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2009年11月底,再次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江南春,看上去与以往并无任何变化——自信,情绪饱满,语速很快,讲起分众业务便滔滔不绝、难以打断。谈到兴奋处,他会将笔记本电脑转过来,指着屏幕分析上面的每一个数据。
彼时的江南春站在事业巅峰,其一手打造的分众传媒股价在2007年底曾突破60美元,最高市值近80亿美元。2008年3月,江把CEO职位让给时任分众总裁的谭智,淡出公司日常管理,但接下来一系列始料未及的变故打乱了他“退而不休”的计划:分众无线业务因垃圾短信遇挫,高价收购的玺诚内部问题曝光,到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分众不仅面临广告客户投放热情的骤减,还有众多收购公司估值缩水导致的高达8亿多美元的一次性资产减值,出现形式上的巨亏。
“今年一季度的时候我还看不清以后会怎么样,但到9月份我就已经有信心了。”江神情放松地对《环球企业家》表示。显然,他无意纠缠于过去,而是更急于解释分众的未来。“很快你就会看到,分众的业绩会有迅速的增长。”用手在空中画出一条向上曲线的江竭力想扭转外界对分众业绩不佳的看法,描绘一个健康向上的新形象。“我们的业务本身怎么可能一个季度亏那么多亿?你要知道,我们最核心的业务一直在赚钱。”
事实上,分众的财务报表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就处于混乱状态,大量的资产减值、处理被收购资产导致的收入同比下降,以及和新浪合并导致的复杂财务事项处理,都使普通投资者很难看清楚分众的真实面貌。但换个角度,这也是不破不立的机会:如非金融危机将分众累积的问题毫不留情地暴露出来,江南春也不会如此决绝果断地制定出剥离互联网等非主营业务、重新聚焦户外数字媒体的战略。
以守为攻的做法无疑将带来短期的阵痛——分众最近发布的2009年第三季度财报就因持续的业务剥离出现1.276亿美元的净亏损;但清理资产有助于更长远的发展——其股价在公布亏损后的第二天反而上升7%,因为分众表示所有结构重组和剥离都将在2009年底或2010年初完成,大规模的利空出尽后,接下来的财报自然会比2009年连续3个季度的亏损好看得多。
资本市场为现在的分众投票的另一个理由是其净现金头寸。截至2009年9月30日,这一数字是3.831亿美元,从连续两个季度环比负增长转为环比正增长4%。若算上11月20日完成的江南春增持带来的1.42亿美元,分众的现金流达到创纪录的5亿多美元。
如今,分众股价已从4.84美元的最低点上涨至16美元左右。江南春与分众走过盛极而衰的一年和重回增长曲线的一年,经过对经济周期的失算和不节制的扩张的公开反思,现在他们的思路和未来其实比2008年之前更为清晰明确。
◎扩张的代价
如何把分众带入良性循环,这始终是江南春焦虑的根源。
依靠资本推动下的快速扩张,2008年之前,分众连续10个季度增速在100%以上。但“这种依靠并购实现的增长显然是不健康的”,投资银行SIG的分析师赵春明对《环球企业家》称。过于迅速的膨胀使“速度+规模”的增长模式实际陷入危险的雷区,尤其是在对大的形势判断过于乐观时。
分众首先要为曾经的慷慨埋单。自2005年7月上市以后,分众的制胜之道就是快速抢占市场,并通过资本手段兼并实际和潜在的竞争对手。“你要去想谁能替代你,然后你先去把位子占了。”江的扩张逻辑简单而直接,并且行动迅速、不惜代价,先后将框架、好耶和玺诚纳入囊中,价格都在1亿美元以上。
对框架和好耶的收购称得上成功,但玺诚却是一个例外。
2008年底,分众宣布重组玺诚的卖场广告业务,由分众团队全线接管。“如果早一点让分众的团队进去,结果就不会这么差。”现在,分众着力加强对卖场的布局和覆盖力度,推出“百店百台”计划,全国已有200多个卖场实现了“单个卖场安装100台以上液晶屏”的目标。
江南春并非不懂得收购后整合的紧迫性,但现实是,快速扩张使对收购的公司进行精细整合显得过于奢侈,只能采用保留原有团队这种简单却充满隐患的方法。事实上,到分众市值冲到最高点时,江已隐约感觉到危险。2008年初,他试图探索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当时,分众宣布投资炎黄健康传媒500万美元现金,同时将旗下医药联播网的所有权转让给对方,只要求获得20%股份。尽管这笔交易最终因炎黄自身出现问题而作罢,但江南春的思路当时已见雏形。
进入2008年,随着分众收购步伐的放缓,其内部开始对过去的增长模式能否持续进行反思。“我们进入了不合理的增长周期。”复出担任CEO以后,江南春在内部会议上强调,分众要把持速度,不要透支跑,不做短跑运动员。“一定要给公司内部的消化、整合留下空间,如果内部整合没做到位,经济周期不好的时候就会暴露出来。”
整个2009年,江南春的管理精力很大部分用于“挖地雷”,即整合和处理在过去快速扩张中收购过来的资产。这些企业既包括直接收购的,也有很大部分是间接进入的,比如好耶和框架被分众收购前就已经收购的诸多小公司。在此之前,分众并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化解其中潜藏的风险。风险之一就在于整合,分众以前对这些被收购企业的控制并不严密,大多以对价协议来约束,这意味着如果公司创始人离职,整合难度就会很大。同时,由于大批并购交易集中在2005至2007年间,这些公司的对价支付问题也将在2010年之前集中爆发,这就是风险之二,而这一风险恰恰是被金融危机所引爆并放大的。
