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温州民间资本 左手投资右手投机
[发布时间:2010-02-27 10:41:52 点击率:]

 蚂蚁在外面发现肉骨头绝对不会一个人独自去啃,而是跑回家来呼朋唤友,叫大家一起分享盛宴。温州人发挥民间小资本、大积累的“蚂蚁兵团”效应,在国内外市场攻城掠地。

  温州商人阳先生2009年下半年投资省外煤矿败北,不过,目前他在海南楼市忙得不亦乐乎。

  有地方官员私下告诉他:“其实,你们温州人很可爱,即使煤矿被兼并、重组,也不会纠缠得‘鱼死网破’,甚至连吵架的工夫都不愿意浪费,就风风火火地赶往下一个‘淘金地’。”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确实有一部分资金从煤炭领域转战到海南,但具体有多少进入楼市一时难以统计。”

  温州“七山二水一分田”,资源要素贫乏。背靠群山,面向大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温州人愿意往外走的精神,他们投资意识比较强,不管从哪个渠道获得的信息,只要能有收益的可能就大胆地往前走。温州商人认为风险中暗藏机会,这或许是他们眼下轮番进军海南岛与中东迪拜塔的原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视野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黄晓峰的女儿在迪拜开了一家房地产中介机构,本来生意红红火火,但不想去年11月迪拜危机爆发,这家房地产中介也随之门可罗雀。

  从迪拜回到温州后,她准备开办一家婚庆公司。本月中旬,当遇到父亲的好友、阿联酋温州商会会长陈志远时,她和盘托出自己的商业计划。陈会长第一句话说:“比较之下,迪拜比家乡更有机会,建议订张机票重返‘失地’。”

  阿联酋温州商会负责人见证了中东转口贸易中心的快速崛起。他1998年远渡重洋踏上迪拜土地时,这里经济不温不火。但从2002年开始,这座城市第一波搞物流,第二波发展旅游业,第三波则为金融与房地产业。前两波都颇有建树,第三波虽然引发了主权债务危机,但也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哈利法塔”、棕榈岛等著名建筑。

  温州资本曾在迪拜危机中损失30多亿元,但当前却面临一个“绝地反击”的机会。温州中意鞋服有限公司董事长詹崇楼说,迪拜楼市被套的资金是温州人在中东从事国际贸易经营中小部分富余资金,没有“伤筋动骨”。

  周德文正在筹划温州商人组团考察迪拜事宜,预计虎年春节后成行。据介绍,高828米的“哈利法塔”2004年开盘时五六万元/平方米,到2008年每平方米价格涨到14万元,最贵的达到20多万元/平方米。目前价格跌回开盘价。

  作为中东璀璨的明珠与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曾被称为迪拜塔,其房价不可能长期走低,而是像股市一样有巨大的反弹空间。如今,温州商人争先恐后地飞赴阿联酋考察。当地温州商会会长透露,现在到2月初飞往迪拜的机票一票难求,这些国际航班几乎成为温州人的“包机”。

  温州人“敢为天下先”。从20世纪70年代末,温州“八大王”冒着巨大风险,在流通市场快马加鞭,到2003年温州商人冒着伊拉克战争的炮火抢占先机,都是很好的例证。

  据说伊拉克战争期间,其他国家侨民纷纷撤离,温州商人却逆其道而行。当美联社发布战争结束消息的第二天,几十个温州人一下子从巴格达“地底下”钻出来,与惊魂未定的伊拉克人洽谈被战争摧毁的大楼重建、油井恢复生产,以及供应紧缺物资等生意。

  “迪拜是世界自由港与投资天堂,全面复苏势不可挡”。陈志远会长说,所有国际资本在这里进出没有什么管制,设立公司非常方便,营业税、所得税几乎全免,企业赚到钱后可以自由带走;迪拜大手笔规划、大规模建设,国际资本云集,蕴藏巨大商机;中东地区水比石油贵,制造业不发达,大量轻工产品依赖进口,“中国制造”商品大有可为。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温州商人满口“欧洲”、“美国”等词语,现在这些词换成了“中东”与“迪拜”。 

  像“蝗虫”样扑向房市、煤矿  

  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到1999年,温州民营资本处于原始积累阶段。自1999年以后,温州民间资金开始游离企业生产经营领域,追逐投资热点。

  2000年前后温州民间资本开始炒房运动。一批温州商人在省内温州、杭州小试牛刀后,便带5000万元现金,包了一节火车车厢奔赴上海,见楼就买,见房就收,3天买下5000多万元的房产。温州炒房团频频光顾沪上楼市,以致精明的上海人发出“温州人像蝗虫一样飞来”的惊叹。

  温州民间资本炒房从此向西逆长江而上,进军苏锡常、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甚至远到新疆伊犁;南下厦门、广州、海口、三亚,直至越南;北面转战青岛、济南、北京、大连、沈阳、哈尔滨等城市。

  短短一两年内,温州民间资本在省会、中心城市、二级城市,甚至县级城市遍地开花,几乎炒遍了中国楼市。购房团的主力由单一的企业老板,迅速向工薪阶层扩展,民间参与全国范围内的炒房资金据说达1000亿元以上。

