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蓝伟光:玩转新三达的“膜”术师
[发布时间:2010-04-02 13:42:40 点击率:]

 谢嘉晟  

  蓝伟光,新三达集团董事长,被誉为“纳滤之父”。

  他是企业家里最好的学者,又是学者里最好的企业家,不过,言谈举止却不像学者和企业家,更像个江湖侠士,豪气四溢。因为“纳滤芯净水器”的面世,在被福布斯富豪榜忽略数年之后,蓝伟光又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

  蓝伟光说,“纳滤芯”这玩艺儿,就是让“膜”技术由工业应用进入家庭,从而改变日常生活的饮用水水质。

  说起“纳滤”这门绝技,有故事。  

  自嘲“吊儿郎当”没当过学生官  

  “我们大约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晚上九点半。专访的地点被临时安排在厦门白鹭洲大酒店的乾宫茗茶馆。刚落座,身上散着酒气脸上泛着红光的蓝伟光便有言在先。

  蓝伟光说,进茶馆之前,他已经喝了五场,有客户,有朋友,也有项目合作者。在记者约访的间隙,还有一个做节能灯的厂商闻讯而来,也赶到了茶馆,希望能争取到蓝伟光的投资,而在半个小时后,蓝伟光已经约好南昌一所高校的校长会面。

  “蓝博士的精力非常充沛,总是把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对于老板的“忙碌”,蓝伟光的手下有目共睹。手下总是习惯叫蓝伟光“博士”,外面的人则多称呼“蓝总”。不过,叫什么,蓝伟光似乎都无所谓。

  现在的新三达集团体系已经有三家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包括“三达膜科技”、“瑞丰生物”和“中嘉国际”,此外,在国内还有16个在建中的污水处理厂,以及即将投放市场的“纳滤芯净水器”项目。在蓝的构想中,污水处理和“纳滤芯净水器”两个项目还将分拆上市。

  从2003年“三达膜科技”在新加坡挂牌起,有过连续几年的时间,蓝伟光曾出现在福布斯富豪榜上,后来又连续两年,企业做大了,不知为何,反而不上榜了。

  厦门是新三达集团在中国的根据地,也是蓝伟光的发家之地。蓝是龙岩人,当年从厦门出国留学新加坡,学成回国以10万新币在厦门起家,从造出“中国膜”入手,由此开启了他日后轰轰烈烈的“全球膜事业”版图。在已经上市和即将上市的“三达系”中,多数都跟“膜”有关。

  从这点看,叫“蓝总”其实满实诚,不过,蓝伟光对于“博士”的称谓更觉妥贴。他现在同时是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昌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授,除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外,他同时给国内这三所高校带博士生。

  “从小学到大学,我连班长、副班长,甚至是小组长、宿舍舍长都不是。”聊起这些往事,蓝伟光开怀大笑。他甚至把自己的学生形象划入了“吊儿郎当”的那一类,自嘲“有今天的创新和开拓精神,可能就是因为骨子里的这种吊儿郎当基因在作祟。”  

  开发中国第一个“生态城”

  

  “你先听我讲15分钟。”还没等记者发问,蓝伟光就先要走了一半的约谈时间,但谈话的内容与即将投放市场的“纳滤芯净水器”似乎没什么关系。其实,在已经上市和即将分拆上市的“三达系”外,蓝伟光在吉林省四平市还有一个30万平方的“生态城”房地产开发项目,这是一个去年才开工的项目,将是中国境内诞生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型居住区”。

  据悉,此前,天津也曾经引入“新加坡生态城”模式,要在国内开发第一个“生态房地产”样板,但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天津“生态城”的进展速度显然没有蓝伟光的“生态城”来得快。

  开发这个“生态城”,却是蓝伟光的无心插柳之举。

  蓝伟光在吉林四平有一个与当地政府的合资合作项目,这个项目由于诸多原因后来半路夭折了,不占理的一方在当地政府,蓝伟光数额不菲的投资瞬间变成了一笔“死账”。

  “后来,他们跟我商量,愿意用比市场低的价格给我划拨一块地,作为补偿。这块地周边当时的地价大概是1500元/平方,他们按1300元/平方给我。”拿地总比拿不回钱强,蓝伟光当时这么想,“不过,在此之前,我从没搞过房地产,但地价便宜,开发的风险应该高不到哪里去。”

  赶鸭子上架,蓝伟光硬着头皮接手了四平的这块地皮。虽说地价不高,但还是担心搞不好,因此,物色这个项目的负责人选,蓝伟光颇动了一番心思,经他人引荐,蓝伟光看上了一个在澳大利亚学习城市规划的留学生,因为这个留学生的创业思路跟他的想法很合拍:用这块地搞一个“生态城”。

  “当时我跟他约好,如果房价能够超过4000元/平方,超出部分我就跟他平分利润。”蓝伟光说得很轻松,让人分辨不出是认真还是玩笑。出人意料的是,四平这个马上就要开盘的“生态城”项目,眼下的开盘价已经超过了7000元/平方。

  几个可以省下一辈子生活费用的新概念,让这个“生态城”身价大增。  

  对话:关于“纳滤芯净水器”  

  记者:你那个“纳滤芯净水器”究竟是什么东西啊?

  蓝伟光:其实我不是“膜”之父,但“纳滤之父”我是当之无愧的。

  做“纳滤芯净水器”,其实只是缘于一位合作者一句玩笑话:“你蓝伟光的名字在工业领域响当当,在寻常百姓中却没人知道,你能不能搞一个‘膜’的家庭应用技术啊?”

  记者:这更坚定了你出手饮用水领域的决心?

  蓝伟光:一直到现在,国内饮用水处理一般都采用“过滤”技术。两大阵营的口水纷争中,“矿泉水”质疑“纯净水”过滤得太干净,把一些矿物质都给过滤没了,“活水”变成了“死水”;“纯净水”倒过头来也在攻击“矿泉水”过滤未净,保住矿物质的同时,细菌也给留下来了。

  记者:这样的纷争是不是意味着国内的饮用水市场还缺少一种新的水处理技术?

  蓝伟光:在国际市场,之前比较先进的做法就是采用“膜”技术处理,但这种技术也有不够完美的地方。

  1994年,我们设定了一个“纳米材料+‘膜’过滤”技术的崭新课题,并把这个课题下的技术命名为“纳滤”。两年后,国家才有了专项资金支持“纳滤”技术的研发。课题命定,接下来,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可供嫁接的成熟技术,这样可以让“纳滤”技术骑在巨人的肩膀上。

  【链接】

  蓝伟光简介  

  博士,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95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新加坡国籍,国际知名的膜分离技术专家,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新加坡化学会会员、中国膜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海水淡化学会副会长,新加坡中资企业协会名誉理事,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商务委员,曾主持多项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重点科技攻关与示范项目,开发出300多项先进的分离工艺,并成功应用于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创造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拥有多项专利暨国际领先的膜应用成果。曾获《亚洲周刊》“亚洲杰出华人青年企业家奖”,国务院侨办“杰出创业奖”,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及新加坡国立大学“杰出校友奖”。

  创办的新加坡三达科技集团于2003年6月18日在新加坡主板成功上市,目前市值约人民币20多亿元。该集团的核心企业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发并推广膜分离技术与清洁生产相关工艺,是中国生物膜工业领域的领头羊,并广泛涉及生化、冶金、食品、环保等众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