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多年来,兖矿集团“科技兴安”工程如阳光下的花朵,每一朵都展放绰约风姿,每一朵都散发沁人芬芳。坚定不移地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已深刻地成为兖矿集团的主旋律。
有数字为证:“十五”以来,集团公司累计投入维检资金51.08亿元,生产安全费用9.84亿元,科技研发资金22.1亿元,上马一批先进适用的生产装备,取得了432项重点科技成果,提高了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装备了3000台套先进综机设备,承担国家“十五”攻关项目12个,形成了国内能力最大、性能最好、安全可靠的综采成套装备、工艺和安全保障体系。
着眼解决厚煤层分层开采用人多、效率低、安全生产难度大的问题,兖矿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采放顶煤技术。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实现了矿井生产集中高效、安全可靠的目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兖矿人未雨绸缪
强化安全防控技术的研发应用。开展煤巷隐蔽火源点探测、煤炭自燃特性早期预报、氮气防灭火等技术研究,开发出多种新型防灭火充填材料及装备,“煤巷煤炭自燃隐蔽火源点红外探测技术”等4项技术获得澳大利亚专利。设立“兖州矿区数字遥测矿震监测台网”,加强矿震(冲击地压)危险区永久封闭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开展“瓦斯赋存规律和治理技术研究”,实现了煤矿瓦斯智能巡检检测。成功研制采煤工作面高效喷雾降尘系统及装置,降尘效率达到95%以上。应用瞬变电磁法、音频电透视等探测技术,提高预测预报精度。
利用信息化提升和改造传统工业。兖矿集团投资1.5亿元,以集中监测、集中控制、集中指挥为目标,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集语音、数据和视频“三网合一”的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实现了集团公司内部八对生产矿井的联网。普遍建成束管监测系统、瓦斯超限断电报警系统、注浆注氮防灭火系统、综采工作面压力监测系统,做到了对安全生产工况环境的全面、实时、有效监控,提高了矿井防抗灾能力。兖矿集团还研发成功世界上第一套两柱掩护式放顶煤支架,与DBT公司签订了有限使用权转让合同,是我国首次向发达国家输出采矿技术。
挺立潮头唱大风
兖矿集团是以综采放顶煤技术而蜚声国内外的大集团,殊不知,在兖矿也有薄煤层,且煤层不足一米厚。兖矿集团目前惟一的一座薄煤层炮采矿井,连续四年蝉联全国高产高效百强,这就是北宿煤矿。
为提高顶板的支护强度,加大对顶板的控制面积,有效保证顶板安全,北宿煤矿研制了双摆杆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将液压支架用于一米以下含硬夹矸薄煤层炮采工作面,专家评定:具有原创性。
“打眼、放炮、出矸子、钉道”是普掘工作的流程,而放炮作为关键环节,对于巷道一次成型、保证职工安全非常重要。北宿人通过对智能放炮连锁管理系统使用3人连锁发爆器后,放炮实现了程序化、智能化操作,使放炮过程更加安全可靠;采用湿式打眼工艺彻底解决了薄煤层工作面干打眼带来的煤尘飞扬问题;薄煤层炮采对拉工作面多功能全自动喷雾系统采用PLC进行顺序控制,有效降低了工作面飞尘浓度;使用测量前方交汇法,对主井十字中线进行恢复,并对主井天轮轴水平度、天轮、主井井架、主井罐道垂直度进行测量,掌握相关变形情况,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证。
在科技与安全的考验中,不因为“小”而自叹弗如,不因为“小”而自惭形秽的小矿北宿谱写了大文章。
兴隆庄矿是我国“六五”期间自行设计和建设的第一座设计能力为年产30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随着矿井开采向深部采区转移,巷道的变形控制难题日益突出。该矿通过不断优化设计,完善支护技术,逐步形成了巷道掘进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技术体系。他们完成了“沿空厚夹矸大断面顺槽围岩变形规律与施工技术研究”,优化了支护参数,制定了沿夹矸层上平面掘进的施工工艺及防片帮的具体措施,为工作面的回采和端头超前维护创造了条件;开展了“综放回采巷道锚网带非均称支护机理与应用技术研究”课题,对深部采区沿空巷道在超前支承压力作用下发生的非均称大变形失稳破坏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煤层巷道基于类板结构屈曲控制的锚杆支护设计体系,研究成果在1304、1308、3305工作面进行试验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集体凝聚智慧果
该矿先后创出了国家及中央部委级科技荣誉两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6项,地市级27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发明创造成果18项,有力促进了矿井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为安全提供了保障,安全为生命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为此,一位职工感慨地说:“对科技投入花再多的钱我也没有意见;对科技创新人员奖励再多的钱我也赞成。因为煤炭企业不能没有科技,科技是职工生命健康安全的保护神。”(王 建)
上一主题:“抢”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