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陈文兵:世界屋脊上的坚守
[发布时间:2009-01-16 00:00:00 点击率:]

  □  屠雁飞           

  

  在这个满目萧索,布满荆棘的“冬天”,假如会有零星的一些行业能提前预感到春天的温暖,那么肯定是矿业了。矿业类股票的长期看好,原材料成本的一路飙升无不从反面印证了“矿业的春天”。然而,西藏大宇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陈文兵却在即将来临的“春天”里经历着一场严酷的“倒春寒”而孜孜不倦。

  从金融业到矿业这是个转机也是个商机

  2005年前后,对于陈文兵而言,可以说是两段人生。

  2005年之前,江西财大会计专业毕业的陈文兵在浙江的一家著名民营企业集团工作。而且干得有声有色,一路做到总裁助理。“那个时候,主要负责投资融资这一块的业务,我们集团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我是判断队的成员,经常去找一些项目。”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让陈文兵打开了最初的商业懵懂。

  2005年,房地产业虽然表面还是一派繁荣,但已经出现了往下走的趋势。而与此相对的,矿业作为国内生意人涉足不深的行业,开始有了点欣欣向荣的苗头,但不至于是很热。这个时候,正好陈文兵供职的那家著名企业集团准备收购西藏的一家证券公司。作为项目组的成员,陈文兵借着这个机会,去西藏对当地的藏医藏药、矿业、物流、木材、畜牧等各个行业都进行了考察。

  “藏医藏药虽然很有特色,但使用的人群比较少,前景没底;那个时候青藏铁路要通了,许多人都很看好物流业,但西藏的物流只适合做长线,单线,局限性较大;随着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许多企业对于矿石原料的需求也在成倍的增长,而当时,我国的铜、黄金都是需要大量从国际市场上进口的,如果在国内能找到好的资源,那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而矿业较为滞后的西藏正是最好的一个突破口。西藏的成矿条件非常好,金、铅、锌、铜,有多个有色金属带,光是铜一项,专家预测就有4000万吨,跟南美智利盛产铜矿的条件相当,折算成人民币将近2.4万亿元!”

  正好,当时有一家拉萨的民营矿业公司,没有了后续的投资能力,准备结束运营。然而这是一家很有潜力的公司,技术人员对当地的地质构造、成矿环境都很了解,非常权威,其中有一位还曾经是西藏自治区的地质六队的总公工程师。找到过很多的大型的多金属矿。

  听到了这个消息,陈文兵非常兴奋,仿佛之前漫长的行业调研终于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出口”了。于是他铆足干劲、拼尽火力。2005年8月,他带着1000多万的资金和几个朋友直奔拉萨,控股了那家矿业公司,取得了宝贵的探矿权。一家十几个人的杭州企业就这样在世界屋脊竖起了牌子:西藏大宇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从投资融资到矿业勘探,陈文兵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变身。干脆果断,决不拖泥带水。很多商人的发展经历都是跟那个时代的大背景息息相关,如果没有青藏铁路的开通,如果没有矿石行业的抬头,也许今天的陈文兵还坐在那家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的办公室里吹着冷气。而从他的从商经历来看,较好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使他站在投资融资的领域里,看到了行业外面的商机。

  开网站跑展会为下一个机会做准备

  “如果能有一个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商务信息平台就能快速地实现信息流通。”于是他策划开设了西藏第一家专业的矿业网站,“我做这个网站是公益性质的,希望给西藏的矿业投资、矿产品贸易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在我们网站上发布信息、收录信息都不收钱,企业的联系方法也不会被屏蔽。做这个网站,只是为了收集更多的信息,发出自己的声音。人家发布信息,我们就第一个看到了。将来如果能逮到一个好的项目,那就是我们赢利的机会。”

  有的人赚了就走了但他选择了留下来

  原来公司里的老股东,基本上都是技术专家,他们的科研水平在当地非常权威。而跟着陈文兵过去的骨干还有两位,都是浙江人,原来都是从事投融资行业。为了磨合团队,陈文兵前期做了很多工作。在他的努力下,技术团队与新股东三人配合得非常好。其中,最有趣的就是将资本运作的理念引入矿业风险勘探领域,用资本运营的思路来研究矿业投资项目。

  做企业都是以利润为中心,这一点是相通的。资本宝地,用最少的投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要撬动起这块财富,需要找出一个最有效率的经营思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矿业勘探在资本市场方面的状况,陈文兵钻研了许多国外的案例。他发现在加拿大的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XT)里有1000多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矿业公司,他们的准入门槛比较低,类似于大宇矿业这样的公司很容易就可以上市融到资。而国内,由于A股门槛相对较高,因此很少有操作成功的案例。

  于是,他想到了另一种发展思路。通过前期的收购和整合,陈文兵利用良好的团队关系,充分发挥出原股东在当地技术上、人脉上的优势,降低了投资的风险。通过预查、普查、详查,在成熟条件下,找出大矿,再跟矿业开发领域的大企业进行合作,由矿业开发公司掌握控股权,陈文兵的公司则利用出让控股权的这部分资金再去找新的项目。这样的企业定位让当地行业里的人士耳目一新。

  2004、2005年,在一些矿业发达的内地省份,不少矿业投资客已经认识到在本地很难取得矿产资源,就转而向其他未开垦过的市场去投资。当时的西藏,交通开始变得方便,而贵金属价格的一路飙高,让全国各地的投资客蜂拥而至。这泼人,多数为“假投入,真炒作”。由于目前西藏对于外来的投资商投资矿业有所限制,因此已经在当地成立的矿业公司变成了一种“稀缺资源”,即便是一家没有任何探矿权和资产的空壳矿业公司,也能卖个上百万的价钱,于是就有不少人利用自己拥有概念较为不错的探矿权,将原来花了三、五十万建立的矿业公司,稍加包装即可转手以三、五百万的价格卖出,不进行实质性的勘探投入,却能从中获得他们在西藏的第一桶金,然后甩手离去。

  陈文兵的矿区旁边有一个著名的矿山,曾经发现了一个特大型的金、铜矿,地理位置不错。但他却选择了留下来,继续勘探。他说:“投机客和商人,从本质上讲,是两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