运动会”下设的篮球、乒乓球、棋牌、信鸽、钓鱼、太极拳等10多个协会,以协会为主线、以单位为依托、以职工为基础,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活跃了矿区文化生活,改善了职工生活质量,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文化品牌。

  随着和谐矿区建设的纵深发展,于是便有了矿区节能减排工程的成功实施、后所矿区公路建设和刘家湾大庆片水源改造工程、打磨沟和煤炭湾片水源改造工程;于是便有了刘家湾工人俱乐部的亮化美化、曲靖离退休职工住宿小区的亮化美化;于是便有了中国煤炭文工团第三次赴后所矿区慰问演出、后所煤矿成功承办云南煤化工集团首届职工文艺汇演;于是便有了《后所煤矿史》被评为中国煤炭优秀史志著作;于是便有了《东源知音》成为后矿人的真正知音、《东源风采》绝对展示了东源人的风采。

  走进后所煤矿的生活区,你会格外新鲜而惊奇:一块块荒凉杂乱的土地突然变成了绿草茵茵的植物家园,细茸茸的嫩叶儿上,隐隐绰绰的露珠摇摇欲坠,在清晨的阳光下五彩斑斓,晶莹剔透……偌大的后所煤矿生活区,假山奇石耸立,喷泉蹦射出水花,鲜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香味扑鼻、沁人心脾;住户阳台下,紫罗兰挂上了枝头,长春藤环绕着盆景,爬墙虎像个钻天猴直奔楼顶,茂密的藤架下,已修建起石桌石凳和小桥流水似的家庭庭院微缩楼台亭阁……

  当人们工余之后,全家人围坐在花园似的自家小院里,当孩子们嬉笑着在散发着花香的林荫道上奔逐打闹,当退休老人沿着美丽的雅园悠然散步、打太极拳、伸臂活动的时候,当老年女子健美操在古色古香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或在时尚的摇滚乐中开心蹦跳的欢乐时刻……这一切都蕴藏着后矿人付出的无数辛勤汗水!

  亲爱的朋友,当你有机会来到后所煤矿,一定要去看一下被誉为“富源城边一颗璀璨的“明珠”——雅园。

  这是2005年由矿牵头,运销公司出资180万元兴建的矿区职工休闲公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这里悬泉流瀑、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每当夜幕降临时,柔和的地灯、树灯、景灯齐放光芒,五光十色,映照着花草树木,如同人间仙境……

  谁说煤黑子不懂得生活?

  他们才是真善美的创造者!

  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受,特别能战斗!

  煤矿工人,也特别能生活,特别能享受,特别能奋斗!

  他们托举起明天的太阳!

  党旗漫卷雄风劲,千里矿区展新颜。漫步青山绿水,欣喜溢于言表。

  党旗飘飘,当我们站在后所煤矿这些辉煌业绩面前时,我们感觉:它是一部多么厚重的历史!

  党旗飘飘, 永远辉映千里矿区!

  

  尾 声

  

  党的十七大为我们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伟大目标。

  英雄的后所煤矿党政领导班子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全矿2009年的奋斗目标:全年将生产原煤128万吨,精煤产量47万吨,发电量14000万度,销售收入47132万元;全矿干部要统一思想,团结奋进,紧紧围绕2009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按照“一四三七”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组织落实好全年的各项工作,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开源节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全面实现2009年度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

  “十一五”期间,后所煤矿将全面实践以煤为主、以职工为本、以矿为家、职工与企业共谋发展的企业理念,加快发展步伐,加大投资力度,计划在镇雄长岭矿实施综合机械化采煤,填补云南综采为零的空白,进一步扩大矿区的煤炭生产能力,再创后所煤矿新辉煌。

  我愿用云南省后所煤矿建矿40周年专题片的解说词作全文的结尾——

  五月鲜花,绚丽多姿。回首往事,我们豪情满怀,喜看今朝,矿区沧桑巨变。后所煤矿在艰苦创业中走过了辉煌的40年,40年的历程充满了奋斗的艰辛,老矿工们眷念着自已过去曾为之呕心沥血的这片热土,重返故地。忆当年,土法上马搞建设,看如今,科学发展硕果累累;想过去干打垒的油毡简易房,看今朝,出进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当年偏僻的荒山,如今灯火通明,流光溢彩,改革开放使后所矿区旧貌换新颜。今天的发展成就,包含了新老四代矿工为之奋斗多年的心血和汗水,也铭刻着矿山历届党政领导的正确决策和功绩。矿工们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过去40年岁月的追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愿景,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人类对英雄是永颂不绝的崇敬,那是英雄创造了千古绝唱的故事。后矿人奏响并正在演奏一曲涵盖古今的后矿精神大绝唱,这绝唱雄浑壮丽,时时迸发出辉煌的音符。我们从中拾起几凇⒓甘?兜暮婪乓舴??慊峄?髑Ч诺囊帐酢U庖帐趸岵??薮蟮镊攘Γ?跋旌鸵?既嗣侨绱舜丛烊死嗌?畋旧淼奈尴薰獠剩?/P>

  亲爱的后所煤矿全体兄弟姐妹,衷心祝您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