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特约记者 睢 卓 本报记者 谭 儒
当2009年第一抹阳光照耀首都北京时,晶牛微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长林走向了“第三届全国十大企业管理创新人物奖”领奖台,得到国务院国资委、中国企业联合会的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作为一个引领着具有52年历史的老企业的管理者,王长林是如何获得这一殊荣的呢?“第三届全国优秀企业管理成功案例”评委会认为,晶牛集团在王长林科学的哲学观指导下,不断创新,拥有了大量的科技元素,从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科技元素之一:晶牛文化
《联想15年》的作者、北大博士朱怀江曾调研过晶牛,他认为,与其说晶牛的跨越是晶牛产品创新的结果,不如说是晶牛文化创新的结果,晶牛文化内涵的延伸构建了晶牛科技元素之一,使晶牛书写了独特的跨越轨迹。
了解晶牛的人都知道,王长林多年坚持继承弘扬毛泽东思想,走科学发展的创新之路,在社会科学中创立了“一分为三”世界观、“扬弃嫁接”方法论、“虚实相兼”的调控准则等多项文化成果,也直接指导了晶牛科技创新实践。在“第三届全国优秀企业管理成功案例”评选中,王长林经过20年思考、16年的实践探索而总结提炼的《红色晶牛四律强企路》案例,就引起了评委会的强烈反响与共识。评委会专家一致认为,王长林主席在企业创新方面的成果、在推动企业管理进步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方面成效显著,是我国企业管理发展实践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创新典型,具有很高的现实指导意义。
有人说“红色晶牛”是晶牛的招牌,其实,“红色晶牛”只是晶牛文化的特象,它风驰电掣地驰骋在新世纪前行的征途上,而且给晶牛科技创新找到了方法论。
科技元素之二:晶牛高科技产品
晶牛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开发的主要方向是技术含量高的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晶牛集团的科技创新也涉及到与生产相关的新工艺新技术的改造。拥有国家专利局、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达数十个。
王长林长讲,一个企业老是“老牛拉破车”,产品不更新,永远也不会腾飞的,相反会被市场经济竞争的浪潮所淹没。晶牛的腾飞是以科技为羽翼的。1992年在企业步履极为艰难的形势下,晶牛集团集中全厂最精干的技术人员,成立了市属企业第一家建材科研所,全面启动了新产品开发的一个战役两条战线系统工程。
晶牛集团通过大胆走开放型科研之路,先后同国内外10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在资金极为短缺的情况下,没有向国家伸手要一分钱,也没向银行贷一笔款,而是硬从企业内部挤出120万元,作为新产品开发费。经过科技攻关,投资数千万元,成功地研制开发出具有国际尖端科技水平、填补国内空白的大板面、高强度的微晶玻璃等一批新产品新项目,实现了我国微晶玻璃大规模、工业化连续生产的愿望,开辟了我国建筑材料、工业材料的新天地。
1992年晶牛集团超前预测市场,重点开发出宝石蓝玻璃;不久晶牛集团在全国都追逐蓝玻浪潮时,又抢先开发出了翡翠绿玻,继蓝玻之后又一次抢占了市场制高点,尝到了依靠科技带来的丰硕果实,使延续20多年的单一白色玻璃产品被蓝、绿、茶等彩色玻璃和诸多新产品所代替,从而形成了以科研出新品,以新品诱市场,以市场促科研的良性大循环格局。
晶牛集团在创新过程中,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奖励参与创新的员工,把蕴藏在广大干部员工中的聪明才智和无限的创造力释放出来,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创新热情,使晶牛高新技术产品层出不穷。晶牛集团董事局主席王长林亲自设计、制作或指导、参与的创新项目数十个,有的填补国际、国内空白,有的获得国家专利。他将荣获的国务院工程技术类特殊津贴及奖金拿出来,设立了初创基金为100万元的科研、管理创新奖励基金。
晶牛在自然科学的探索中十年里,研发成功了航天浮法微晶、晶牛玉、微晶造纸设备等十项填补世界空白的高科技产品,在全国的钢铁、造纸、煤炭、电力、化工、家电及建筑装饰等行业掀起了变革升华的巨大冲击波。多年来,晶牛集团新产品开发从未间断,1100种起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新项目在晶牛问世,成为全国玻璃厂家品种最全的企业之一,企业的市场覆盖率提高,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增强。
上一主题:锡柴坚定信心驱“寒”迎春
下一主题:衡变实现超高压变压器批量直接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