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果醋业发展 要深海还是蓝海
[发布时间:2008-04-17 00:00:00 点击率:]

在上月下旬举办的2008年成都春季糖酒会上,天然绿色健康的饮品比比皆是,其中又以果醋产品为一大亮点,当然其中也不乏很多缺少企业文化和产品特色跟风之作。果醋,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在这片充满着利润和诱惑的未知市场,在缺少恶性竞争和创新的商业战略得以实施的空间中,企业争先恐后,试图分得一杯羹……果醋市场的春天真的就要来临了吗?

  

  “醋”海翻波

  

  日前有消息传来,饮料业巨头怡达、汇源也开始介入果醋市场了。有资料显示,果醋在国内市场开始推广至今已近10年,但目前市场占有率不足1%,与国外的11%市场占有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之同时,广大的调味品企业也经不起酸酸甜甜的诱惑,推出果醋产品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紫林醋业还聘请徐帆做形象代言,展开凶猛品牌攻势。

  果醋与橙汁、苹果汁、桃汁等相比在我国果汁饮料市场确属一个新的品类,是饮料市场细分的产物。但与维生素饮料、运动饮料等相比又是一个老战士。十年来有不少企业始作俑者,潜心推广。有的从健康、功能入手影响消费者,有的从营养成分入手教育消费者,有的从关爱家庭的情感入手感召消费者,甚至有的从舶来品的概念入手诱惑消费者。营销的十八般武艺尽显,可谓是精益求精竭尽全力。但是结果又如何呢,还是十年奋战市场占有率不足1% 。由此行业内提出疑问,果醋市场在我国到底能不能够做大?我国果醋市场的消费需求到底是多少?

  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各种醋(包括传统醋、保健醋和果汁醋)的人均年消费量仅为0.19公斤,仅为日本的1 /9、美国的1/7。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的品质,果醋极好地满足了现代都市人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果醋市场真的做不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如何做大果醋市场,还要寻找市场的突破口。

  

  “蓝海” 在哪?

  

  其实,蓝海战略之所以大行其道,就是因为在它描绘的全新图景中,出现的是一种没有对手竞争的理想化局面。换言之,很多企业之所以想创建蓝海,骨子里不仅有对于利润的渴望,同时还有对于竞争的惧怕。现实中的企业,生存环境的确异常残酷,你不断地看到您的竞争对手想把你从地图上驱逐出局。但刻意躲避竞争不仅不现实,而且不足取,它会让企业付出“软骨病”的高昂代价。一旦“蓝海”再度变成“红海”,企业遭遇针锋相对的竞争对垒,必然会出现溃不成军的局面。

  这种“蓝海”文化是一种苍蝇型文化,总结苍蝇的特点,大致为:1、对异味敏感,2、哄抢扎堆,3、跟风。在所有人的心目中这种叫苍蝇的动物没有人喜欢,可在很多企业里却有很多苍蝇的习性和文化存在着。“蓝海”文化就是其中的一种,用灵敏的嗅觉去找或香或臭的东西,蜂拥而上呼啸而去,这就是苍蝇为什么一辈子都是“寄生”虫的原因,做苍蝇型企业也就是没有“固定品牌资产”的企业。

  其实,“蓝海病”是一种“软骨病”。众多企业寄予厚望的蓝海战略,如今在全球的确热得烫手。但让人震惊的真相是,蓝海战略在全球发达国家中的顶级企业中,仅仅只是得到了很好的印象分,那些声明显赫的企业最终都在蓝海战略面前选择了克制,最信奉蓝海战略的韩国三星、现代等,现在倒是停滞不前了。

  所以,所有实现跨越的公司,都是通过面对残酷的现实为起点,从而走向成功之路。“蓝海”梦也只是乌托邦。食品行业是一个没那么多“蓝海”的领域,原因很显而易见,在中国市场,这个行业门槛太低,科技含量太低,原料优势壁垒等等太容易被打破。

  首先,发现一个“蓝海”就实属不易。 “果醋蓝海”更是遭了殃的重灾区,三村五店十里百家,成了汪洋价格战的海洋。假“蓝海”泛滥就是今天食品界的真相。

  其次,守住一个“蓝海”更不现实。“模仿跟风,后发制人”是中国很多企业的传统,许多企业在绞尽脑汁之后,仍觉得找一家行业的领导者然后跟着他们的“尾灯”前进,一定会坐收渔利。我们可以设想一下现在的任何一个食品行业,总有一两个领航者在前面被人跟随,后面成千上万的、毫无秩序的、鱼龙混杂的、乌烟瘴气的……

