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与广州作为国内一线大城市不相称的是,广州一直没有出现一家全国性的零售企业。广百百货、广州友谊等商家一直走不出广州大本营,就连广东省内百货业老大的位子也被深圳天虹百货抢了过去。
到底是什么束缚了广州零售企业向外扩张的手脚呢?这个话题在业界一直引人关注。
“广州的零售企业不是没有走出去,而是出去后都失败回来了。”暨南大学现代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海权表示。
最近的不幸发生在天河城百货身上。2007年7月份,天河城虎门店正式从虎门撤出,如今的虎门步行街上已经找不到任何能证明天河城存在过的痕迹了。天河城虎门店的失败也被认定为:照搬“广州模式”,定位为组合式时尚百货,没有被当地消费者接受。
而在此之前,广州友谊在中山的分店也遭遇了同样的滑铁卢,在坚守两年后由于销售没有起色而关门解散。
据记者了解,广百百货上市后,其位于肇庆、湛江、海口、衡阳的加盟店准备撤出。因为这些外地的加盟店只是借了广百的牌子,广百输出管理,每年收取几十万元的品牌使用费。
而广州摩登百货已经尝到了加盟拓展的苦果。据记者了解,目前摩登百货在湖南娄底、山东临沂和济南有3家加盟店,但是它曾经在省外的加盟店有近10家,包括湖南衡阳店、岳阳店,广东佛山南海店、清远店,重庆万州店等,最后都倒闭了。对此,摩登百货的解释是,“地产商与商家在经营目的、长远经营理念等方面出现明显分歧”,这正是百货公司以加盟方式不能真正走出去的原因。
不过业内人士也认为,广州百货业出走失败与百货业态有关。与超市业态不同,百货非常强调个性化的商品组合、定位,所以在往外走的过程中出现水土不服的可能性很大。“现在国内百货业还不是真正的连锁,采购没有统一,只是品牌、管理一致。如广百的从化店、花都店的目标客户与广百北京路店并不一样,就像是在当地重建一个百货店,而不是按总部的标准店来做。”
广州零售企业的不争气,被认为与政府管理的缺位有很大的关系。
相对于上海百联集团、武汉武商联等大型区域商业航母,广州却只有广州友谊、广百百货两家国有背景的商业企业,它们在2007年中国连锁百强的排名中已经在50名之后。
陈海权认为这与政府对零售企业整合起步晚、不到位有关。2001年8月份,广州市商业局公布了一场涉及67亿元资产和2万多员工的重组方案:整合广州现有的国有百货企业,形成广州友谊和广百百货两大板块,即以广州友谊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购并广百集团的新大新公司形成一个板块;以广州百货大厦为龙头,以广百集团为基础,整合物资集团的有效资源,对东百集团、南大集团以及3家依托管企业实施先托管后重组。
“但是这个方案最终没有完全落实,如现在的新大新公司还是由广百集团托管。”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而由于政府不扶持,使国有背景的广州零售企业拓展欲望不强。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分析,广州友谊、广百百货的老总都是政府任命的,他们都想把业绩做好,但是扩张是有投入、有风险的,这导致企业的扩张缓慢。还有政府也没有鼓励企业去外地并购,如广州友谊等在定位、战略上一直都没有要想全国扩张,这也使企业失去了扩张的时机。
“广州友谊在2000年就上市了,但是它一直没有利用上市资金去内地并购,上市后该做的事它没有做。”王先庆认为。
还有一个不得不引起关注的现象是,由于民营资本、外来资本的大举进入广州,以及广州国有企业的机制不灵活、激励有限等背景下,广州零售企业的管理人才出现了大量流失,包括广东天贸集团副总经理欧小卫、广州友谊商店副总张广忠以及广百股份总经理谢仕平等。而近两年来天河城高层多次出现变动,这对于企业的扩张造成很大的人才瓶颈。
现在提起广州零售企业,大家很自然就想到广百百货、广州友谊,单一的百货公司,因为广州没有一家本地的大型连锁超市、便利店。那么曾经商业发达的广州为何会陷入如此窘境呢?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受访者都提到了这与粤商的特性有关,没有浙江、上海商人看得远,“嗅觉敏锐,但胆识不够”。
华南第一商业网的总裁黄华军告诉记者,在广州商业发展史上不缺乏创新。如在1992年,南方大厦股份集团公司就率先引进了国际流行的货仓式批零自选商场模式(与麦德龙模式类似),成立广客隆公司。“但是由于粤商的小富即安情结,它没有坚持做下去的勇气。广客隆很短命,红火了一阵子后就撤到了佛山市南海黄歧镇,后来就没有人知道它了。”
而当大量全国扩张的零售企业攻入广州的时候,广州的零售企业选择了被动应对。如国美进入广州后,广百百货开了广百电器来挡,还有友谊联手华联组建了好美家建材超市、广百百货与家乐福合资成立了广州家广超市公司,来应对超市业态的竞争。而广州的便利店业态也是外来的7-11独大。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广州零售业的业态单一、对外扩张能力不强等问题,都需要引起政府的重视,加大对企业的引导、扶持。另外,对于目前广州民营资本投资零售业,存在的规模不大、店铺分散等问题,政府也要加强规划。
上一主题:地生奇台奇 酒源古城古
下一主题:严禁假借抗震救灾名义开展促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