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去年9月雷曼公司倒闭引发全球金融海啸,至今恰好一周年。在金融海啸中受重创的香港主要银行近期相继公布今年上半年业绩,尽管大部分纯利润同比仍然倒退,然而与金融海啸时相比已大为改善,普遍优于市场预期。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鸣等专家认为,金融海啸影响下,银行业首当其冲,它的业绩可以提供一个了解宏观经济复苏程度的窗口。目前香港银行业正逐渐复原,反映金融市场最坏时刻已过。受益于量化宽松政策,银行资金充裕,但实体经济复苏缓慢,制约其业务增长空间,预期内地市场业务和人民币跨境业务将成为本地银行未来增长亮点。
走出寒冷冬季
考虑到去年上半年较高的基数,从今年上半年盈利情况来看,香港主要银行汇丰、渣打、中银香港、东亚、恒生等的表现普遍符合或好于市场预期,而渣打和东亚银行利润更是较去年同期增长,强劲程度出乎市场预料。
香港银行盈利贡献中,非利息收入占比例颇高。金融海啸后,银行的减值拨备和非利息收入自然成为市场关注的重要指标。
其中,香港银行龙头汇丰银行8月初首先公布,汇丰控股上半年纯利润同比下跌57%,旗下香港汇丰银行纯利润同比下跌19.5%,符合业界预期。其中,净利息和非利息收入下跌,贷款减值持续大幅增加。不过,集团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的收入增长强劲,投行业务收入创纪录达到63亿美元。
随后公布业绩的渣打半年纯利润增长5.5%,达到18.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东亚银行纯利增长48.9%,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中银香港尽管纯利同比倒退5.6%,然而与去年下半年亏损37.5亿港元相比,上半年转亏为盈,赚66.9亿港元,令市场大感意外;恒生银行盈利同比倒退28.8%,也符合市场预期。
中银国际研究部副总裁白韧分析认为,香港银行中期业绩超过市场预期,从收入结构来看,主要因为银行减值拨备情况比金融海啸时有好转,为投资组合作大额回拨的机会减少,反映经济回稳。而且,今年第二季度港股连创新高,股票市场交投旺盛,令银行交易费用和佣金收入大增。整体而言,香港银行业已从金融海啸时的最差情况中复原。
复苏力道疲弱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金融市场最危险一关已过,然而实体经济仍在底部徘徊,复苏力道缓慢,造成银行核心业务收入倒退。
从中期业绩看,香港主要银行面临相似的问题:由于经济大幅衰退,息差收缩,导致利息收入下挫,而投资拨备减少,也未能完全填补市场对财富管理和结构性产品的需求下降,而引致的非利息收入倒退。
市场人士普遍预计,随着经济回稳,银行复原的趋势会在下半年继续: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有所增长,资产素质恶化的问题逐渐稳定,信贷质量改善。
不过,隐忧在于,欧美经济持续下滑,未来全球贸易情况是否好转难以估计。汇丰、渣打等银行对亚太区等新兴市场前景抱乐观态度,然而新兴市场业务基数仍小,短期内对银行业务收入的影响有限。
目前亚太区股市及资产价格持续上扬,主要因为有热钱涌入支持,前景看似向好。然而倘热钱流走,从香港银行的基本收益情况看,是否能回复今年上半年的强劲程度,仍是未知数。
增长点在内地
雷鼎鸣认为,金融海啸后,受益于全球量化宽松政策,香港银行资金“水浸”,低利率存款的储蓄丰富,与金融海啸时不可同日而语,危机重临的可能性已经大为降低。
展望未来,对于香港本地银行而言,由于本地市场饱和,业务增长将更多来自于新市场和新兴业务。从汇丰、渣打、东亚、中银香港等主要银行的表现已经可以看出,内地业务及分行持续增长,其管理层也表达出进一步开拓内地市场和人民币业务、加强同内地银行合作的决心。
白韧表示,香港银行业市场已经比较成熟,银行业务发展空间不大,而内地经济发展比较快,银行业发展刚刚开始,这将给香港银行很多机会和空间。
人民币债券、人民币跨境结算等新兴业务正在成为香港银行的“新宠”,除中银香港已成为香港地区唯一跨境贸易人民币清算行外,汇丰、东亚等银行也已经获准在香港地区发售人民币债券,并积极参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目前,香港已有逾40家银行开办了人民币业务。
上一主题:信贷高速增长推动银行业竞争格局变革
下一主题:允许银行合作开展联名信用卡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