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传统媒体 消亡还是涅槃
[发布时间:2010-01-16 11:35:37 点击率:]

传统媒体会在网络媒体日渐成熟的压力下走向消亡吗?近两年,网络媒体发展势头迅猛,传统媒体的广告效果优势逐渐式微。当传统媒体的内容创作优势可以被新媒体轻易复制,当传统媒体一次次在博客、微博等web2.0模式面前略显老态时,传统媒体如何涅槃重生? 

  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comScore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谷歌资讯(Google News)2009年11月的全球独立访问用户总数达到1亿人,超越《纽约时报》网站和CNN,为全球第二大新闻网站。

  尽管谷歌为新闻集团旗下的“华尔街日报”等网站带去了点击率,但“这些浏览者并不能成为网站的忠实用户”,新闻集团CEO鲁珀特·默多克始终没有放弃与谷歌的博弈,在被互联网抹平了的世界里,这种博弈更像是新闻应该免费还是收费的生存方向。 

  默多克此前曾威胁要把新闻集团旗下媒体内容从谷歌资讯和网页搜索中撤出,禁止谷歌抓取旗下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的众多知名媒体的内容。事实上,这种做法并非是自掘坟墓,即使在极为低迷的2008年,《华尔街日报》网站的付费订阅营收同比增长也超过7%。不得不承认,从全球媒体的发展情况看,印刷媒体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甚至已经到了事关生存的拐点——芝加哥已成为美国第一个没有日报的城市;金融危机让本已经陷入低迷的传媒业更加雪上加霜,伴随美国几代人成长的畅销杂志《读者文摘》,在2009年8月17日宣布,计划申请自愿破产;《华盛顿邮报》也已经宣布关闭所有美国记者站。 

  传统媒体不是没有过挣扎,迫于网络媒体发展的压力,传统媒体大刀阔斧开始了网上征途。1994年,《时代》和《连线》在同一周推出了自己的网站,其后一年其他出版商也纷纷跟进。上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互联网广告热潮,促使报纸及杂志不遗余力地将所有的媒体内容、大量的博客等免费发布到网络上,但最大量的广告营收却源源不断地流入了搜索引擎、门户网站以及新闻聚合等实际不生产内容的互联网公司手中。 

  畅销书《免费商业的未来》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指出,“免费”的四种模式分别是“直接交叉补贴”、“三方市场”、“免费+收费”和“非货币市场”模式。有分析认为,传媒业的“免费”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当广告收入可以补偿整个运营成本或者以广告效应和注意力效应为重时,媒介就可以对消费者不收费,这样的模式包括“三方市场”和“非货币市场”;二是当媒介不以广告为重或者排斥广告时,就会对消费者收费,这样的收费包括克里斯安德森提到的“直接交叉补贴”、“免费+收费”模式,也包括现在盛行的“微支付”模式,也就是网络媒体追求薄利多销的一种运作模式。毕竟,新闻存在价值,Web2.0时代的全民新闻时代并不能代替媒体专业采集信息的能力,新闻背后传递的价值观都需要专业人士来运作,进而引领舆论的方向。互联网时代让信息变得海量廉价,正是因为这样,有价值的新闻才真正体现出其可贵之处。 

  史蒂夫·乔布斯以每首歌曲收取99美分的做法获得了大量用户;Kindle证明,只要购买流程足够简单,用户愿意为电子版图书、杂志和报纸付费。“人们不一定需要报纸,但是一定需要新闻。” 

  《时代》周刊前主编、CNN前董事长兼CEO沃尔特·艾萨克森指出,要获得读者的尊重,新闻业首先要将服务于读者作为自己首要和最重要的目标,而不是全部依赖于广告收入——这将使媒体再一次回归新闻业的本质。 

  新闻不死。

  (摘自《互联网周刊》 马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