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研发投入多不等于创新绩效好
[发布时间:2008-04-14 00:00:00 点击率:]

促进创新,离不开加大研究与发展投入。研发投入的数量固然重要,但质量更为重要,研发投入多并不等于创新绩效好。典型的案例是,整个日本汽车行业在技术赶超时期的研发投入都无法与美国福特一家汽车公司相比,但仍然取得了较好的创新绩效,反过来成为美国同行的竞争对手和学习对象。这说明,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增加研发投入,又要重视研究研发投入的性质、内容和方式。

  研发投入具有双重属性。就促进创新而言,它是重要的手段;就研发投入的持续来源而言,它又是一种结果。研发投入是创新与价值实现的反馈环中的自然流动,因为创新必须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实现新价值的过程,在实现新价值的同时也在为下一期研发投入做准备。研发投入的这种双重属性,要求我们在评价其绩效时应持双重标准:一是对研发投入效率本身的评价,即研发活动所得到的知识、技术、发明与研发投入之比;二是看知识、技术、发明等研发投入的直接结果最后有多少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看研发投入是否最终带来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为企业创造了新价值、延长了企业的价值链。只有将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并以此确立一定的竞争优势,研发投入的持续追加才成为可能。创新能力强的国家之所以具有较高比例的研发投入,就在于其研发活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形成了一种正反馈,研发投入既是下期创新的手段,又是上期创新的结果。研发投入双重属性得到实现的过程,也就是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过程。要实现这种良性循环,就需要形成有效的制度安排,在鼓励和促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促成科学家、发明家与企业家、金融家、消费者的结合。如果仅将创新的重点放在研发投入上,而不重视研发结果是否能转化成为现实的价值,研发投入的持续性就难以得到保障。

  世界各国创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证明,合理确定研发内容是决定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如果不能正确定位研发的内容,就会导致研发投入的大量浪费。首先,在创新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做什么”,更要重视“怎么做”。无论是成功实现技术赶超的国家,还是已处于技术领先地位的国家,研发的主要内容并不是新的产品,而是新的方法和工艺。其次,技术多并不等于创新绩效好,相反,好的创新绩效往往源于少而精的技术。成功的竞争者往往通过少而精的技术占领制高点,而后才展开蔓延和扩散。如果一开始就以技术多为目的,势必导致大量的研发投入浪费。第三,不应盲目追求高精尖技术,而应基于自身的技术基础,从细微之处做起。好的技术并不在于其本身有多引人注目,而在于其能够取得经济上的成功,能够保障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一次性尿布、方便面、卡拉OK等都不是什么复杂的技术产品,但它们同样是市场公认的创新。也就是说,产品和制造工艺的微小改进并不是无足轻重的。

  企业应当成为研发活动的主体,这已是人们的共识。但如何实现这一点呢?不少人认为主要是不断采取激励和诱导措施,但忽视了另一个关键因素——竞争。研发活动的原动力应该来自市场而不是政府,真正有效率的研发活动是“逼”出来的,而不是“奖”出来的。为了使企业成为自我驱动的创新主体,除了激励和诱导,更应重视竞争性市场的构造。对于研发活动而言,竞争既是一种动力机制,也是一种发现和筛选机制。不注重“逼”而单纯依赖“奖”,不仅不利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容易引发寻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