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2010中国资本市场创新猜想
[发布时间:2010-01-14 09:38:05 点击率:]

接近翻番的A股年涨幅,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创业板开板……2009年中国资本市场无疑是风生水起的一年。时钟摆向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又会有哪些创新,哪些新的故事?  

  股指期货:中国资本市场“成人礼”

  2009年倒数第二个交易日,A股市场因为一则“股指期货获批”的传闻而异常活跃,期指概念股、券商股全线上扬,并带动上证综指上涨1.58%。尽管传言未经任何证实,但当时股票市场格局出现二八转换,指数权重股异动,加上高层频频吹风,令投资者对2010年推出股指期货的预期进一步增强。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去年12月18日在北京公开表示,“要发展新的证券期货品种,适时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此前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期货大会上,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周道炯亦表示,我国应积极稳步发展国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尽快推出股指期货。

  “目前在交易所层面以及期货公司层面,不论是技术保障还是投资者适当性交易,均已准备就绪,在投资者以及结算方面解决部分问题后股指期货有望挂牌。”东证期货总经理党剑说。

  在背负了各种误读、曲解、顾虑和长达数年的争论之后,股指期货终于得到管理层和广大投资者的认可,并被提上议事日程。近期出台的《证券登记结算办法》已修改完成,中金所可以依法查询证券登记结算资料,全国正常经营的164家期货公司全部完成上线统一开户系统,这些都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创造了条件。

  经历了2007年狂飙突进的股市上涨和2008年疾风骤雨般暴跌,管理层逐渐意识到,与其费尽心力应对股指一时涨跌,不如专注于股市基础制度建设。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可以用此解释,那么2010年推出股指期货也可说是水到渠成。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已推出股指期货的22个市场,股市平均跌幅为46.9%,远低于没有推出股指期货市场63%的平均跌幅,而我国股市同期跌幅超过70%。股指期货避险功能得到体现和认可。 

  海通证券研究所研究员雍志强认为,股指期货是股市基础制度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已成为市场共识。作为风险对冲工具,多空双方借此可以平等表达市场预期:在股市非理性上涨时,投资者能够通过股指期货做空来平衡股价;在股市非理性下跌时,又能通过期货做多给予市场支撑。

  海通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助理胡曙光博士分析认为,中国股市这么多年始终走不出“暴涨暴跌”的怪圈,主要一个原因就在于我们缺乏有效的避险机制。这对于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这么大的资本市场已是严重制约。经多年酝酿,当前我国不管是市场基础、风险控制能力还是投资者素质,相比几年前都有很大的提升,股指期货推出时机已成熟。

  融资融券: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同样要在2010年完成闯关的还有融资融券业务。证监会于2006年中出台《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此后筹备工作从未停止。2008年10月,证监会一度计划启动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11家证券公司启动试点工作全网测试,融资融券可谓呼之欲出,但最终又被搁浅。

  “融资融券”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是指投资者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股票,或借入股票并卖出的行为。融资是证券公司借款给客户购买证券,客户到期偿还本息,客户向证券公司融资买进证券称为“买空”;融券是证券公司出借证券给客户出售,客户到期返还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并支付利息,客户向证券公司融券卖出称为“卖空”。作为双向交易的重要手段,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代表了证券市场在交易制度上的变革和创新。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刘景德对记者表示,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若能“配套”推出,将从制度上使得市场更加完备,中国资本市场不仅将拥有成熟资本市场的风险控制体系,这也将深刻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模式与投资者单一“看涨”的投资心理。

  近期,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被管理层官员反复提及,加上配套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似乎让市场隐约听到了渐行渐近的“脚步声”。 

  此外,备受关注的上证所“国际板”在2010年也有呼之欲出之势。这不仅对中国资本市场融入全球资本体系具有深远意义,还将“借外力”推进中国资本市场自身制度的完善。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表示,推出“国际板”本质上就是对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这应当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