分众消除隐患的方法首先便是加快整合,把自己的管理团队派到被并购的企业中去,赶在整合阵痛发生之前抓“权”。其次是做“减法”:对盈利能力不强、价值不大的企业,分众在对价协议到期时不再支付对价,放弃部分股份,只作为小股东发挥影响力。对“流年不利”的分众而言,保留现金显然比保留在众多中小公司中的股权更重要。
◎寻找新空间
即使能够暂时解除前进道路上的警报,仍有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需要江南春作答:主营业务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后,如何找到新的成长空间。
江曾经认为,横向业务扩展将给分众带来更大发展,但随着分众在无线领域的布局终止、收购的影院广告和户外广告牌等业务规模又未能在短期内壮大成新的收入核心,楼宇电视、公寓电梯和卖场终端仍是分众业绩提升的核心。
虽然分众并不认为自己已触到“天花板”,因为主营业务仍在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高市场占有率的另一面是市场饱和。其收购聚众之前的办公楼液晶屏网络在一线城市的广告刊挂率基本达到100%,收购聚众得来的液晶屏网络在一线城市也达到70%至80%,即便是二线城市也有60%至70%的刊挂率。而为了让每个广告都获得足够的播放或展示频次,分众必须将每块液晶屏承载的广告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网络覆盖人群的增加、广告投放效果的提升、广告市场随着经济复苏的好转,以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最近对电视广告推出的限制性政策,都给分众留下了提价空间。江南春在2009年第三季度的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表示,从2010年1月1日起,分众的楼宇液晶屏广告将涨价10%,传统框架广告和数码海报平均也将涨价10%。
相对于分众占垄断地位的楼宇电视广告网络和卖场广告网络,其框架广告一直面临着较多小规模对手的竞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分众已是行业规则制定者,后来者必须有颠覆性创新才能真正向其发出挑战,但中小竞争对手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尤其是在分众以加盟形式大力开发的三四线城市,除了以低价竞争,还会和分众争抢实际掌控着广告网络的加盟商。
不过江南春并不担心这种袭扰,因为这些小公司的网络规模远无法与分众相比。“他们可能只有2000个屏,以前他可以选出500个给客户,但现在我从2万个屏中选出5000个打包卖给客户,他们根本没有实力卖套装。”
现在,江南春已清醒地意识到,一味谋求独占市场并不是最大的成功,而是应当对资源有所选择。分众的目标是保持70%至75%的市场占有率,但在优质资源中,这一数字追求达到80%至90%。
◎江南春的变化
在2009年以前,江南春的性格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分众的性格。收购玺诚时,他拍板说这笔交易值得做,尽管很多人觉得应该更慎重一些,但江还是运用自己超强的语言能力,说服了董事会所有人。事后在反思玺诚教训时,江的自我批评是:说服力太强不见得是好事,一定要多听别人的意见。因此,当再次承担决策压力时,他开始转变过去的强势作风,努力将个人管理变成集体管理。
在公司内,江南春开始贯彻决策的团队化,让管理层会议来决定问题。他在董事会上表态,人不可能不犯错误,该坚决制止他的时候一定要坚决。“你们踩刹车的时候,要一脚踩下去。”江如是提醒那些曾轻易被他说服的董事们。为了改变自己一个人冲锋陷阵的形象,他给自己“约法三章”:少见客户,多招人;少见客户,多培训;少见客户,多坐堂;少见客户,多推广。很多分众员工也明显感受到,现在的江南春不同于以往。
以前此人是著名的“工作狂”:几乎从不休假,周末、节假日甚至春节都在公司加班,对己对人都很严厉。但自从2009年初重新出任CEO,江身边的所有人都发现,老板比以往更有“人情味”了:他在给即将休假的高管发邮件时会提醒对方“玩得开心点”,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催下属早点回来上班;女员工按照他以前的风格请示,自己是不是需要根据公司的工作计划过两年再要孩子,得到的回答是一句大度的“该生就生,生完再回来上班”。
江自己的工作日程依然安排得非常紧张,但他已经学会拒绝周末加班,选择飞到台湾和新婚不到半年的妻子享受家庭生活。“以前他是完美主义者,所以总是不由自主地要求别人做到100分,会干涉别人的做法。但他现在会给我们说,没有谁能做到100分。”江南春的一位下属对比江的前后变化时说道。
但本质上江南春并没有变化。他在管理上依然坚持自己的铁血作风,要求公司所有人都恢复到5年前的创业状态,那时的业务员人人都能讲出一段背着液晶屏“扫楼”的故事。“这一年,我重新回到了创业时的状态。”江南春自我评价道。
[摘自《广告世界》 钟愉/文]
上一主题:汾酒厂60年发展之思考
下一主题:农民工会坐武广高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