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 高树成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从今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组部领导强调指出,服务科学发展是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根本任务。要从体制机制上形成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如何贯彻落实好党管干部原则,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要求,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党委组织部门负有重大责任。
一是要树立注重品行的用人导向。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历来是我国的用人导向。《资治通鉴》开宗明义地指出:“德,才之帅也,才,德之资也”。就德与才而言,有德无才是庸人。即使他们想干事,但却干不成事,硬用于事无补,也不利于事业的发展;有才无德是小人。他们虽然想干事,但却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干事,一旦条件成熟,便会兴风作浪,危害企业或社会。这样的人即使本事再大也不能重用。这就要求组织部门要把那些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推荐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二是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中央反复强调,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上担负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任,下担负着制定本单位规章制度的重大责任。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征程中,领导干部是急功近利,惟利是图,还是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还是只关心少数人的利益,片面发展,畸形发展等,都是对他们素质和能力的实际检验。这就要求对领导干部的“显政绩”和“潜政绩”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是否真正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否全面协调,推进可持续发展;是否统筹兼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切实把那些坚持从实际出发,自觉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推荐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三是要树立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些干部以“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为座右铭,坚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不自夸,不粉饰,不张扬,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对于这样的同志,组织部门要多重视,多关心,多指导,不要让老实人吃亏。而对于那些思想浮躁、工作漂浮、夸夸其谈、争名夺利的干部,要重点提防、重点教育、重点帮助,以防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四是要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起点在基层,最终靠基层。特别是对于那些长期在偏远地点、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要建议党委适时轮换,优先提拔,重点使用;对那些长期在生产一线,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优秀干部,要倍加关心,倍加爱护,合理安排,积极引导和培育甘愿到偏远地区、艰苦岗位和生产一线工作的浓厚氛围,树立起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良好风气。
五是要树立鼓励创新的用人导向。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田宗一郎说:“光看别人脸色行事,把自己束缚起来的人,就不能突飞猛进,尤其是不可能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里生存下去,就会掉队。”爱因斯坦强调:“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一些陈旧的、不结合实际的东西,不管那些东西是洋框框,还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它们打破,大胆地创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李四光)。上述论述都充分说明,注重选拔思想解放、作风扎实、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干部,在当前尤为重要。
六是要树立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老百姓心里有杆秤”。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工作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基本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个领导干部称职不称职,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这就要求要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且不出事,诚心诚意为民造福,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干部推荐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通过树立、落实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褒奖那些贡献突出的干部,支持那些一身正气的干部,鼓励那些老实肯干的干部,鞭策那些相形见绌的干部,教育那些跟风行事的干部,约束那些投机钻营的干部,惩处那些贪污腐败的干部,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水平。
(作者系山东肥城矿业集团公司党委常委、组织部长)
上一主题:高速客运铁路对压路机市场需求影响分析
下一主题:与李嘉诚毅力并列的“棉花公主”杨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