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1月12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作题为《世界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报告时称,过去的一年多里,在世界各国政府联手“托市”下,世界经济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为了避免大萧条,中国政府已经做出了最优选择,国民经济完成了漂亮的V型复苏。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还得益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现在,一些人开始讨论批评政府经济刺激政策引发的一些负面效果,如流动性过多、通货膨胀等后遗症。对这样一些批评的声音,樊纲表示,中国能够运用这些经济刺激政策,成功迅速地恢复经济,避免经济大萧条,“(即使有)通货膨胀也值了”。
当然,无论哪个国家都不希望见到经济刚刚摆脱萧条虎口,却又跌入通胀火坑。正如温家宝总理去年12月27日在回答新华社记者关于通胀问题提问时所说:我们要预见到通胀有可能出现。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国家,又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公和差距过大的问题。物价如果不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对于一部分人来讲可能不成为问题,但是对相当数量的中低收入者,尤其是贫困家庭,就会成为很大的负担。
1月18日,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正式上调0.5个百分点,根据央行公布的2009年末数据,将一次性冻结资金近3000亿元人民币,这被认为是收缩流动性,进一步防止通胀预期的举措。
然而,针对坊间纷传的“通货膨胀”论,作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樊纲认为,中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不过,樊纲认为,数万亿元的钞票进入市场,不一定会表现为通货膨胀,更可能会表现为资产泡沫。包括房地产、金融资产等在内的资产价格上涨形成的泡沫,是较大的风险。
所有的危机都是因为泡沫
“过去几轮通货膨胀几乎都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樊纲说。2007年的这轮通胀就是由猪肉、粮食涨价引起的,是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当时有一个特殊历史环境,那就是全世界兴起的生物能源热,用粮食代替能源,直接导致玉米涨价,随之是猪肉,然后是其他消费品。然而,从目前来看,全球粮食价格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我国去年又是大丰收,由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不会太大。在中国粮食价格这么低的情况下,消费品价格上涨并不容易,资源价格上涨要经过一个长的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最终才能使消费品价格上涨,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做一些事情消化掉这些成本上涨的因素。过去十几年中原材料上涨都是由于消费品价格上涨导致的。
他表示,现在的价格上涨只是经过近一年时间的通货紧缩以后的恢复性上涨。我国许多行业存在产能过剩,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很多产品很难涨价。多种原材料价格已经稳了下来,许多企业都会在生产环节想办法消化成本上涨,不一定会采取提高消费品价格的策略。
当然,以消费品价格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风险依然存在。樊纲称,除了通胀的压力之外,如何防范包括以货币衡量的资本价格的上涨,特别是国际游资充斥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也是我国下一个繁荣期所要面临的问题。下一步更需要衡量的是资产或者财产泡沫的产生和膨胀。
去年1-11月各项贷款增加9.21万亿元,较上年同比增加5.06万亿元。在过去一年里,包括股票、证券、房产在内的一些以资产衡量的商品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扬。这些泡沫就笼罩在房地产、金融产品等资产价格的上方,早晚会破灭。
“最近30年的世界历史证明,当市场货币太多的时候,物价不一定上涨得多,但是会造成较大的资产泡沫。而经济波动往往是由资产泡沫造成的。”樊纲认为,经济复苏后破灭的第一个泡沫,就是迪拜。迪拜的神话是由一个个幻景组成的。当这个泡沫越吹越大时,自然就破了。他说,天下所有的危机,都是因为前面有泡沫、有疯狂,前面越疯狂,后面危机越大。
樊纲指出,中国的房产目前也有泡沫,虽然泡沫不是很大,投资者也需要警惕。
政策不可以永远持续
樊纲说,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到2009年末,短短一年时间,中国国民经济就完成了漂亮的V型复苏,很多人都认为,都是4万亿刺激计划起的作用,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还得益于政府坚持的宏观调控政策。
但是,不能把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当成长期政策,宏观政策本身就是短期政策,应对危机的政策不可以永远持续。樊纲认为,在2010年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支撑效果就会逐步减弱。到了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会进一步向好,那时经济对政府投资的依赖会进一步减少,政府投资就可以逐步退出了。
樊纲表示,当刺激经济的政策逐渐退出后,我国GDP2010年仍然会有8%至9%的增长,肯定不会出现“二次探底”。他说,目前真正的大规模需求有两个,一个是新兴市场国家中产阶级新增消费,如汽车、奢侈品、住房等。去年中国汽车消费增加了40%,中国中产阶级到了买车的时候。另外一个需求就是中国城市化产生的投资需求。
上一主题:云天化走科技创新之路的又一次践行
下一主题:“草根明星”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