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埠村煤矿在井下资源趋于枯竭,自然环境危险因素多,采场条件极具困难的情况下,安全生产得以平稳发展。取得如此安全佳绩,该矿除坚持安全文化制胜这一主导因素外,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善用“前车之鉴”这一安全“宝典”警示职工自主安全。
他人的“鲜血”警遵章
采煤三队职工于培尧是一个工作急性子,可近几日他工作中却多了一个“嗜好”,在井下用矿车提松物料时,总要唠叨着绞车司机注意按章作业、不能松快车的话。“咦!他咋变得婆婆妈妈的管起安全来了?”同队的职工禁不住发问。
于师傅的这一变化,还源于他9月初参加的矿工会集中案例教育。听了安培教师催人泪下讲述的“松车过快、掉道伤人”的经过和原因后,使他明白了松车一时快、事故刹那间的危害,联想到多年前本矿发生的原一号井段崇军伤亡事故,使他对提松车的安全又加密了一层警觉。于培尧不但把事故教训牢记心中,还主动在工作中和绞车司机“较真”,随时提醒安全注意事项。。
据悉,该矿各井下区队都巧借案例“玄机”,结合提升环节复杂的现状,由区队干部在现场细化讲解案例,深触职工安全震撼点。这样一来,绞车司机、摘挂钩工、跟车工以及职工都能像于师傅那样,在提升运输安全上多想、多看、多提醒、严格执行安全确认制,形成了自觉精准操作的行为好习惯。
工友的“伤痛”换经验
采煤二队回采的3153工作面,用于松放煤岩和悬矸的长钎子扁头,被人为的“加”了一个弯,这是何故呢?
“加上这个小弯头,长柄钎子形成了一把‘单头镐’,松放伞檐就容易多了,这可是用工友的‘痛’换来的经验。”班长王国成对笔者解释着其中的奥秘。
原来,该队职工小王在以前的一次松放伞檐时,因为直头钎子力度小,被闪了趔趄碰伤了脚。为防止类似问题发生,区队为职工想出了这样的一个安全“创意”。
吃一堑,长一智。埠村煤矿通过近几年安全文化渗透,使井下职工不断升华安全境界,由逼迫安全转向了自主要安全。他们自觉运用身边工友曾发生过的伤痛,作为改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改进无知操作、失误操作的“筹码”,精心呵护安全。与此同时,掘进五队等采、掘、辅助区队让曾有过轻微伤痛史的职工,在班前会上叙说肢体伤的痛楚,使职工刻骨铭心记牢安全。目前,该矿巧借职工伤痛破解安全问题“瓶颈”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职工自觉推敲安全、创意安全业已形成浓厚氛围。
同事的“教训”提境界
“脚底下要站稳了,别滑倒摔疼屁股……”这些安全话,是通风一队职工陈京舰每次下井路过313轨道下山顶底盘变(起)坡段时,都对工友提醒着。据笔者了解,像小陈这样关心职工走路安全的人不在少数。
职工在井下走路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为什么会得到如此关注呢?事情还缘由一名走路滑倒的职工引起。前些时候,该矿机电一队一名姓于的职工途径321付巷下山时,不小心脚底踩滑歪倒,侥幸未有大碍。埠村煤矿各区队以此为鉴,向职工精讲细说安全无边沿、无止境、无精细的真谛,提高了安全境界。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矿、队对于师傅出现行走滑到问题的解析,使原本对安全警觉的职工,更加注意一言一行的安全细微之处,像职工陈京舰一样自觉关心走路等安全“小事”的现象,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刘连聪)
上一主题:“有情绪,就不能下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