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号称世界三大古酒之一的黄酒,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可谓独树一帜。黄酒产地也不少,但影响有限,品种虽多,但却不能让消费者耳熟能详,最多的也只道有绍兴酒、上海老酒。
从历史上看,黄酒应该起源于商周,比白酒早,公元前200年的汉王朝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是传统黄酒的成熟期。之后的上千年,黄酒基本上被渐渐区域化了。而作为替代品白酒,自唐朝以来逐渐走上了主流,进入20世纪,啤酒和葡萄酒引入国内,走向大众。
只有了解和明白这三大酒如何走向市场普及的,我们才能探索黄酒的明天在哪里?相对于黄酒来说,这白酒啤酒葡萄酒都是弟弟了,弟弟超过了哥哥,外来的和尚念起了主持经,这在中国酒的市场上经典地演绎着。曾经的老大如今成为了老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沧桑,黄酒同样演绎着旧中国曾经闭关锁国的悲哀。
文化定位不准确
如同大炮轰蚊子
黄酒的定位是什么?这么多年,我觉得一直在转圈圈,有一阵子是国酒,中国创造的酒,却只是个美丽的说词,国人不常喝的酒怎么能说国酒呢?有一阵子是营养,呵呵,要营养何必喝酒呢?直接吃水果不就得了?有一阵子说是健康,呵呵,喝酒健康,相信没有多少人会相信吧?有人说黄酒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也未免太夸大了,一种酒就能代表跨度这么大、内容这么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会不会有点自欺欺人?
酒的文化其实是一种以酒为载体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体。现实生活中,啤酒给人以时尚、激情、动感之感;白酒给人以豪爽、大气、味道之觉;红酒给人以幽雅、品位、时尚、浪漫之情。黄酒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呢?恐怕许多人都难以说清楚。这些问题已经摆在黄酒从业者眼前多年,但是没有共识。如果这个课题不解决,黄酒注定难以普及。虽然黄酒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深厚灿烂的文化,个性独特的口感,清澈橙黄的色泽,但是在消费者心中缺少专属自己的大众魅力。因为很明显,谁能说白酒没有文化、葡萄酒没有历史,啤酒没有传承?
白酒注重商务文化、啤酒注重大众文化、葡萄酒注重小资文化,那黄酒呢?白酒重义气、啤酒重随和开心、葡萄酒重浪漫,那黄酒呢?业内人士认为,所有三大酒的定位都是定于外面的,是交际的、是聚会的、是约会的,与外面相对的,当然是内部的、家庭的,因此何妨把黄酒定位为内部的、家庭的、亲情的、自己人的、知己的,它是一种亲情与朋友的文化。
产品标准
是消费参与的一种乐趣
目前全国有多少人知道黄酒的标准、界定说法和品色标准呢,就算是处于黄酒的发源地浙江,又是如何?笔者认为,黄酒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和白酒、红酒、葡萄酒博弈竞争的过程。此消彼长的道理谁都会懂。从根本上来说,谁的标准之说更打动人心、更引起消费者的共鸣,谁就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标准,其实应该是消费者参与的一种乐趣,如果把这种乐趣也没收了,那么,黄酒消费基础的流失是迟早的事情。
多产地之说
要有养狼的度量
中国市场是一个全世界来说都是特殊的市场,它面积之广、幅员之阔、饮食习惯之差异、购买水平之不一、民族文化之不同,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行业的发展,因此,有些区域性的产品要普及到全国市场,有时候比出国还难。
一个行业的成熟和普及,特别是在中国,一定要照顾好以上的这些中国特色。
如何照顾好这些千差百怪的饮酒习惯和口味需求,那就需要不同的黄酒,而作为黄酒中的老大,浙江黄酒的企业甚至上行业协会的管理部门,特别要拿出点大肚能容的肚量出来,允许不同产品问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迎来世界繁荣。
这一点要学学中国乒乓球的养狼计划,打球打到了没有对手,这是一种悲哀。黄酒之与绍兴也是这样。当然我们也看看一些偶尔的闪光。
我们看到以和酒、石库门、上海老酒为代表的新营养黄酒,不仅对传统黄酒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和提升,更是极大的激发了上海黄酒消费市场,最重要的是,它巩固和提升了上海的黄酒消费习惯,否则,处在绍兴黄酒这些传统产品的势力下,结果也许只能没落。
黄酒北宗的即墨老酒开发了冰爽、淡爽系列黄酒,古越楼台倡导年轻人“黄酒+话梅”新喝法,演绎东方爱情,也有许多企业模仿保健酒倡导冰着喝。虽然创新是有代价的,但是创新是应当鼓励。其前提,一定是要让当地的消费者能够适应喝、喜欢喝、经常喝,喝成一种生活习惯,就是成功。有这样的当地化创新行为,才有可能为全行业普及黄酒创造条件。
营销脱节
是黄酒普遍的硬伤
黄酒企业有营销吗?当然,但它与白酒和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