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追昔抚今:班组管理靓丽转身
[发布时间:2009-09-24 00:00:00 点击率:]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企业班组管理经验匮乏,“独裁、粗放、重罚”曾经是当时班组管理的真实写照,60年来,随着共和国的成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多的班组把国外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引入班组,并不断推陈出新,“民主、精细、文化”等新颖管理接踵而来,班组管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9月2日,笔者来到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电公司渝阳煤矿采煤工区采访,工区几名老员工感慨地说起了班组管理变迁史。  

  独裁变民主:

  从一人说了算到大家说了算  

  今年52岁的老员工欧祖江首先回忆起参加工作时的班组管理情景。1974年,欧祖江经招工来到煤矿,成了采煤三班的一名采煤学徒工,当时在班组论级别,谁的级别高,技术好,谁就当班长。可别小看这班长,权力可大着呢!班组的事都由班长一人说了算,谁不服从安排听从指挥,班长就可以不让上班,或者工分打到最少。那期间有这么一段话形容班长的独裁:“班长吼一吼,员工抖三抖”。

  近年来,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全面推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充分依靠员工,班组的民主管理制度也取得新的进展,班组的事不再是班长一人的事,也不再由班长一人说了算,副班长、安全员、青安岗及操作员工,大家都有发言权、建议权,涉及到班组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和规定,都必须经过班组会票决通过,大家伙说了才算数。  

  粗放变精细:

  从误差几厘米到误差几毫米  

  “以前班组管理很粗放,哪像现在要求这么精细。”明年将退休的老员工唐丕荣用两个事例对比了70年代的班组管理和如今的班组管理。

  当时井下钉矿车轨道,高低不平、接口大,轨道两端最大误差为3厘米。那个时班组追求的是速度、效益,而不是质量,不过误差大了,安全效果、生产效益并不好,经常发生矿车下道,班组最多的时候的一天抬过20次下道矿车,因矿车下道导致员工受伤的情况也不时发生。现在企业、工区、班组都在狠抓质量标准化建设,标准高了,要求严了,规定钉轨道误差为正负5毫米,一年到头难得见到矿车下道的情况。

  另一个事例是安装绞车。以前固定绞车地脚时要求水平误差可超过3厘米,现在规定不超过5豪米,精细要求虽然增加了操作难度,不过,成效却十分明显,矿上这些年来,原煤产量,掘进进尺连年递增,安全效果也越来越好,到今天为止,已经实现安全生产600天。

  制度变习惯:

  从墙上硬条条到文化软管理  

  “我是1993年参加工作,我说说10多年前的班组管理和现在的情况吧!”参加工作16年的采煤一队支部书记翁昌其讲述了班组管理由“制度向习惯”的靓丽转身。

  当时班组对违章员工,实行的就是重罚,动不动就罚款、扣奖金。可在重罚下,违章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上升趋势,有的员工被罚款后甚至还跑到矿上大吵大闹,工作很被动。

  2005年,企业开始提倡安全文化建设,倡导人性化管理,班组也转变了管理作风,由硬制度向软管理迈进,文化墙替换了制度墙,处处以文化薰陶员工。对个别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员工,循循善诱做工作,了解原因再慢慢引导,绝不用制度惩罚。各个班组还建立了“五必谈、五必访”沟通交流机制,班组长在工作中不仅是兵头将尾,也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长期潜移默化、深入细致的思想引导,让班组员工从心里接受、理解了约束自己的各项制度,并把这些制度内容融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如今,班组员工在工作之余都积极钻研起业务技能,探讨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意识变了,都积极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李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