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 胡轶笛
郑元忠现任庄吉集团董事长,柳市“八大王”事件亲历者。1982年1月,中央下发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紧急通知,温州地委签署文件,打击经济领域“犯罪分子”,以“投机倒把罪”抓了一批走在市场经济“风口浪尖”上的人。当时,乐清县将柳市有名的“电器大王”郑元忠、“五金大王”胡金林等8人列为重要的打击对象,被称为“八大王”事件。这是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过程中,作为民营经济发祥地温州初期的一种特有命运。
“投机倒把”
郑元忠已经许久没有回到柳市了,那个昔日杨柳依依记载着他几经沉浮的小镇柳市,如今高楼林立、不逊大城市,他当年的“豪宅”,如今也已改建为幼儿园。
回首往事,他的性格可以用“大胆”两字概括。
“文革”灭了大学梦后,郑元忠曾带头“学大寨”,带领民工到湖北支援“三线建设”;随后,他又摇身一变成了温州遍布全国的“十万供销员”中的一员;用跑供销积累的资本,他最后做起了拉线开关,国营厂卖10元一个,他只卖3元,还能赚2元。凭借于此,郑元忠又接连开办几间低压电器工厂,是柳市镇仅次于“五金大王”胡金林的“二富”,一时间人称“机电大王”。
1982年春天,30岁的“机电大王”郑元忠骑着摩托车,在他贴着马赛克的3层小洋楼与作坊工厂之间招摇来回,这个院子,在他日后获罪时,《人民日报》形容为“可以停12辆小轿车”。但郑元忠没有意识到,真正的春天还没有到来。
当时,一份材料中反映,乐清存在反革命活动猖狂、走私贩卖活动猖獗、投机诈骗成风等好多问题。1982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向全国公布。一个月后,浙江省委派出的工作组进驻柳市。
罪名是投机倒把。在柳市镇工商所,郑元忠连续接受了近一个月的审查。但他始终不承认罪行,也不愿意写检讨材料。争执中,他把墨水瓶摔到墙上,对方气呼呼地走了。郑元忠趁机溜回家,他拿了七八千元现金,从水路逃出了柳市。
当天深夜,警察光临他家,扑了个空。其他“大王”大部分被抓。“八大王”里被关押的人都受到了不同处理,获刑最重的被判7年。
出逃一年半之后的郑元忠,潜回家后不久即被警察抓获。
重出江湖
他用几层报纸,裹着圆珠笔芯,给两个最好的朋友写信:“曾觉得自己在社会的道路上正常地行驶,怎么会在无意中独自出轨?而最可耻的是如今被扣上投机倒把的帽子步进牢房……如果有关部门早指出正确方向或错误的存在,我谅必自己早已悬崖勒马,决不会到今天的地步。到如今讲这是投机倒把行为,那么有关部门要负一定的责任……”
1984年新年第一天,中央发布一号文件,提倡农村发展商品生产、搞活流通。这给了正在苦恼经济整肃给温州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的袁芳烈一个信号。事实上,早在1982年,袁芳烈就组织召开了“两户代表大会”(“两户”指农村专业户和重点户),宣布“两户”靠勤劳致富,完全符合党的政策。
被关押100多天的郑元忠,也一直没有受到审判。高墙中的他在1984年新年,听到了高音喇叭中播放着一号文件。3月27日,被关押了186天的郑元忠无罪释放。他没立即回家,先去理发店理了发,刮了胡子,然后跑到柳市镇工商所,细细研读一号文件。
与时俱进
自“八大王”事件后,与他一起被赋予过多时代特征的其他“大王”大多沉寂了。
“当时我们八大王聚了一次会,讨论今后的路怎么走,其他几个人都达成共识,激流勇退,轻轻松松过小康,不再当大王啦。我当时说,前怕狼后怕虎,将一事无成。那样活着也没意思,人活着就是要拼搏。”郑元忠借着“一号文件”,东山再起。他的翻案也成为其他企业主的一个标杆。
大胆而敢于尝试的郑元忠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986年,再一次办起了乐清第一家股份制合作企业——乐清精益开关厂,并拿到了乐清县有关部门颁发的“001”号股份制改造企业登记证书。
1991年秋,39岁的郑元忠告别风云多变的市场,只保留精益集团30%股份,以最大股东退居副董事长之职,并以年薪50万元聘请了一位总经理打理工厂,然后走进温州大学国际贸易系,成了温大年龄最大的学生。
1993年,郑元忠以两年时间学完3年课程,顺利结业。他打破家族企业模式,邀请温州服装业少帅陈敏、原精益总管吴邦东组成“三剑客”,创建庄吉服饰公司。1996年成立庄吉集团。
2006年,庄吉又投入8亿元涉足造船业,计划在下个月,将向希腊船东交付一艘3700吨级化学品船。
大胆之魅
郑元忠的身上有太多新中国历史刻下的痕迹。1966年文革时参加大串联,回乡以后组织生产队去大寨取经学习,再接着带队到外地去打工,后来开办电器作坊、办起乐清第一家股份制合作企业、在温州第一个聘请职业经理打理企业而自己却跑去念大学、打破家族企业模式组建企业集团……
郑元忠的身上看不到曾经被打压的阴影,内心的积极主义一直让他走在别人之前。
“从小到现在,我的个性就比较自信,一个是胆子大,一个是自信,一个是执著,我想追求的东西永远都追求下去。”郑元忠说。
戴着金丝边眼镜的郑元忠,身上已经找不到当年那个骑着摩托车招摇过街的“农民企业家”形象,而是一副“儒商”气度。只是传说,在夜间无人的空旷马路上,他偶尔还是会把车子开得很快很拉风。大胆的郑元忠唯一的一次胆小,是在他迈入温州大学时。他的老师周德文回忆说,当时他把郑元忠带到自己班上,请郑元忠给同学们自我介绍一下时,这个几经沉浮的中年人,却一句话也不敢说,最后紧张地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欢迎同学们来雁荡山玩,所有费用我出。
“我个人的命运与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紧密相连。”
——郑元忠的命运转折,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烙印,他如是说。
上一主题:如何根治采购管理中的腐败
下一主题:2000点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