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进货有的放矢
[发布时间:2009-04-05 00:00:00 点击率:]

  邓先生吸取多次创业失败的教训,在做出口鞋剩余产品的生意前,先用了两年的时间对市场鞋子的销售情况做了次系统地调查;开业后也不贪便宜,善于抓住消费人群的心理,因此吸引了一批顾客。

  

  虽然门面简单,但“外贸鞋”三个巨大的招牌,还是吸引了许多“猎奇”的年轻人。邓先生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在“屡创业屡失败”后,两个月前在自己家楼下的商铺开出了这家小鞋店。

  

  “热爱”鞋生意

  

  邓先生在经营鞋店之前做过很多种不同的小生意,如早餐店、西饼店,但一直都不是很成功,打算再次转行。因为其他生意而认识了做鞋子生意的朋友,又因为自己向来对鞋子分外“着迷”,于是有了开鞋店的念头。

  不过有了之前的失败经验,这次他就慎重多了。何况鞋子的类别多、差距大,品牌竞争激烈,一开始做什么鞋的生意他心里还是没底。所以邓先生这次没有贸然入行,而是酝酿了两年,一边经营目前的生意,一边关注鞋业的发展,常常到广州的专业鞋城“逛街”,跟行家们聊天打探行情。

  后来,他考虑到自己家的楼下一层就是商铺,虽然面积小,但靠近西门口地铁站,处于交通要道,而且周边写字楼的人流量足,再考虑到附近卖“外贸货”的店生意也不错,他萌发了卖外贸鞋的想法。

  

  加盟不成卖外贸鞋

  

  经过观察了解,他发现在广州市场上,外贸鞋比较受欢迎,特别是白领一族特别喜欢到外贸鞋店“淘”一些看似普通但“耐看”的鞋子;而且,外贸鞋质量比较好,却比品牌鞋的价钱便宜;小店经营品牌鞋的可信度比不上大商场,加盟品牌专卖店的费用很高,而且面积也过不了关。

  这样的综合分析令邓先生下定决心经营外贸鞋。而且精明的他还从入“断码货”或大型鞋厂出口产品中的剩余库存品入手,成本比正常产品低了很多。但是,每个路段都有特定的消费人群,这个路段的消费主体是不是以白领为主,是邓先生依然在考察的事情。

  每天他都会留意什么款式的鞋子受什么顾客青睐,什么价钱的鞋子受什么顾客接受……这样逐渐摸索商铺的定位,以后就可以根据顾客的喜好卖合适的款式并选择恰当的经营档次。 

  

  不贪便宜 卖放心商品

  

  做不同行业的生意都有各自的特点,一开始,邓先生还是以经营其他行业的眼光卖鞋,以为进货的价钱低一些就可以减低成本,所以进了一些价钱较低的球鞋,很快就卖出去了。后来有一天,一对夫妇在店里看鞋时,男顾客对妻子说:“我上星期在这里买了一双60多元的球鞋,没三天就掉底了。”听到这句话后,邓先生非常惭愧,虽然顾客并没有要求退货或责备自己,但由此可见自己在做生意上没有顾及顾客的感受。于是,他马上就把其余类似质量不过关的鞋子撤了架。 

  自此,邓先生不再贪便宜,特别注意货源的质量。是真皮就说真皮,是合成皮就说合成皮,标明各种不同材质。况且他还发现,不同档次的商品都各有不同的消费群,比如在欧洲、日本等地,合成皮制品才是潮流,一部分年轻人也逐渐接受他们的观点,而在广州大部分人根深蒂固的审美观念里,还是推崇真皮制品。于是在进货时针对不同消费群有的放矢地选择货品,吸引了各种不同年龄的顾客光顾。

  

  选址建议

  

  外贸小店主要是抓住了都市人的“淘宝心理”,其选址最好在人流旺区的周边,或大型商场周边的小街道。这些地方租金一般比较便宜。 

  外贸小店一般面积在20—60平方米。门面一般在2—3米左右,装修不用太浮夸,但是要突出是外贸货。

  (摘自《黄金路创业网》 林琳 祁广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