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亿元购房消费券,让利还是作秀?
[发布时间:2009-03-17 00:00:00 点击率:]

  □  姚玉洁  陈一馨  

  

  备受关注的消费券效应近日也蔓延到房地产这一特殊市场,上海、北京、南京、杭州、武汉等大中型城市的一些房地产网站和开发商相继联手派发号称总额过亿元的“购房消费券”,试图搭上“消费券”东风,化解成交冰冻的楼市。

  面值数千上万的购房消费券一经推出就在短时间内被申领一空,但实际使用中却有诸多限制。“购房消费券”能否真正启动楼市,是真心让利还是假意“作秀”? 

  

  上亿购房券打造“票房联盟”

  

  2月19日,武汉《长江日报》首先公布发放总额超过1200余万元的购房消费券计划,只要订阅该集团旗下报纸的读者,均可在指定时间内领取面值为5230元的“购房消费券”,共计2400张。购房者可在包括万科在内的30家品牌楼盘中选房,议定价格后消费券可直接抵扣房款,开发商则凭借回收的消费券,冲抵在长江日报刊发的广告费。

  自武汉首发购房“消费券”之后,重庆、南京、杭州、上海等地开发商也纷纷效仿,“购房消费券”一时风靡全国。重庆某地产商打出“一亿元购房券请你白拿”的口号,向消费者派发单张面值为5000元、总额为一亿元的购房券,一位消费者最多可领取6张,也就是说最高可抵扣3万元的房款。南京“365地产家居网”推出“派发购房券”活动,单张券平均可抵扣3000元房款,在活动刚启动的几小时内,已有近1500名市民报名申领。

  而覆盖范围最广、消费券总额发放量最大的房地产门户网站搜房网于2月24日首批派发的总额超过一亿元的“购房消费券”,在短短一周内就吸引了超过15000位搜房卡会员申领,首批“购房消费券”已基本发放完毕。搜房网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和开发商积极沟通和谈判,计划在3月推广购房消费券的覆盖面,预期将可在国内50多个城市的数百个楼盘使用,试图打造中国房地产业的“票房联盟”。 

  

  让利还是作秀?

  

  购房消费券一经推出,就受到热烈关注,在不少城市里更是被抢购一空。部分市民表示,购房券是沟通购房者和开发商的桥梁,值得市场期待和赞赏。“作为一种促销手段,购房券已经将优惠‘折现’,如果能用到的话多少也是一些实惠,或许能成为购房者和开发商共同获利的平衡点。”一直留心房地产市场、希望早日拥有自己房子的上海某IT企业员工安纬说。

  但大部分人则抱着“先领券再观望”的心态参与申领。网友MEI用“不领白不领”直白道出了广大市民申领购房消费券时的普遍心态:“买房最关键的还是房价,如果加上消费券的面额综合房价能够接受,才会考虑买房。”

  而进一步探访则发现,天下没有免费午餐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形形色色的使用限制,使得票面价值高昂的购房“消费券”沦为鸡肋,轰轰烈烈的让利活动,也变成开发商和网站联手的促销噱头。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购房消费券的使用范围极其有限。如搜房网在上海派发的消费券仅限于6个楼盘,其中多是商铺和写字楼,且消费券也只适用于楼盘指定的个别“特价房”,户型和位置都不是很理想。记者致电北京部分参加活动的楼盘,被告知,有的楼盘甚至只有一两套房子能使用消费券,而且房型非常不理想,还不通煤气,只能使用电磁炉。

  网友李湧说:“通过亿元消费券的发放拉动楼市的口号不仅华而不实,甚至有些可笑,‘成千’‘上万’的消费券面额相较于上百万元的总房价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购房消费券不过是趁着现在‘消费券’风行,‘新瓶装老酒’,说到底还是变相促销。” 

  

  房价回归才是最好的“促销”

  

  专家认为,在当前楼市低迷的情况下,网站和地产商打出“拉动中国百亿购房消费”的旗号,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触动购房者的消费神经,但对消费者的购房决定难以产生实质性影响。拉动购房需求归根结底还在于开发商将房价降到公众可以接受的期望值,“消费券”实际效用令人生疑。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认为,“消费券”的功能不一,旅游消费券和购物消费券以吸引游客和顾客为目的,旅游和购物都是日常消费,回收率肯定较高。而房产不仅是消费品也是投资品,决定买一套房子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消费者极少会因为有购房消费券就去买这套特价房。

  陈啸天表示,住房“消费券”及“团购”一样,都是希望藉由某种特定的渠道来促使大量成交,开发商因为走量而适当放低单价、从而加速资金回笼。它能否行之有效的关键在于其让利的幅度到底是多少。如果“消费券”仅仅是“小折扣”换了个“马甲”,那么非但难以生效,还容易让购房者产生被愚弄的负面心理,得不偿失。

  记者发现,如果提高住房消费券的抵用额度,或者扩大抵用范围,部分有购房意愿的市民就会增加关注度,但如果仅仅是哗众取宠,消费者反而表示反感。

  “目前纷繁的促销‘花样经’一方面反映了房子‘难卖’的事实,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开发商千方百计抵制房价下跌的表现。”尹伯成说,“主办方并不直接采用总价打折的方式降价促销,就说明购房券的用意并不在于给购房者优惠,‘醉翁之意’在于广告宣传。如果房产商仅仅通过平面广告的方式,未必能得到消费者的关注,但消费者在申领购房券之后就会留心该楼盘,楼盘和消费者之间就会有沟通和接触,现在的购房消费券可以说就是主办方以低成本所打出的一次成功醒目的广告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