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兖矿集团 两项技术成果获奖
[发布时间:2010-01-19 09:31:20 点击率:]

 本报讯 在1月1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山东兖矿集团两项技术成果荣膺国家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继2007年“高效洁净煤基甲醇联产电系统的开发和示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兖矿集团再次摘取的国家级科技硕果,获奖数量及受奖等级均位居全国煤炭企业首位。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规定,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大奖项,旨在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据了解,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82项。兖矿集团本次获奖的两个项目,分别为“高效洁净煤制甲醇与联合循环集成系统的研发和示范”和“自动化放顶煤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

  多年来,兖矿集团始终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经济实力。他们首先认真落实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技术研发和资金保障机制,强化科技管理,奠定了技术创新工作基础。在专业公司及基层生产经营单位,建立涵盖煤炭、化工、电铝等产业的技术创新研发机构,初步形成多产业、多层次的技术创新运行体系。与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10家单位,共同组建新一代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中科院、煤科院、中国矿业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10余家著名科研机构和院校,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兖矿技术中心设立了“国家专利工作交流站”。在落实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同时,兖矿集团完善科技投入和激励机制,2007年和2008年来,累计投入科技活动经费26.4亿元,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获得国家资金支持4186万元。此外,兖矿集团还大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两年来,累计投入职工教育资金1亿多元,培训职工27万人次,完善人才使用激励机制,推行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评聘制度,对评选出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每月分别给予500-3000元的特殊津贴。

  2007年到2008年,兖矿集团科技创新工作呈现出“四多三高两大”的特点。“四多”,即成果多、奖项多、专利多、技术标准多。累计完成科技成果231项,获上级科技进步奖176项,取得各类专利73项,形成国家技术标准1项、安全标准1项,9项技术分别列入煤炭行业和山东省技术标准项目计划;“三高”,即获奖成果级别高、科技含量高、技术收益高。74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以上鉴定、5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奖数量及受奖等级均位居全国煤炭企业首位。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6项煤化工国家“863”课题研发进展顺利,专利技术贸易收入6922万元。“两大”,即科技投入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比重大。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共计26.4亿元,90%以上科技成果实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继煤液化及煤化工技术之后,综采放顶煤技术又被山东省政府列为“泰山学者”岗位,是山东省唯一设有两个泰山学者岗位的企业。

  2009年,兖矿集团以科技创新作为应对当前危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支撑,作为“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有效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立足资源型企业实际,推进“两个改变、两个转变”;发挥煤基产业链优势,积极培植发展煤化工、煤电铝及机电成套装备制造接续产业;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当前与长远、自主创新与开放式研究、专业研究与群众性技术革新 “四个结合”;实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突破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建设一批创新平台、突破参与制订一批行业标准、突破一批品牌创建”的“五个突破”。投入科研资金1.02亿元,获得国家政策资金支持2089万元,完成科技成果9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奖”,被确定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吴玉华 王艳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