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金坛服装强筋壮骨抗“寒流”
[发布时间:2008-09-22 00:00:00 点击率:]

  □ 本报记者   曲 辰

  

  在9月7日在江苏省南京国展中心举行的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金坛市纺织服装产业提升大型新闻发布会上,金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林向世人宣布这次举办法人第十届江苏国际服装节上,“金坛服装”强势出击——江苏波士曼制衣有限公司、江苏飞洋鱼制衣有限公司、江苏玮尼维系服饰有限公司、江苏万和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常州金松时装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联袂参展,参展展位近79席,展区面积达600余平方米;“玮尼维系”作为江苏纺织服装新锐品牌的代表,荣膺第十届江苏国际服装节开幕晚会冠名权。

  在纺织服装行业正普遍遭遇“严冬”的情况下,“金坛服装”何以高调亮相?李市长回答记者提问: 

  作为“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中国服装跨国采购产业基地”、“江苏省服装名城”的金坛市,拥有服装生产企业460余家,从业人员6.2万,已初步形成了以出口加工为主导,正装、时装、休闲装、童装等系列产品为特色,融丝、棉、麻、混纺面料于一体,集纺织、印染、成衣、物流、贸易等配套延伸于一体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2007年,全市生产各类服装3.1亿件(套),实现产值132亿元、销售收入124亿元、利税8.4亿元,出口创汇4.2亿美元。纺织服装产业销售收入、就业人员、外贸出口分别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1/4、1/3和1/2。 

  今年以来,金坛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汇率浮动灵活、劳动力成本上升、外贸绿色环保及节能减排要求严格、银行贷款难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给早已微利的行业状况不断雪上加霜。审时度势,金坛的纺织服装产业自觉选择了转型升级,不断加快由低成本型集群向创新型集群跨越的步伐,努力实现由服装大市向服装强市的转变。

  作为中国两大“出口服装制造名城”之一的江苏金坛市在当前服装“寒流”袭击下,决定实施三大战略,强筋壮骨全线出击以实现“金坛服装”的新跨越:一是切实提升创新能力,精心培育自主品牌,走品牌化发展之路;二是充分依托出口加工基地的资源优势,选择国外优势客户、优质订单,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外贸出口服装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三是加快建设与产业基地相配套的服装品牌专业市场,为在坛服装生产企业提供高品位的品牌展示、销售平台。据悉,该市总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江苏万和奥特莱斯国际商贸城近期即将竣工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