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一路前行奏凯歌
[发布时间:2009-04-24 00:00:00 点击率:]

  □  本报记者  范国华            

  

  坐落于美丽富饶的三江平原东部,有一个魅力四射的小城镇,它就是创业农场,这里记录了垦荒战士的辛勤写照。创业农场总控制面积80万亩,拥有耕地面积50万亩,草原2.86万亩,林地9.74万亩,水面0.88万亩,共有8个农业管理区和11个作业站,农场总人口10381人,其中职工4130人。近几年来,创业农场在以党委书记孙宝平、场长邸洪军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分局党委提出的“强农、兴工、快牧、活贸、建城、富民”十二字方针,坚持全面经营、全程管理,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区工业化、农场城镇化的“三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农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全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家庭农场利润1.25亿元,比上年增长56.25%;人均收入10000元,比上年增长11.1%。

  创业农场是建三江分局资源相对比较少的农场。面对这一现状,党委书记孙宝平、场长邸洪军充分认识到,土地经营是农场最大的经营项目,是农场收入的主要来源,只有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才能从根本上掌握创业农场发展的命脉。2000年之前,农场收取土地承包费面积只有37.5万亩,有一部分耕地被隐瞒,其中一部分优惠给职工,一部分在生产队手中,农场没有收入,造成管理上的漏洞。2002年,农场对旱田耕地进行了丈量,共丈量出计划外耕地3.1万亩,使农场增加收入280万元。2005年,分局统一对土地丈量后,使农场耕地收费面积达到49.8万亩,其中新丈量出耕地4.8万亩,取消开发性家庭农场25%和水稻户10%优惠面积4.2万亩,使农场增收1152万元。并依据耕地丈量面积,2005年追缴超面积利费300多万元。2007年,农场组织有关部门按航拍图与实际对照,又找出耕地300多块,共4000亩,又增收80多万元。2008年,农场又进行土地整理,扩边连片,把两沟一台平整为耕地,把鱼眼泡挖车挖成育秧高台等办法,又增加耕地4000多亩,时至去年年底,农场又把九零粮库长期占用的2200亩耕地收回,由农场管理发包。通过上述一系列土地资源的整合,农场牢牢掌控主土地资源这一根本,为今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机动地竞价承包等措施,从而全面提升农场经营收入。

  与之同步的是农场开始对部分闲置资源进行租赁和拍卖,先后将砖厂、水暖站、磨片厂、汽车队、修造厂等进行了整体拍卖与租赁,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将农场100%的闲置资产变为零。农场还充分挖掘资源,把草原承包给绒山羊养殖户,要求承包户要很好利用草原发展畜牧业,坚决禁止随意开荒种地,不能破坏草原、破坏植被,提高草原利用率。目前,全场已发展绒山羊11830只,肉牛1221头。农场还对农场养鱼池水面210亩对外承包,充分利用了资源。

  在小城镇建设上,过去创业农场以低价出让地皮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建设。随着农场经济的发展,及时转变观念,认真搞好城镇经营。认真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为小城镇建设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从2005年至今,农场对外地客商来开发商业住宅楼的地皮进行了竞拍,共拍卖所得款300多万元。建设好小城镇是搞好城镇经营的基础,农场一是搞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农场投资99万元,建设下水管线1800米,上水管线1324米,满足了小城镇建设的需要。投资50多万元,进行自来水改造,提高了自来水质量。二是集中力量建设新区和搞好老城区改造。按照建设生态园林式现代化农垦小城镇的要求,农场已经搞好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规划。农场已经对场区进行了重新布局,进行重点治理,分为住宅区、修理小区、生资小区、烧烤一条街、工业园区和粮食处理中心区,使小城镇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整齐美观。农场在今后的小城镇建设中,将突出农垦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在搞好住宅建设的同时,要建设好别具风格特色的办公楼、综合文体楼、博物馆、休闲广场、园林景观和文化雕塑,把农场建设成为一个人口2万人规模的新型农垦小城镇。三是建设工业园区。农场对老场部占有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建设工业园区。园区规划占地900亩,分两期完成。一期工程从2006年至2008年,占地面积400亩,规划建设大米加工厂15家。二期工程从2009年至2010年,占地500亩,主要以稻米精深加工为主,集加工、发电于一体。二期工程完成后,可使年加工水稻能力达到50万吨,实现年产值5亿元,利润2000万元,安置就业人员800人。目前,工业园区已有11家企业落户,使农场大米加工厂达到19家,可年加工水稻30万吨,其中双盛米业正在申报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农场通过对园区内60户外来流动居民实行拆迁,使工业园区整齐划一。投资235万元,铺设白色路面1.2公里,对园区的绿化、照明、通信、光缆、排水、排污进行全面建设,使园区功能更加完备,设施更加配套,条件更加优越,环境更加良好,技术更先进,管理更集中,效益更明显。二期工程,农场将对有正式手续的90户住户进行房屋置换拆迁。三是加大撤队并区步伐。今年,农场撤销了第21作业站,农场将在3年内,撤销14个作业站,全场只留5个管理区,1200户职工搬迁到场部居住。今后农场以每年3至4万平方米的速度建设经济适用住宅楼,满足搬迁群众的居住需求,农场补贴7200万元。

  今年,农场在分局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建设粮食处理中心,共投资1168万元,其中租用换新天外贸站和换新天物资库场地费用40万元,建设铁路支线投资128万元,建设水泥台面1.5万平方米投资210万元,建设罩棚3200平方米投资230万元,建设烘干塔2座投资540万元,安装地秤投资20万元。今后,农场每年都用上打地租形式,收储粮食2至3万吨,待价出售,既保护群众的利益,又能使农场提高收入过去农场在计算人均收入时,把外来农户的收入也算到了农场职工的头上。从2003年开始,农场为了让本场职工真正富起来,建立了人均收入考核机制。即每个单位都要为本单位职工户建立收入档案,本单位的人均收入与单位领导岗位工资挂钩。凡是完成指标的,农场全额发放目标工资,并给予奖励。凡是完不成任务指标的,给予扣发工资的处罚,职工没有达到收入标准,就从领导工资里扣除补上。这一考核机制的建立,将全场干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既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又促进了职工多占有资源,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全民共同富裕,使全场人均收入逐年提高,2008年全场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

  近几年,创业农场通过全面经营、全程管理,使农场经济效益越来越好,手里有钱了,钱该怎么花,农场首先想到的是关注民生,让职工群众受益,享受发展成果。农场机关办公楼已经使用23年,是由服务公司的招待所改为办公楼的,条件很差,连室内卫生间都没有。农场没有急于改善办公条件,而是首先想到的是群众的利益,把钱用在农场小城镇建设、通村公路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创业农场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实施民心工程,处处以人为本,处处把职工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使职工群众心平气顺,安居乐业,实现了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让职工群众富起来,安居乐业。过去,农场职工由于多年受灾没有资金种地,大部分土地都被外来农户承包,形成了本地职工给外来农户打工的现象。农场通过让职工享受基本田和职工田政策,合同到期优先包给本场职工,极大地激发了职工承包土地的热情。到2008年,在农场承包耕地的总户数中,本地户达到2612户,占种植耕地总户数的75.3%;外引户865户,只占24.7%。在承包耕地的总面积中,本地户种植30.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0%;外引户种植19.8万亩,占总面积的40%。

  创业农场通过实施民心工程,让职工群众满意,来达到社会管理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职工群众爱场似家,实现了社会和谐,一个现代化的小镇犹如一幅美丽画卷推展开,我们有理由相信,创业农场在以党委书记孙宝平、场长邸洪军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在他们精心的构思描绘下,创业农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