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0多家铝车轮制造企业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尽管商务部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之前都表态希望对方慎重行事,欧委会仍在8月13日发布公告决定对中国出口欧盟的铝合金车轮发起反倾销调查。
一旦裁决认定倾销,欧盟将连续5年对中国出口到欧盟的铝合金车轮加征最高33%的关税。对此,中国商务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涉案企业是否做好了应诉准备?对于处在贸易摩擦漩涡中心的“中国制造”来说,又该如何应对?
出口车轮遭遇反倾销“门槛”
汽车铝合金车轮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量最大的产品。目前,中国有铝合金车轮企业102家。去年,铝合金车轮产量达7000多万件,基本上一半依靠外销。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直以来,美国是中国铝合金车轮出口的主要市场,但随着金融危机重创美国汽车产业,欧盟市场的重要性明显提高。去年8月至今年6月,中国出口到欧盟的铝合金车轮价值3.9亿美元,占全部出口量的12%。
6月29日,欧洲轮毂制造商协会代表欧盟6家铝合金车轮生产商向欧委会递交了对中国铝合金车轮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的申诉书。根据欧委会13日发布的公告,欧盟将选择土耳其作为“成本参照国”,反倾销税率拟定为33%。
中国汽车协会车轮委员会副秘书长李晓擎对此表示,中国销往欧盟的铝合金车轮基本是中低端产品,本来产品的附加值就低,一旦被征收33%的关税,意味着中国企业将不得不退出欧洲市场。
“这不仅仅是每年3.9亿美元的贸易损失。”中国机电商会法律事务部陈惠清认为,欧盟市场本身技术门槛高、认证程序复杂,中国企业为进入这一市场前期投入很大,一旦退出将遭受巨额经济损失,市场份额也会迅速被其他国家企业占据。
李晓擎则更担心,一旦欧盟实施反倾销措施,还可能引起北美等市场的连锁反应,“那对中国铝合金车轮企业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而且会对上游的电解铝、油漆、机床、包装、运输等关联企业产生影响。”
中信戴卡轮毂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铝车轮制造商。中信戴卡总经理徐佐告诉记者,事实上欧盟整车制造企业对中低端产品需求很大,反倾销措施对这些企业也会造成损害,最终得利的只有少数铝合金车轮制造商。
动员一切资源实现“突围”
据相关法律人士介绍,欧盟立案后将会采取问卷调查、实地核查和听证会三种方式进行调查。如果同时满足存在倾销、对欧盟内部行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倾销和损害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必须符合欧盟共同体整体利益四个要素,欧委会就会裁决实施反倾销。
此前,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中国对欧出口的铝合金车轮占欧盟市场份额不足8%,不会对欧产业造成损害,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没有必要。
这位负责人同时质疑,欧洲轮毂制造商协会递交的申诉书在申请人资格、替代国选择等方面存在问题,不符合WTO反倾销协议的有关规定。但是,随着欧委会的正式立案,意味着中国不得不着手考虑如何进行抗辩。
徐佐表示,虽然国内企业几乎没有类似经验,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企业态度都比较积极,一致表示要在商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支持下协同合作、全力以赴应诉。
由于企业需要在立案后15天就向欧委会提交调查问卷,陈惠清表示当务之急就是指导和组织企业答好问卷,进行不存在倾销的抗辩。
“欧委会公告中提及了46家国内企业,但这次起诉针对的是‘所有由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相关汽车铝轮毂’,因此应诉绝不仅仅是这些被‘点名’的企业的事。”陈惠清提醒说,所有在调查期内向欧盟出口产品的企业都有必要积极关注事态进展。
“欧委会做出裁决必须考虑欧盟整体利益,包括整车生产商、上下游产业、甚至是消费者的利益。中国铝合金车轮产品深受这些大型跨国公司的欢迎。”陈惠清说。
走出贸易摩擦“漩涡”靠实力
8月11日至13日的短短三天内,欧盟相继发起了对中国输欧的葡萄糖酸钠、铝合金车轮的反倾销和钢丝绳的反规避调查。而这些,仅是中国商务部网站近期公布的一系列反倾销案件预警信息中的一部分。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制造”正陷入越来越深的贸易摩擦漩涡之中。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副局长刘丹阳曾用“前所未有”来描述这种挑战。
统计显示,2008年全球新发起反倾销调查208起、反补贴调查14起,中国分别遭遇73起和10起,占总数的35%和71%。而2009年上半年,中国贸易争端涉案金额约83亿美元,已远远超过2008年全年的62亿美元。
“在全球需求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现实环境中,与中国有关的贸易摩擦增多几乎是必然的,可以预见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所所长张燕生说。
更值得注意的是,贸易保护措施也“花样翻新”,保护手段正由传统的关税壁垒和反倾销措施向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绿色壁垒等手段演变。近期欧美还开始利用所谓的非市场经济地位、特保条款等措施针对中国实施不公平贸易手段。
“对于企业来说,眼前当然要为了自己的利益积极应诉,但从长远来看,必须转变经营策略,将依靠价格、依靠规模的增长方式转变为以质取胜,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商务部贸易研究院中国外贸研究部副主任李健说。
李晓擎告诉记者,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的汽车零部件更多,但中国不可能对国外产品实施反倾销,因为我们汽车产业发展离不开人家的产品,像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关键技术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里。
业内人士认为,加快我国出口贸易的转型升级,降低对外需和外资的过度依赖,提高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降低贸易风险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