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重庆市万州区环保局 曾必武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是国家“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十一五”以来,万州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关文件要求,通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环境法制,理顺工作机制,严格控制新增量,强力推进重点减排项目实施,使万州区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总量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大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目前,该区已经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总量减排体系,确保环保工作的有力开展。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减排责任
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保障有力。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李世奎任组长,区委常委、副区长汪夔万、副区长刘忠任副组长,区计委、区经委、区建委、区监察局、区财政局、区文广新局、区环保局、区统计局、区国资委、区市政管理局、区国土资源局、工业园区、区工商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万州区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总量减排工作的日常综合协调和检查指导。区政府把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纳入年度全区各相关职能部门及镇乡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重要内容,建立起污染物减排责任“一票否决”制度。
各部门分工合作,减排工作有序开展。按照该区节能减排的工作分工,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约束性指标进行统筹管理;经济贸易主管部门通过关停和搬迁改造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优化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和节能监管工作;统计部门协助和指导环保部门做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统计工作;建设、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推进生活类的总量减排工作;其他有关的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文件,积极推进了总量减排工作。
减排责任明确,减排工作任务到位。根据区政府与市政府各签订的《重庆市“十一五”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要求,区办公室印发了《万州区2006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万州区2007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明确了2006年、2007年、2008年年度减排目标任务及工作措施、重点污水治理工程项目、重点烟气脱硫治理工程项目及相应完成时限,落实了部门责任。区政府还制定了《万州区2008年—201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计划》,确定了今后3年全区减排工程项目、组织领导、工作保障措施、考核、督查、协调机制,为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各单位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抽调专门的人员具体负责,保证了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
规范总量管理 严格控制新增量
该区结合总量减排进一步完善了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程序,制定了《重庆市万州区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办法》、《万州区环保局总量控制和污染物减排工作管理规定》,环保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要求新增排污量的工业项目必须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来源,明确污染物替代削减措施;项目建成投运时,相应的替代削减措施必须同步完成,真正实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确保污染物新增量控制在范围。
严格环境准入。按照《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新建工业项目必须满足规定的污染物排放强度,从严控制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严重、附加值低的项目,控制新污染产生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建立污染物削减台账和统计制度,加强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建设。在每年环境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排污单位污染物总量管理台账,将建设项目占有的总量指标和实际新增量以及减排项目的削减量及时输入总量减排管理系统,确保管理系统能够动态反映我区污染物减排和排放情况,新增量超计划实施预警。
加强调度督查 指导和督办减排工作
建立了总量减排调度制度。我区总量减排由分管副区长每季调研一次,通报总量减排工作进度和环境改善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督办落实。调研内容包括减排工作开展情况、减排项目实施进展、完成情况。对于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可能影响年度减排任务完成的,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年度减排任务如期完成。
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区监察局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纳入区委区政府重大事项的督查范围和行政效能监察范围,结合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的日常检查,加强重点督办。
加强日常督查和指导。结合西南督查中心、市减排办对我区减办工作的督查,加强了对重点减排行业和重点减排单位的督查和指导,及时召开会议向企业布置总量削减工作,同时加强治理设施建设中的指导和检查工作,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加大减排投入 加强环境监测监察
保障减排投入。“十一五”以来,全区通过国债资金、区级环保污染治理补助资金、银行信贷、企业自筹和其他方式筹集资金1.1亿元,保证了减排项目顺利实施。
加强监测监察能力。建成12369环保投诉分中心,畅通环境信访渠道,新建3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实行空气环境质量日报制度,开展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测(控)试点工作,环境督管逐步走向科学化、自动化轨道,区环境监察支队、环境监测站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二级标准。
实施三大措施 总量减排取得成效
实施工程治理减排。加大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和运营监管力度,新增城区生活污水三级收集管网8.5公里,城区污水收集率达到85%,利用国债资金治理了乳峰乳业等一批水污染企业;通过财政投入环保专项资金,加大对太白酒厂、昊元集团水污染治理力度。对环球陶瓷、董家陶器公司生产工艺进行了煤改气。
强化结构减排。首先是“轻化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由重向轻”转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创意产业。其次是调整产品结构,通过严格环境准入,开发附加值高、能耗低、排放强度小的各类产品。对污染严重的万州水泥厂、龙腾钢厂进行了关闭。城区污染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搬迁工作有序进行,一部分污染企业搬离城区,迁入环境容量较大的工业园区和化工园区,索特盐厂老厂实行“退二进三”,率先关闭搬迁到了工业园区,企业实行了升级换代,实施了清洁生产。
三是加强管理减排。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万州分公司使用脱硫剂、燃烧低硫煤,通过优化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参数提高炉内固硫效率、安装在线监测装置等措施,降低故障排放率,提高脱硫设施投运率和脱硫效率,二氧化硫排放量进一步削减。
监管到位 减排成效明显
减排任务完成好。2008年,该区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4139吨以内、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6400吨,分别比2005年下降4.97%和6.86%,分别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84.2%和67.3%。
环境质量得到改善。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大幅度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我区水环境质量和大气环境质量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2008年,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总体达到Ⅱ类,次级河流水质进一步改善,城区和镇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96.3%;全年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年日均值分别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达到342天。
环境保护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建立了环保工作长效机制。区政府办公室牵头就当前制约环保工作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市环保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强化了综合决策、工作协调、督查督办、考核奖惩,建立和完善环保工作长效机制。环保机构进一步健全,加强环保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环境监测、监察、科研、信息等环境能力建设,使其适应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需要。区环境监察支队按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监测站16名自收自支人员全部纳入财政全额拨款,全区所有乡镇配备了兼职环保员,初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环保监管体系。
上一主题:挑战者:娃哈哈HELLO-C
下一主题:做好节能减排 创建绿色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