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经济寒流下 “禾友”保暖有高招
[发布时间:2008-12-19 00:00:00 点击率:]

  □  张文胜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靠外贸为主的部分宁波中小服装企业已开始“过冬”,有的歇业,有的大量裁员。然而,位于鄞州区五乡镇的宁波禾友服饰有限公司却逆势而上,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笔者昨天在该公司采访时了解到,目前生产形势依然红红火火,手中的订单因来不及生产,从12月1日起,该公司决定再招收一批熟练工人以增强生产能力。“禾友服饰”总经理陈妙芬告诉笔者:“金融危机使很多劳动密集型的外贸服装受到冲击,而我们订单的质量和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20%。”企业走出“独立行情”秘诀何在?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是“四招”让这家中小企业在危机中站稳了脚跟。 

  第一招:精细管理  细节取胜

  “禾友服饰”是一家成立仅6年的企业,生产的服装全部出口日本。企业产值、外贸交货值年年上台阶。目前有员工500余名。

  陈妙芬坦言,进入服装行业门槛相对较低,但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靠管理和质量。要抓好精细管理,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近日,笔者来到该公司采访,一进入厂区,就被告知必须穿鞋套,看上去是一件小事,但陈总认为:“这样做就是为了杜绝灰尘带到厂区,以让生产的服装真正的环保。”又比如该公司在产品质量上非常严格,首先是每位员工自检并作记录,然后由巡检员巡检,再由品管部检查,然后再经过前、中、后三道检验,这样一环扣一环,把不良品率降到最低。从去年开始,该公司班组长以上管理干部每天都要写工作日记,陈总每天上班后抽出时间像老师一样对“作业本”进行仔细批阅,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前不久,一家日本有名的终端大客商来验厂,该公司一次性通过,靠的就是基础管理工作扎实,而日本客商非常挑剔,能一次性验厂合格是非常不容易的。正是基于对“禾友服饰”细节管理的满意,这家公司立马下了一批订单,并把他们作为指定生产厂家。

  第二招:未雨绸缪  借助外脑

  去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陈妙芬意识到,这会造成外需不足,这可能会影响“禾友服饰”,但反过来对“禾友服饰”是一次发展和提高的机遇。“禾友服饰”不满足今年在管理上所取得的进步,还是追求精益求精,尤其是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借助“外脑”来提高管理水平尤为迫切。正当众多民营企业收缩战线、捂紧钱袋之时,今年年初,该公司果断决定:花30余万元请管理咨询公司,对现场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指导。当笔者问陈总,这笔钱是否值得花时,她说:“当然值!通过他们的指导使管理更规范。”

  第三招:稳扎稳打  做大主业

  陈妙芬在办企业前,曾在外贸公司从业多年。近两年,有人劝她,再开一家外贸公司,以便可以快速做大业务。也有内部员工建议应该趁形势大好扩大企业规模。甚至有日本客商建议她开办一家纺丝织品中介检品机构。对此,陈妙芬非常理性,她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的是,企业扩张的前提是要先稳定好主业,中国的民营企业不缺乏快速扩张的企业,而缺少能经营长久的企业,企业要做“百年老店”,必须要经营好自己的主业。“如果一味地扩张,发展到今天可能会很被动。”陈妙芬说。

  正是靠稳扎稳打,至今,“禾友服饰”并没有受到外需不足的影响,相反,企业赢来了一次发展的机会.

  第四招:携手同心 共克时艰

  这几天,陈妙芬频频请上游供应商吃饭,公司里有些人不理解。前几年,有时候为了赶订单,“禾友服饰”经常也求于上游供应商。现在这些供应商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日子不太好过,手中有了“禾友服饰”订单,应该请陈总吃饭才是。对此,陈妙芬说:“企业发展离不开供应商的支持,现在部分供应商业务出现困难,理所当然帮助他们共克时艰,让他们树立信心。帮他们也是帮自己,如果某家供应商困难了,也会给企业带来被动。”此外,“禾友服饰”还在其他方面力所能及地帮助供应商解决一些困难。她说,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许多企业面临困境,这并不可怕,但是要让企业摆脱困境,不能仅依赖于政府,需要企业之间的互助自救共渡难关,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其实,企业参与互助自救,一方面解人之困,另一方面也是企业很好的投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