  在此期间,温州民间资本还到新疆炒过棉花、中西部炒过小水电站与油井,但规模与影响都不及投资煤矿。

  民间资本挥师省外煤矿的队伍主要由温州市辖的平阳、苍南等县商人组成。温州商人阳先生说,从第一代入主省外煤矿的路线就可以洞察温州民间资本的动力与出路。

  最早进入省外煤矿的是平阳井下施工队工人。改革开放前,他们手持浙江省级部门直接审批的外出务工证明,进入煤矿打工。每个月工资70多元,年终还有三五百元奖金。这支队伍每年给平阳县集体经济带来滚滚财源。

  本世纪初,中国经济开始腾飞,能源价格一路飙升,产煤大省欲提高煤炭产量却苦于资金缺乏,地方政府开始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煤矿领域承包经营。是时,温州第一批井巷掘进工人已经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手头既有一定技术,又有一些资本,更有人脉资源,便近水楼台地在煤矿“淘金”。

  三五十万元一座煤矿,自己有钱的话就掏腰包买矿,没有的话则叫亲朋好友入股投资。平阳、苍南民众根本不考虑政策风险,只要有矿100%地买进。一位第一代矿工2004年50万元买的煤矿,到2008年煤矿投资高峰期的转让价格就是1亿元,短短5年增值近200倍,这还不包括挖煤所赚的钱。

  煤矿增值速度令温州民间资本心驰神往。据浙江银监局调查,平阳县水头镇80%民众参与省外煤矿投资经营,资金规模达300亿元。他们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民间借贷,或以个人抵押、个人经营性贷款和部分保证贷款,通过银行间接融资。在个别产煤大省,60%的中小煤矿,包括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均由浙商经营或承包,煤矿年产量8000万吨以上,占产煤大省煤炭产量的1/5。

  据透露,2007年前后为温州民间资本投资省外煤矿高峰期,有10万大军与1000亿元资金参与。但在2009年省外兼并、重组中小煤矿时,温州资本只涉及500亿元资金规模。

  投资煤矿的阳先生解释,第一批投资者在资源紧俏,煤矿转让价格疯涨的高潮激流勇退,猛赚一把后便转移到其他领域。“目前被套牢的绝大部分是2008年第二波次涌进矿井的温州民间资本”。

  省外煤矿“淘金梦”破裂,海南“国际旅游岛”又让温州民间资本找着了方向。今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房地产开发商和民间资金闻风而动,其中更是少不了温州民间资本的身影。  

  温州民间资本的双重“面具”  

  “2009年温州民间流动资本规模达到7500亿元,较10年前的2000亿元增加了5000多亿元”。这个说法比较接近温州市政府金融办关于民间流动性资本的统计数据。

  10年增值5000亿元。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负责人剖析成因时表示,温州人把握了全国产业投资的趋势并引领投资风尚。国内媒体几乎每天都有温州人或温州资本动向的新闻。

  当地官方说,温州民间资本在国内扩张过程中与各地招商引资政策一拍即合,其规模每年以两位数速度扩张。周德文透露,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每年需要接待1000多批次招商引资人马。其中辽宁省两任省长率团赴温州招商引资时,双方企业家的对接活动都是他们促进会承担。

  目前,温州民间资本在全国各地设立了3.5万家工厂,在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劳动就业率与地方政府税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温州人常被各地政府官员称为“可爱的温州人”。

  但在普通民众眼里,温州人又是另外一个形象。浙江德宏企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副总尹学德说:“温州民间资本带有一定的邪恶性,每隔三五年时间换一个投资领域,过分追求暴利;每到一处风生水起。他们进入北京、上海楼市,房价应声而起;涉足新疆棉花、延安油田、山西煤矿,市场如大军压境。”

  对社会上一系列关于温州人的评说,周德文深有感触。前段时间,他到江苏省苏州市出差。刚上出租车,司机彬彬有礼地问从哪里来。当周先生说是“温州”时,司机便破口大骂“都是你们温州人害得我们买不起房子”。

  周先生向司机解释,客观上不否认温州有一部分民间资本在炒房,但相当于全国房地产市场几万亿元的大盘子来说,温州人充其量起到的只是推波助澜的作用。造成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过分追求GDP增长,以及“地王”价格屡创新高。

  “省外煤矿兼并、重组,温州民间资本又背上浪费矿产资源、污染环境与安全事故频发的‘黑锅’”。温州中小企业代言人说:“温州人开始成为社会仇富与丑化的对象。”

  原来一项正常的投资行为冠以“炒”字后,就变成不正常的投机行为。前两年,北京市国企大面积改革,温州商人北上看看有没有参与国企改革进程的机会。媒体报道出来的便是“温州资本炒国企”。代言人一张嘴怎么讲得过社会上千百万张嘴?

  “资本的天性就是逐利”。浙江银监局温州监管分局负责人说,炒房、炒煤都是一种投资方式,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管理与引导,另一方面社会需要客观看待。温商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温邦彦则认为,“资本投机能得势一时,却成就不了一世”。

  (摘自《中国青年报》 李剑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