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吴志泽:突围中国制造
[发布时间:2009-03-27 00:00:00 点击率:]

  潘洁                       

  

  面对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吴志泽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畏敌如虎,他所表现出的冷静和智慧以及2008年报喜鸟在逆境中所取得的成绩,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更高境界的商业奇才。

  

  不敢低估的寒意

  

  要让中国服装业走向世界!这是吴志泽早在创办报喜鸟集团时就在思考的长远而艰巨的目标,中国服装产业只有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才能创造中国的世界名牌。现在这个目标依然没变。

  面对严峻、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服装行业也已面临多事之秋,虽然2008年1—3季度,报喜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8%,利润增长135%,全年收入增长超过50%,但吴志泽依然不敢低估行业的寒意。

  吴志泽坦露:报喜鸟不愿意做恐龙,而要做蜥蜴,既能在春天里奔走,也能在冬天里游泳,最好还能借此冬天实现内力的爆发。

  早在2008年年初,温家宝总理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到“2008年可能是我们最困难的一年”,报喜鸟敏锐地感受到经济形势可能发生的变化,马上调整战略方向,提出了“收缩”的战略:以资本优化产业,集中优势资源,提升报喜鸟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吴志泽还转换了投资策略,缩减大规模对外投资项目,停止除服装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投资,转向以服装产业市场投资为主、财务投资为辅,从财务上保障生产经营资金的充裕,并通过开源节流,实现了成本和费用双下降,保证了相当的现金流,为顺利度过危机准备了充足的“粮草”,同时大大提升了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内部管理水平。

  

  离经叛道的创业

  

  其实吴志泽一直就不是一个安于原有模式的守业者,1977年高中毕业,他同大多数温州人—样,靠着推销发卡、表壳、纽扣等小商品走上了经商之路。

  改革开放后,吴志泽带几百元钱和弟弟加入到了温州服装的大军。但温州很多企业服装只做代工,而没有自己的品牌。为何中国没有自己的服装品牌?吴志泽想打破这种小作坊的模式,1987年,他在温州工商局登记注册了一个商标——嘉利士。

  “现在看来确实是很平常,但是在当时应当是很超前的事情,这样就变成了别人给你代工,贴你的牌子在做。”吴志泽说。

  作为“开路先锋”,他用10年的时间积累了2000余万元,完成了企业原始资本积累阶段。

  而后,吴志泽到国外考察时,猛然发现同样质地的服装,人家琅琅上口的品牌可以卖3000元,中国的衣服300元都不见得有人买。回国后,他仔细思量:原来品牌的附加值是如此重要。

  20世纪90年代,服装市场由卖方进入买方市场,要用2000余万元资产创立一个品牌实在太难。就在他为此犯愁时,两个民营服装企业——报喜鸟制衣公司和奥斯特制衣公司也面临同样的困惑。1996年3月18日,这三家服装企业达成了一个后来被认为相当成功的共识——组建成立浙江报喜鸟服装集团。这是温州第一个打破传统家庭式经营模式、自愿联合经营的股份制服饰集团。

  开工前吴志泽对四位股东坦诚地说:“如果各自单干,资金不够、技术不行,很难做大,最后连‘鸡首’都没得做。我们联合起来,不做‘鸡首’做‘龙头’!”

  集团上下齐心协力,报喜鸟借此成为当时全国10大服装品牌之一。

  2000年后,雅戈尔、杉杉、红豆、凯诺科技等不少公司开始通过上市的途径来寻求新的突破,平均增长了约2.5倍,服装生产企业的竞争是愈演愈烈。

  为了紧跟如此快速的行业发展,2001年报喜鸟谋求上市,成立了股份公司。同年,报喜鸟集团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报喜鸟集团作为主发起人,吴志泽等5个个人股东成立了报喜鸟股份有限公司,其中集团公司持股65%,吴志泽等人持有剩余35%股份。

  

  从“民族”走向“国际”

  

  中国的国家竞争力在改革开放30年来直接地被“中国制造”所牵动,但问题是,中国制造走过了30年,形成了所谓的“工业革命”,但是并没有产生统一的工业文明和工业文化。

  “中国没有一个品牌在世界上叫响,我们也没有发言权,因为我们不是服装强国,我们只是服装制造大国。改变这一切,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努力,而这种努力报喜鸟一直在坚持。”

  吴志泽从一开始对于报喜鸟的目标就很明确:打造一个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国际品牌。塑造品牌不仅是糖水加广告,品牌是打动人心的那一点东西。首先它必须代表一种文化,其次它必须有强烈的属于自己的风格。

  中国不是缺少吸引西方人眼球的服装元素,而是缺乏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文化。吴志泽的结论是:走有民族特色的国际品牌之道。

  中国服装品牌的内涵,一定要和五千年优秀文化、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元素特色结合起来。“比如在西装肘部纹上飞天,在衬衫上绣条龙,纽扣设计成蝴蝶结,在视觉系统上采用景泰蓝。无论产品还是广告、户外形象,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来自中国的品牌。”吴志泽说。

  吴志泽清晰地记得一件事情:1997年他到意大利参加世界服装展,他指着身上的西装问一位世界中档品牌的服装老板:与你的产品比怎么样?对方回答:还差几十年呢。吴志泽很不服气,虽然是自己的牌子,但这可是请意大利高级工艺师设计,用意大利最先进的工艺、设备生产的。但这件事让他意识到,天价设计师,明星代言人,连锁专卖,永不打折……当自己用几年的时间把品牌建设需要做的一切做好之后,报喜鸟虽有收益,却依然与世界级品牌相距甚远。

  “我们不是没有上乘的工艺,也不是请不起天才的设计师。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文化目前在世界上的地位还不高。”吴志泽顿悟。

  吴志泽反思,日本和韩国服装在国际上比中国服装流行,这不仅是因为企业做得好,更是因为日韩把本国的文化推向了世界。

  如今,文化产业成为中国政府力推的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这让吴志泽也欢欣鼓舞:“希望我们中国的服装企业把中国的文化通过服装带给全世界。”

  就在吴志泽带领他的团队进行三家家族式企业改造、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跨行业无区域集团期间,他选择了长江商学院作为他提高思想、开拓思路的一种方式,他成为了EMBA 7期学员。

  吴志泽感慨地说:长江,包容开放、充满生机。世界级教授的精妙讲解,使我视野得以开阔,思维得以升华。更重要的是企业要获得更大的发展,需要汲取中西方的管理精华,融会贯通,提升社会责任感,并以产业报国为使命,才能使中国服装业走向国际时尚舞台。长江无疑能够帮我实现这样的目标。

  “服装能造就百年品牌,需要我们终身努力。”如今已完成长江商学院学业、担任长江商学院校友会浙江分会名誉会长的吴志泽正用他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