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5·12”汶川地震后,灾区恢复重建成为头等大事,规模宏大的灾后重建,使得各类水泥投资项目呈现“井喷”式发展。然而,一拥而上的水泥投资项目却引发了业界人士的忧虑,认为四川水泥投资过热趋势逐渐显现,灾后重建需求过后,四川水泥可能供大于求。
本报记者 何沙洲
10月12日,美国美林公司的一份公开声明指出,美林企业资本投资部联手云月基金等注资4000万美元参股四川治权特种水泥,以扩大地震灾区水泥生产规模,这是地震后外资在四川基础设施建设业罕见大规模的股权投资。
治权特种水泥是四川治权集团下属最大的一家子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治权已先后在成都周边、阿坝州等地建设了水泥生产线,是目前川西最大的民营水泥生产企业,计划将2008年年产两百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在2010年扩充到年产1000万吨的生产能力。新增生产能力将供应由于水电站建设、地震灾后重建以及成都城市发展产生的不断增长的水泥需求。
这仅仅是四川水泥待建项目的冰山一角。而且,治权占川西地利也无法捷足先登,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中国建材等巨头在汶川地震后便已迅速赴川投资建设新厂。与此同时,尽管在地震中遭受了惨重损失,拉法基、金顶、利森等川内水泥企业也纷纷在筹划进一步扩大产能。
但是,9月28日在成都参加“2008第二届中国水泥投资高峰论坛暨水泥项目洽谈会”的夏河安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志荣告诉记者,他认为在这样的集中投资的热潮中,商机与陷阱并存,未来四川水泥业将面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严峻形势。
灾后重建需求超亿吨的“诱惑”
记者从四川省经贸委了解到,汶川大地震造成了超过300万座建筑物倒塌,大量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受损,灾后重建任务艰巨,水泥面临巨大市场需求。
资料显示,四川是我国建材生产大省,2007年,四川建材工业增加值172亿元,位居全国建材工业第八位。2007年,四川省水泥生产企业340多家,年水泥熟料生产能力6400多万吨,水泥粉磨生产能力8600多万吨,全年水泥产量6376万吨,居全国第七位,但四川水泥生产新型干法工艺比重较低,2007年年末,全省预分解窑水泥熟料生产线19条,熟料生产能力1100万吨,全年预分解窑水泥熟料产量967万吨,仅占水泥熟料产量的21%。此次地震直接受灾的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市和阿坝州等地有水泥生产企业78家,水泥熟料年生产能力224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能力3286万吨,2007年全年水泥熟料产量1500多万吨,水泥产量2200多万吨。此次震灾,四川全省的水泥企业损毁产能250多万吨,但大都为湿法窑、立窑等落后工艺。四川省全省新型墙体材料年生产能力达310亿块标砖,其中规模以上制砖企业2007年产量44.63亿块标砖,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灾区有规模以上砖瓦企业近30家。
到2007年年底,成都市已关闭44户小水泥企业,淘汰落后产能937万吨,目前仅有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四川亚东水泥有限公司等两户水泥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共500万吨;大邑显明水泥有限公司等3家粉磨站,年水泥生产能力100万吨;现有制砖企业48家,年生产能力达160亿块标砖。
汶川大地震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地震发生后,四川一些大型水泥企业,如拉法基、亚东、双马以及利森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企业甚至停产,这将导致川内水泥企业产能大约减少1000万吨/年。
中国水泥协会的“四川灾后重建水泥产业调研报告”日前透露,四川地区未来3年每年会出现1亿吨左右的水泥需求。水泥协会初步测算的未来三年四川省水泥实际需求量分别为:2008年9890万吨;2009年10193万吨;2010年9086万吨。受灾六市、州未来三年的水泥需求量分别为7075万吨、7300万吨和5958万吨。
根据上述测算,2008年、2009年是四川省水泥需求的高峰期,与四川省现有水泥能力相比,将有超过4000万吨的水泥产能缺口。据四川省经贸委初步统计,2009年将是水泥需求缺口最高的年份,缺口量高达4542万吨。因此,面对巨大需求的诱惑,激起资本的投资热情是必然的。
行业协会预计,随着灾后重建的启动,水泥价格将在较高位运行。因此,面对巨大需求的诱惑,激起资本的投资热情是必然的。
水泥企业密集进川“布局”
5·12地震后,不同量级、不同资本结构的水泥企业加快了入川淘金的速度。
记者搜集的部分资料已显示,此次国内及四川本土水泥企业在川投资布局的速度、规模和密集度,令人惊叹!
