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外贸行业如何从“价廉”转向“物美”
[发布时间:2010-03-04 09:16:35 点击率:]

“出口附加值普遍不高,目前我们赚的基本就是几个点的利润,人民币再一升值,这点薄利也保不住了。”在上海召开的第20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来自浙江的一家企业的外贸业务员对记者叹起苦经。

  眼下,人民币升值的疑云笼罩着有着外贸行业“新春第一展”之称的华交会。尽管今年订单预期好于去年,纺织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普遍遭遇人民币升值、招工难和原材料成本上涨三大难题。一些参展企业反映,重重压力下,中国外贸行业加快产业升级、从“价廉”向“物美”转变是大势所趋。

  与2009年华交会的略显冷清相比,随着全球贸易的触底回升,国内展商对2010年华交会的参展热情明显回升。3376家参展企业中,95%来自江浙沪等9个省市,5%来自日本、韩国、印度、美国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

  记者在华交会现场看到,虽然开幕首日的人气并不高,但参展企业对挖掘新年“第一桶金”的信心还是比较充足的。浙江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旗下的金纺贸易公司业务经理王晓玮说,到目前为止,企业手中的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左右。

  “现在最紧迫的是企业有订单却找不到工人。”金纺贸易公司负责技术指导的老师傅杜松宝表示,节后蔓延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的“用工荒”已经深深影响到了大批低端的纺织出口企业。

  “返厂率低,是由于目前在沿海务工的待遇和内陆比并无特别吸引力。”主营运动休闲服饰的福建健健集团商贸处经理周军平说,现在福建纺织企业普通工人的薪酬水平在1800-2300元/月,而部分内陆工厂也能开到1500元,并且工人还可以就近照顾家里。如果贸然提工资,在订单形势并不明朗且成本很难转移的情况下,企业无疑要冒一定的风险。

  此外,在行业咨询机构第一纺织网跟踪监测的20种纺织原料及产品中,2009年有12种产品涨幅超过50%。人民币的升值问题更是外贸企业的心头之患。

  “不同的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不同。”第一纺织网总编汪前进认为,比如现阶段勉强盈利的中小纺企,人民币如果升值3%这些厂就可能扛不住。如果升值5%,即使是实力较强的大企业也会喘不过气来,“当然,企业可以宣布提价,但前提是你的规模足够大,拥有相当的议价能力”。

  由于劳动力、原材料成本的提高和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价格竞争力正在遭遇严峻考验。“往往我们一说提价,外商就表示要把订单转移到越南、孟加拉等国家去”,福建健健集团商贸处经理周军平表示。很多出口企业今年都将面临“保客户”还是“保利润”的尴尬。

  虽然价格竞争力受到挑战,但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仍然突出。“以浙江省的纺织服装业为例,方圆三五十里内,纽扣、面料、印染等配套产业一应俱全,而这些是部分东南亚国家所不具备的”,汪前进指出,未来国内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布局上,可能将制造加工环节逐步内迁,而设计、销售等高附加值部分仍留在沿海。在竞争路线上也有所侧重,不再以“价廉”作为主要诉求,而转以“物美”为尚。

  在本届华交会上,采用大豆纤维、竹纤维等新材料制成的纺织品成为一大潮流,而外贸企业也有意借这种创新产品吸引海外客商的注意。此外,知名品牌企业步森服饰的海外部业务主管杨薇告诉记者,虽然步森走的是“内销+外贸”的路线,但在出口时,也不是简单的贴牌生产,“30%-40%都是通过自有品牌销售出去的”。

  “我们的经验是,虽然在海外销售自有品牌前期投入大,但效益要比贴牌生产高5-6倍,是值得努力的方向。”杨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