  

  转战“深海”

  

  专家认为,今天的食品企业,应该转战“深海”,不做苍蝇做海龙。相比之下,“深海”战略更值得思考。“深海”战略就是深挖自己的领海海域,在海平线下设制自己的海沟防线,让外海的鲨鱼游不进来,一进来就有“怪风”和“漩流”对抗它,这才是成功企业的成功秘密。

  事实上,食品企业铸就“深海”的机遇在于打造核心模式,加强核心竞争力,做好防火墙,设置壁垒,防止强敌进入。“核心竞争力”这一关键词生命力如此久远的原因在于:唯有成功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才会有持久的发展,也才可能为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市场竞争绝不是温情的游戏,企业若想在市场中发展壮大,就需要做好被人攻击和攻击别人的准备。

  同时,“深海”战略对于中小企业的普遍战略意义更大,这是一种资源集中战略。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并不是天然生就,它既可以是“软”的,比如卓然突出的服务,也可以是“硬”的,比如掌控了不可替代的能源或原料。对于企业来说,最应该牢记的一件事,就是先要发现这个差异性的战略资源,然后就牢牢攥住它,并给它一个不断探索、沉淀、确立、维护和增值创新的过程,形成你的“深海”防鲨网。

  

  身份定位难

  

  果醋,商家虽然作为饮料在市场上进行推广销售,但是消费者对于“醋”的习惯认知却还是调味品中的一种,由“醋”让人们联想到香醋、陈醋、米醋等等。醋,就是消费者餐桌上的一个最普通最常用的佐餐调味料,人们对这个生活常识的认知根深蒂固。可以想象,当果醋第一次出现在消费者视野中时,消费者的自然原始认知决不是饮料,而是继香醋、陈醋、米醋之后的又一新产品:果醋,如此顺理成章。当商家一定要把果醋说成就是饮料,消费者又不得不被动接受时,调味品——饮料、饮料——调味品,饮料与消费者记忆习惯的障碍冲突由此而产生。这将大大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消费。

  “果醋”在作为常规饮料的销售过程中,确实受到了消费者名称认知障碍的影响。生产企业不得不为果醋增加产品影响力,挖掘果汁和醋的保健功能。果汁的美容抗衰老,醋的降血脂软化血管,一股脑儿的都为果醋助销,为果醋提高产品力。更有甚者,在果醋中添加双歧因子等具有保健功能的添加剂。这样一来,果醋还是饮料吗?俨然是保健品。如此说来,果醋在销售推广中凸显强化保健概念,就已成为了饮料行业的小众产品,要想卖大谈何容易,1%的饮料市场占有率已经是战绩卓越。

  

  寻觅市场突破口

  

  在销售渠道上,果醋以商超销售为主,也有开始新渠道的探索,某果醋企业准备带着时尚版果醋攻占夜场。在饮料市场,果醋的价格是比较高的,某果醋经销商告诉笔者:“果醋本来就是中高端的产品,在国外,果醋的价格比国内高。”至于在终端促销方面,因为果醋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资金有限,在促销上基本不会有大的动作。果醋企业的改良是不是就能赢得市场?“口感不好直接导致了果醋市场的低迷,另外,部分厂商为蝇头小利,以次充好或用其他方法进行勾兑,也让人们不敢问津。”中国果醋专家、天津科技大学王敏介绍,其实,果醋完全可以做到“健康与美味”兼得。

  那么,以水果为原料开发的果醋产品,何时才能“火起来”呢?专家建议,首先,应规范市场,包括生产标准、产品标准等。其次,亟需有一些大企业,从技术层面进入到果醋领域,建立样板市场,由点带面,逐步实现果醋市场的成熟。再次,在老百姓的认知上需要加大宣传,让果醋真正以“饮料”的形式出现,而不再让老百姓们雾里看花。最后,加强技术研发的投入和力度,扩大品种,改善产品口味。在原料上,除了苹果,还可以利用其他香型的果品。这样,既可以扩大消费人群,还能让大家在口感上更认可它,从而尽量缩短果醋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