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小平故里农民工他乡创业竞风流
[发布时间:2008-07-21 00:00:00 点击率:]

广安市广安区,有着这么一批农民工,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来到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打工创业,通过进厂学艺,刻苦钻研,掌握了过硬的纺织技术后自己开办纺织厂,成为纺织业主,并成立了全国首个外地农民工大朗毛纺分会,积极打造品牌,使广安毛纺在有“世界毛纺织贸易集散中心” 和“中国羊毛衫名镇”的大朗镇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在大朗办毛纺厂年产值上千万的广安农民工有300多个,产值上百万的有700多个,广安毛纺已经成了一大品牌。然而在大朗打工后又办厂的每一位农民工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陈志德:第一个大朗打工创业的广安农民工

  

  曾在广东湛江当过兵的陈志德。1984年转业后回到广安区观阁镇,不满意政府所安置的工作,总想干点别的。想到自己在广州有战友,于是萌生了到广州打工的想法,便辞去工作兴致勃勃地来到广州省东莞市大朗镇。

  到了广州他才发现,外面的世界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全国农民都以为广州好找工作,都云集在这里,僧多粥少,很多人无功而返,而大多数工厂一般都只招女工。他沦落街头,睡过街道和坟墓,半个月也没找到工作。就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战友,在战友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一个由香港人开的毛纺厂立足。经历了重重困难的他肯吃苦,虚心地向师傅学习技术,很快就成了业务技术骨干。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听说一个台湾人要新办一个工厂正在招熟练工,且待遇比现在的高,他决定跳槽。到了新厂后,老板见他当过兵为人耿直又懂技术不到3个月就把他提升为车间主任,并参与厂里的管理和营销。10年的打工经历和10年的原始积累,使他产生了自己开办毛纺厂,自己当老板的想法。说干就干,1995年他租用本地人的厂房自己办厂,最初只有10台纺机,小试牛刀赚到第一桶金后他便扩大规模,目前厂房已有10000平方米,工人500余人,年产值近亿元,产品销往日本、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从打工到开工厂,中间有很多辛酸,但好在闯过来了,有了一点成绩。我到大朗立足后,我动员广安区籍的9个战友全部来大朗打工创业,他们现在都有了自己的工厂,有的比我做得还大。现在我工厂的工人80%是广安人,这也算是我对家乡劳务输出的一点贡献吧。如果可能,我将在广安建分厂。”陈志德说。

  

  苏铭诤:第一个将毛纺打造成品牌的广安农民工 

  

  “我是在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富裕起来的农民!”见到奥星针织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苏铭诤时,他正在和工人们一道装货,衣着朴实的他一点也没有亿万富翁的架子。现年41岁的苏铭诤是广安区光辉乡民生村人,1989年正月初三的那天他怀揣借来的80元钱来到大朗镇,当时他的妻子已经在大朗的一家纺织厂上班,他来后,并没有去找妻子帮忙,而是在连续5天找工作无望的情况下借来一个准备返乡过年的同乡的工作服冒充工人进厂偷学手艺,干了一个月被工厂发现了,但见他为人老实,又成了熟练工,在香港师傅的求情下,他才勉强被留用下来。

  “当时的日子真苦,住宿条件极差,没有热水洗澡,蚊子又多,大多数人得了皮肤病,且一天只有两顿饭吃,肚子饿得直叫唤。屋漏偏遇连夜雨,进厂不到2个月,父亲就去世了,当时是借的路费回家为父亲尽孝。”谈起当时窘境,苏铭诤感慨万千。

  在工厂帮了6年,肯学的他多了一个心眼,偷偷了解香港老板如何创业、如何办厂、如何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当上老板。下班后,他用业余时间到市场上了解行情,与经销商交朋友。在将办纺织厂的所有程序和细节都了解得很清楚后,他决定辞职办厂。资金短缺,他跑回家乡用祖产贷款10万购置了首批设备;没有设计人才,他到纺织学院去请;没有厂房,他拿出所有积蓄去租用了一间闲置的旧厂房。为了站稳脚跟,他没少吃苦头,由于没有多少闲余的钱去请人送货,他就买了一辆摩托车自己送货,几次因为风大把车子掀翻,险些送命,面对这一切的困难他都咬牙挺了过来。凭借自己的良好信誉和优质服务,他的产品很快在市场上小有名气。如何才能将自己的产品打造成名牌产品,通过深思熟虑,他成立了奥星针织时装有限公司,请来国内知名的纺织设计专家为他的企业量身定做在国际上可以畅销的产品,经过一系列技术革新后,他的10余种奥星牌产品成为了世界知名的品牌,远销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上亿元。

  

  蒋启元:第一个被逼出来的广安毛纺代言人

  

  广安区总商会大朗毛纺分会常务副会长蒋启元是一个在大朗无人不知的大人物,因为他处事公道,耿直,成了名副其实广安毛纺代言人。

  蒋启元是广安区观阁镇人,由于父母过世较早,一直跟着三叔生活,在来大朗之前,曾在河南、湖北等地做过水产生意,均以失败而归。1992年他向三叔辞行,拜托他照顾仅有1岁的儿子,准备到广东打工时,三叔黑着脸说:“我可以帮你照顾孩子,这次你如果再赚不到钱,就永远不要回来了。”可能他三叔做梦都没想到,16年后他的养子会成为千万富翁。

  他在朋友处借了150元钱来到广东省大朗镇,流浪了近20天后,他在街上碰到了一个在纺织厂做总管的老乡蒋清华,托他介绍才进了厂。

  由于蒋启元不安于现状,不到3年,他就转了3个厂,每进一个厂他就虚心学习,接受各种培训。看着老乡们搞起了纺织加工厂赚了不少钱,他也心里痒痒的。但始终下不了决心,一天,他的妹夫说他没出息,连办厂的胆量都没有,真不是个男人。这时养父的话也在耳边响起。办就办!最初他只买了一台纺织机,他既当老板又当员工,没想到一年下来,赚了700元,这让他看到了希望。他迅速扩大规模,如今他已有100台织机,还开办了印染厂和皮鞋厂,年产值上千万。

  由于他传奇般的经历和为人豪爽耿直,肯为民工帮忙,2007年成立广安区总商会大朗毛纺分会时会长人选非他莫属,但他毅然让贤,选择当商务副会长,主持日常工作。

  大朗镇委书记尹景辉说,广安农民工为大朗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在发展毛纺方面更是功不可没,没有理由不扶持他们发展和创业。为了支持广安农民工创业,大朗镇对农民工开办的作坊式加工厂基本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