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读懂顾客的“秋波”
[发布时间:2008-10-06 00:00:00 点击率:]

  □ 韩 锋

  

  对大多数零售终端的导购人员而言,如何第一时间识别顾客发出的成交信号,并在顾客发出此类信号时向成交的方向引导,最终促成成交,成为所有成功导购的“必杀技”。而一些经验欠缺的导购人员,往往在顾客“暗送秋波”——发出成交信号时,仍然“不解风情”,南辕北辙,导致最终与成交擦肩而过。那么,如何成功识别顾客的“秋波”呢?

  

  成交的语言信号

  

  提出意见,挑剔产品。俗话说“挑剔是买家”。当顾客提出异议或对产品评头论足,甚至表现出诸多不满时,有可能已产生购买欲望,在尽可能地为自己争取利益。

  褒奖其他品牌。和上边的道理一样,顾客是在为自己争取好的谈判地位,以便在下一步的购买中得到更多的“便宜”。

  问有无促销或促销的截止期限。顾客总是想买到价廉物美的产品,毕竟掏腰包是个痛苦的过程。

  问团购是否可以优惠。这也是顾客在变相地探明商家的价格底线。

  声称认识厂家的某某人,是某某熟人介绍的。中国是关系社会、面子社会,人情世故还是非常重要的。

  打听产品保养、保修之类的售后问题。中国消费者最缺乏的就是消费的安全感,保修等售后问题是必问的问题之一。

  

  成交的动作信号

  

  由静变动。由抄手、抱胸等静态的戒备性动作转向“东摸摸、西看看”的动态动作。俗话说“爱不释手”,如果顾客对产品“动手”了,至少说明顾客有了购买的意向。

  由紧张到放松。顾客在决定购买前,心理大都比较紧张,弦绷得比较紧,有一种购买前很难决策的焦虑。一旦确定下来,就如释重负,自然在行为动作上会表现出放松的状态。如坐着的顾客动作会由原来的前倾变成后仰。

  看其双脚。顾客的双脚可能透露其真实的购买意愿。当顾客说,“你不降价,不给我优惠,我走了啊”,上身已经有转身的意思,但双脚仍死死地冲着想买的产品时,说明顾客还是在测商家的价格底线,这时候就要看谁撑得住了。

  

  成交的表情信号

  

  目光在产品上逗留的时间增长,眼睛发光,神采奕奕。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观察顾客眼睛、目光的微妙变化可以洞察先机。

  顾客由咬牙沉腮变成表情明朗、放松、活泼、友好。

  表情由冷漠、怀疑、拒绝变为热情、亲切、轻松自然。

  总之,如何读懂顾客的“秋波”,对大多数终端导购来说,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