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陶建幸深居简出 春兰何时走出异化时代
[发布时间:2009-07-19 00:00:00 点击率:]

  春兰集团董事长陶建幸比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小4岁,但他的白发比张瑞敏多很多。而且这位曾比张瑞敏更喜欢镁光灯的家电企业领军人,如今比张瑞敏显得隐忍,基本不大说话。据说,在今春北京两会间隙,他曾躲在宾馆房间,任由记者在外敲门而始终不开。

  陶建幸的这种隐忍,显然与春兰股份目前遭遇的困局深有关联。这个春兰集团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因连续三年亏损,去年被暂停上市,这几乎让春兰集团矮了其他同行一头。

  

  危机意识下的多元化

  

  陶建幸身上,同样有着超前的危机意识。但是,由于意识过于强烈,他反而有些不自信。

  陶建幸的危机来自他对单一行业的风险集中意识。几年前,他在广州对外表示,家电行业利润趋薄,早已是“世界规律”,全世界,除了中国,几乎找不到一家纯粹的“家电企业”。

  他以日韩家电行业为例说,松下、索尼、三星等公司的业务中,家电只是很小一块,大部分都是非家电业务。日本家电企业家电业务早在1989年就已全面亏损,20世纪90年代靠着多元化支撑才没“垮掉”,事实证明,单纯的家电企业很难生存,因为这个行业门槛太低,谁都能做。

  显然,这为1994年春兰集团全面多元化的举动,做了一个很好的注释。那年起,春兰开始全力进军摩托车领域,先后推出“春兰虎”、“春兰豹”两大子品牌,三年后销量达到6万台,营收近10亿元。之后,它又以7.2亿元收购了汽车制造厂,进军汽车领域。

  上述日企的多元化,始于其家电业获得全球辉煌之后,但春兰不是。它在中国确实拥有影响力,出口也不错,但相比海外对手,最高排名当时仅为世界第七。

  陶建幸当时预言,单一的家电企业,10年内肯定要转型走多元化,春兰庆幸“抓得早”。这话显然很有市场。事实上,当时,在规模取向面前,海尔、长虹、TCL无一不涉多元化。其中,海尔早在1991年便实施资产扩张战略,借助收购,从单一冰箱业务进入空调、冰柜等领域。

  1995年,春兰营收57亿元,家电占100%,而2002年200多亿元中,家电只占40%至50%。最近几年,他没再提及集团总营收,但以空调业为主导的春兰股份却是日趋下滑,其2008年财报显示,全年总营收仅9.41亿元,不足13年前的1/6。

  

  异化时代

  

  春兰股份的资本造血功能应该是它关键的价值。春兰集团显然就是如此。在2008年春兰股份扭亏过程中,旗下泰州春兰销售公司年底归还的5.86亿元欠款,正是其净利为正的最大“功臣”。

  较早的2006年,春兰股份预收账款增长曾高达58.84%,原因也是江苏春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未结算的货款占用较多,且账龄长达三年以上,因为后者收购泰州春兰星威连锁店后并账所致。

  春兰股份带有一种被异化的特征。这个品牌给予公众的印象仍在于它的空调,尽管后者已经难以承受这一重负。它与海尔冰箱遭遇的困惑一样,价值已被过度透支。

  “我们的总目标是建立一个世界著名的多元化投资公司。”这位董事长曾多次表示,并为此设立了阶段性目标。

  跟张瑞敏一样,陶建幸推崇GE模式,因为其财务公司几乎创造了一半利润。几年前,他还说,日本制造水平世界第一,但近10年来落在美国人后头,差距就在于美企在科技、生产上的资本运作。他说,将资本运作与生产销售结合起来,能够迸发出成倍的力量,这是春兰集团将来最大的战略方向。

  陶建幸曾透露,他在日本东京做过衍生工具,在二级市场也算高手,春兰很多工厂就是这么做过来,但这属于“低级”运作。

  

  底气还在

  

  要说春兰集团失去了所有机会,恐怕有些过头。陶建幸从张扬变得深居简出,大概正在反思过去的模式,在春兰人心目中,他仍然是公司重获新生的关键核心。

  举例来说,相对海尔,他主持的春兰MBO之路之所以失败,与这家企业背负的地方利益与责任不可分割。陶建幸在一个苏北小城,能将春兰锻造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实在也算得上一个奇迹。

  前不久在世界品牌实验室主办的第6届世界品牌大会上,春兰连续5年高居200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前列,总价值为160.13亿元。

  春兰确实仍有不少底气。上市公司春兰股份之外的资产,有望推动它的复苏。陶建幸此前预埋的汽车业务固然已经出售,但新能源业务尤其是镍氢电池的布局却开始发力。

  截至目前,春兰镍氢电池已占国内50%的市场份额。该公司内部人士透露,2009年底将再次扩充产能。事实上,它已成为国家“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供应商。在年初13个试点城市中,春兰占据了70%的招标份额。

  分析人士表示,春兰股份复牌之后,但愿陶建幸能给它注入些新东西,比如新能源概念不错,只是想获得真正回报,还早。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王如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