就在5月12日,海螺水泥已经通过董事会决议,将在湖南、湖北、广东、四川、重庆、贵州六省投资15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其中计划在四川达州新建3条日产4500吨生产线(首期2条),首期投资金额为13亿元。
5月28日,中国建材与成都市政府签约,计划在彭州建设两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除彭州外,中国建材还将在川内其他地区选址。
6月1日,美林5000万美元投资紫坪水泥厂,产能300万吨/年。
6月5日,亚东水泥与彭州市政府签署了新型干法水泥三期生产线项目投资协议,总投资11亿元,预计明年即可投产。
同日,德阳利森投资12亿在什邡建年产400万吨的生产线,20l0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6月11日,华新水泥首次落子四川,投资15亿元在渠县建设日产水泥4000吨项目,预计明年7月投产。
6月23日,冀东水泥与宜宾屏山县举行总投资7.5亿元、日产水泥4500吨生产线签约仪式,预计明年10月投产。
6月24日,四川省发改委核准批复邻水红狮40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一期项目。
6月26日,南充南部县与世纪新峰水泥集团签约,投资1.2亿建设产能200吨/年生产线。
6月27日,眉山东坡区与峨大水泥举行120万吨/年水泥粉磨站生产项目签约仪式。
6月29日,德阳利森与会东县签约投资3亿,兴建100万吨/年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7月1日,四川星船域水泥公司150万吨/年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开工建设。
7月4日,海螺集团与广元市签约,该项目规划建设2条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8兆瓦余热发电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海螺还制定了进一步的入川规划,未来将斥资40亿-50亿元人民币,除了广元,还将大竹、万源兴建水泥厂,从而使海螺水泥在四川当地的产能在2010年增加至1200万吨。
7月8日,华新水泥继6月11日渠县项目开工后,又与万源市签订投资年产12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当天,浙江双超运动器材公司与广汉签约,投资5亿建设46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
7月12日,中国联合水泥北川中联200吨/年项目在擂鼓镇开工。
7月27日,乐山犍为县宝马公司日产2500吨干法旋窑水泥项目开工。
8月16日,四川治权集团投资15亿元兴建2×4600t/d水泥生产线项目在崇州签约。
据悉,灾后拉法基也已经计划在广元投资10亿元左右建设新的生产线,拉法基在都江堰还有一条日产4500吨的生产线计划建设。金顶集团也加快了一期日产4500吨中热大坝水泥生产线的建设,计划2009年春节后投产,二期同等规模生产线计划年内动工。
这些争先恐后上马的水泥生产线,大部分是瞄准了灾后重建市场。
投资带来产能过剩危机?
从一份省级批文的四川省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清单上可以看到,10-12月将新增产能1660万吨,2009年1-6月将新增1110万吨,2009年下半年则将集中放量4110万吨的产能,2010年全年还将有1420万吨的产能释放。
四川省灾后已陆续新增加了72条水泥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超过1亿吨,还有本地优势水泥企业在扩能和改造,将为四川的灾后重建提供有力支持。
但是,水泥企业出招如此迅猛,却令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庄春来不无忧虑,他认为,四川水泥投资过热趋势已经逐渐显现。庄春来表示,水泥协会建议四川省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空间控制在5000万吨左右为宜。
“虽然当下四川水泥产量很低,但已规划的量却很大。”四川省水泥协会秘书长杨渝蓉说,“目前省发改委规划出去的量,包括在建的已接近1亿吨”。
在成都参加“2008第二届中国水泥投资高峰论坛暨水泥项目洽谈会”的一些业内人士也担心,新建一条新的水泥生产线至少需要1至2年时间,且一条生产线投资均以数亿元计,如果仅仅为了灾后重建设厂,其效益是否会难以保证?将来是否会造成产能过剩?
然而,有分析人士认为,这种担忧眼下没有必要。首先是近年来四川水泥市场一直存在缺口,并导致价格持续上涨;其次是落后产能正在淘汰,需要先进的产能来填补;再次,灾后重建工作一旦全面展开,市场对水泥的需求将大幅增长。考虑到灾后重建至少要持续3到5年时间,这也将使水泥市场景气周期拉长。
但是,看到包括广元市、雅安市、阿坝州几个水泥年消费能力不足200万吨的地区,新报上来的项目动辄就是日产5000吨生产线,以及有一家水泥企业7天之内在川渝两地签订了3条5000t/d生产线,企业出招如此迅猛,却引来更多业内人士的担忧和不安,认为四川不能不“小心”对待这场可能不期而至的水泥产能“过剩”危机,有效发展和规范震后四川水泥市场。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书记兼常务副会长孙向远8月底曾带领建材行业调研组一行,赴四川调研灾后重建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变化和所需建材物资供应保障情况,对于四川新建水泥项目,他认为一定要切合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止多头审批,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在科学预测灾后重建水泥需求的基础上,应严格按照新增需求和淘汰落后总规模确定新建水泥项目规模,防止灾后重建水泥产能大量过剩,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我们投资不是头脑发热”
尽管群雄逐鹿的四川水泥市场,几年后将因为产能过剩掀起一场群雄混战、一番血雨腥风,但冀东水泥在8月份仍宣布将再建五条线,其中有三条是在川渝地区。对此,冀东水泥董事长张增光明确表示:“冀东投资川渝,绝对不是昏了头。”他说,投资川渝地区的确是看中震后重建对水泥的需求,但在震前,冀东早已计划投资该地区,只是没有找到适合的项目;而投资重庆市场是因为看到重庆从农村到城镇的人口转移非常快,人口转移必然会提高对水泥的需求。此外,水电站的开发建设,造成重庆地区的人口搬迁,这些都大量需要水泥,所以冀东非常看好川渝市场,投资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
投资7亿元,将在万源市规划建设两条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和分别配套4.5MW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的华新水泥也表示,不仅仅是看好四川灾后重建,万源及周边天然气资源开发市场需求也很大。据悉,华新水泥相中了当地千吨以上干法水泥生产的空白和当地丰富矿产和天然气资源,华新水泥万源项目即位于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点地区。
客观地说,到川投资的水泥企业都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随着在灾区及周边和川东水泥项目的纷纷上马,待这些挤在一起的生产线投产后,围绕这些市场的争夺展开肉搏将不可避免,那时或许将可能“刀刀见血”。
就如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他办的水泥企业有大量是银行贷款,现在最担心的事情是,当目前四川水泥短缺时,外地水泥进川难;而当四川水泥过剩时,四川水泥出川也同样难。
上一主题:以投诉为市场拓展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