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记者日前走访福建出口企业时了解到,福建省115家出口名牌企业利用金融危机以来境外企业资产价格下跌、交易条件改善等机遇,广泛建立自主品牌的境外营销网络,大胆并购国际品牌,积极获取境外优势资源,不仅有效地抵御风险,带动出口增长,而且化危机为企业发展机遇,实现了出口的“逆势”升级。
大胆并购国际品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金融危机以来境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资产价格下跌,一些福建企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跨国并购,以优惠的价格获取境外企业优势资源。
福建双飞日化有限公司是一家年销售2亿元人民币的民营企业,去年5月双飞在美国最大的客户Solar公司申请破产,而此时双飞在Solar的货款还有100多万美元未收回,是Solar最大的债权人之一。按照美国的破产程序,这笔欠款很可能成为坏账,无法追回。双飞公司作出“以货款换资产”的决策,以8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这家有80多年历史的公司所拥有的两个沐浴品牌,以及这两个品牌所拥有的美国3000多家药妆店的进场权。
双飞公司董事长李振辉算了一笔账,从去年下半年收购成功到今年1月份,公司在美销售额从100多万升至300万美元,与原来的贴牌生产价格相比,产品附加值提高了约3倍。“我们公司原本70%的销售额走内销,收购这两个品牌使我们的国际化战略大大提速,按照原先的规划,走到今天这一步,至少还需要4-5年。”
除了双飞日化,福建优拓贸易有限公司、福安安波电机公司、晋江富隆洋伞等多家企业的跨国并购项目都在积极进行中。福建省外经贸厅贸发处的赵维玲认为,此次金融危机中,一些内贸品牌基础较好、渠道建设较完善的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小。像双飞这样的企业,规模不大但在危机中保持了实力,现在能够以较优惠的价格、短时间内获得境外企业的优质品牌以及附带的渠道、营销资源,迅速增强实力,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内外品牌并举,丰富自身产品体系,更进一步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建立境外营销网络
福建省外经贸厅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福建赴境外设立贸易网点的企业明显增多,全省新批设立80家境外企业(机构)中,贸易型公司达45家,占56.3%。一些出口企业以重点国别为突破口,通过设立自己的海外贸易公司,或利用销售商资金链紧张之机争取成为供货商、进入主流市场渠道,或建立连锁专卖店、品牌专卖店、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直接掌握自主销售渠道和价值增值环节。
福建财茂公司是一家生产儿童服装的进出口企业,今年2月企业在追讨美国一家客户欠款时了解到,这家客户是美国五大百货商之一梅西百货公司的供货商,由于梅西百货的资金不到位造成的客户欠款。财茂公司在与梅西交涉的过程中,以放宽还款期限为条件,争取其自主品牌“淘帝”童装入驻梅西在全美850家百货店销售。财茂的产品直接进入百货店后,减少了中间环节,产品利润提高了30%。去年财茂通过梅西的销售网络出口货物仅300多万美元,今年前四个月就增至2000万美元。
财茂公司负责人周训财说,从2001年开始财茂就已形成了50%贴牌生产、50%自主品牌出口的格局,但一直是依靠进口商渠道进入欧美市场。中国企业的自主品牌想直接进入欧美大超市、百货等主流销售终端,在金融危机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随着欧美市场消费力下降,销售终端的高门槛也出现松动,金融危机反而为企业提供一个难得的机遇。
目前福建100多家出口名牌企业的境外自主营销网络逐渐成熟,匹克公司的品牌宣传每年投入近1000万美元,已基本完成亚洲、欧洲、南美洲、大洋洲等主要国家市场的网络建设;特步公司目前也在欧洲、东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梅花伞业公司继其梅花(英国)有限公司取得成功后,已着手在法国、德国等国家继续建立分公司。同时,境外代理制也被广泛运用,75%以上的出口名牌企业都拥有了自己的境外品牌代理商。据统计,目前福建115家出口企业累计年出口额达85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比重约为14%。
寻求资源合理配置
福建不少企业和行业协会还通过多种途径,将金融危机变为获取境外优势资源的重要机遇:一是获取境外科技、智力资源。当前海外技术、设备、研发人力资源价格持续下跌,众多出口企业利用这个时机聘请了境外研发团队。泉州顺美集团在德国设立顺美集团(德国)有限责任公司,聘请五名欧洲工艺美术师进行研究设计开发,单位产品价格平均提高20%以上。
今年1月福建省27家纺织服装、鞋类企业,赴德、意、日采购各种类型的纺织、鞋类机械3000多台。跨国采购到的不少纺织、鞋类机械设备都是最先进的,由于是在价格低谷期以抱团的方式进行采购,价格较上年度下降了三成以上。
二是积极获取境外自然资源。福建自然资源相对缺乏,以泉州南星大理石公司为龙头的多家石材企业以合资开矿的方式,取得土耳其、非洲、东盟等国家矿山开发资格,把原料基地建立在海外。
福建省外经贸厅副厅长王健认为,金融危机提供了跨国并购国外资源、共享网络的机遇,应把握好这个转型升级、资源重新配置的好时机。但目前走出去的企业还存在几点隐忧:
一是金融危机风险仍在持续。金融危机还在不断深化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虚拟经济风险,必须引导企业在充分跟踪调研、全面进行风险评估基础上考虑并购行为,切忌盲目出手。
二是进入国际市场应更多元化。目前企业走出去途径仍较单一,应鼓励企业采用收购、参股、置换、设立网点等多种方式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层次和水平。
三是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仍是“单打独斗”。要使企业走出去最终形成气候,不能依靠企业的“单打独斗”和“短线操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还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合力,降低风险,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现在正是需要外经贸部门提供帮助、推动企业走出去的时候。”王健认为,首先是要帮助企业及时了解主销市场的变化,通过网络,建立信息平台;其次要充分发挥出口信保的资信调查功能,为评估和规避风险提供帮助;此外,要支持行业协会发挥价格联盟、协调、组织功能,推动品牌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上一主题:利用世贸规则 维护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