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7月2日,北京北五环外硅谷亮城8号楼。分众传媒(FMCN.Nasdaq)全资子公司分众无线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分众无线某中层管理人士告知记者,6月30日大部分员工接到电话通知,要求与分众无线签署劳动合同解除协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包括分众无线CEO徐茂栋在内的全部高管、核心中层等已经离职,但未能联系到徐茂栋本人予以证实。而分众传媒副总裁嵇海荣则对记者表示,分众无线并未解散,而是正在进行重组。
由此引发另一场纠纷。多家此前被分众收购的短信群发公司因收购款项未得到支付,正在与分众进行谈判,并称如纠纷得不到解决,将把分众告上法庭。
三个月前,分众无线因被央视3·15晚会曝出制造大量垃圾短信、损坏消费者权益而陷入困境。受此事件影响,分众股价从最高66.30美元一路下跌至26美元左右,接近历史最低点。
分众启动了紧急公关预案。6月30日,分众临时召集美国及香港地区分析师在分众上海总部召开会议,就加强内部管控等问题向分析师释放利好消息。据了解,这是分众历史上第一次以这种形式召开分析师会议。
分散还是重组?
7月2日,记者再次来到分众无线公司,却被保安拦下,并被告知不得入内。
记者被告知,“垃圾短信”事件之后,分众无线对进出公司的人员实行了严格的监控。除非拥有公司内部胸卡并通过检查,其余人等一律不得入内。
“办公室已经没什么人了,我正在收拾东西,来的都是办离职手续的。”分众无线一位中层管理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该人士介绍,6月30日大部分员工接到电话通知,要求和分众无线签署劳动合同解除协议,未告知任何理由。他表示,裁员部门涉及市场、媒体研究、3G事业部、合作部、商务拓展部等多个部门,200多名员工将被裁掉,仅保留行政和法务部门的相关人员,裁员人数超过分众无线总员工数的2/3。目前,包括分众无线CEO徐茂栋在内的全部高管、核心中层及部分技术和销售业务人员已经离职。
关于分众无线“解散”一事,记者随后从两位广告业从业人员处得到证实。不过,分众传媒副总裁、新闻发言人嵇海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此说法。他表示,分众无线正在重组,人员离职的情况也是因此而产生,集团不会解散分众无线。
分众无线成立于2006年初,是分众传媒旗下的全资子公司。2006年6月,分众传媒以总价值3000万美元收购WAPPush(注:WAP信息推送)公司凯威点告,并对其进行了整合,作为分众传媒进军无线广告市场的“桥头堡”。
分众无线的主要业务分为两类:“点告”和“直告”,分别指无线广告业务和短信广告业务。分众无线“点告”业务主要来自于和空中网、3G门户、MSN等的广告业务合作,事实证明,“点告”业务发展缓慢。分众传媒2006年财报显示,分众无线当年的收入仅为1010万美元。
据上述分众无线员工透露,在2006年末业绩不好的压力下,分众裁减了与无线互联网广告即“点告”业务部门相关的50多名员工,为了提高盈利能力,分众无线将广告重点投向“直告”即短信业务,并且通过收购了十家以上的短信群发公司。根据财务报表,2007年,分众无线为分众传媒创造了4亿元的收益,“垃圾短信”成为分众无线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07年末,江南春宣布准备将分众无线从分众传媒分拆出来,未来计划独立上市。而这一计划随着3·15垃圾事件的曝光而被搁置,随后便传出分众无线解散的消息。
收购款支付纠纷
在分众无线陷入“解散风波”之时,关于分众无线部分收购合同纠纷随之浮出水面。
据记者调查,去年以来,分众在无线广告领域收购了几家广告公司。这些名义上代理手机广告业务的公司,实质就是短信群发公司。一位被收购公司老总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因为“垃圾短信”风波,分众停止了收购公司的收购款支付。目前,好几家公司都与分众产生了支付问题的纠纷。
上述人士称,被收购前这些公司均被要求与分众无线签署了一份“格式化合同”。“格式化合同”主要条款都一致,收购金额以及具体支付方式会有所差别。作为被收购条件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分众要求未来被收购公司发送短信广告,必须通过分众无线或其指定通道发送。这样一来,这些公司未来的盈利,都被计入了分众无线的财务报表之内。
这份合同第18页的第5条第4款“短信和数据通道”一栏显示:“买方和卖方股东承诺,自本协议签署之日起,被收购方公司100%的手机短信(包括短信、彩信及Wappush)通道流量(根据条数计算)应通过分众无线或者分众无线指定的通道发送。”
上述公司老总说,合同规定的支付方式是:分众传媒先支付首期款,然后根据被收购公司的实际营收情况分阶段支付,支付的对价款=利润×固定的PE值(双方事先协商好的定额)。
“5月份以来,分众就开始拖延本应该支付的款项。”上述人士说,不过到现在分众依然没有支付相关款项,双方目前正在协商中。如果分众传媒不按期进行支付,公司将依法对分众传媒提起控诉。
华尔街微词
就在分众无线“解散风波”闹得沸沸扬扬之际,7月2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接到一封名为“分众将因资金链断裂而死亡”的匿名邮件。
该邮件对分众传媒的融资模式作了详细分析。匿名人士称,分众传媒通过上市完成了重要融资,随后通过大量收购关联公司方式进行报表整合,制造出高速成长业绩(收购时有50%以上增长的业绩约定),不断推高股价进行再融资,随后进行再收购,同时支付前期收购4到8倍PE的对价。
该人士说,正是因为以上商业模式和收购路径,当次贷风波美股低迷、垃圾短信以及汶川地震等外部因素发生变化时,分众的融资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之近期分众内部管理问题频发、部分高管期权无法顺利兑现而离职等现象,分众传媒股价有可能长期低迷。
记者就上述说法向
上一主题:第一食品旗下两大黄酒品牌“并轨”
下一主题:“言行不一”的金融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