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用大爱托起生命之舟
[发布时间:2010-04-21 10:15:38 点击率:]

  2008年,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成都军区总医院不辱使命,创造了“四个第一”的奇迹,赢得了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及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2010年,在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成都军区总医院反应迅速,全力以赴,抽组首支医疗队,成为我军首家收治伤员的部队医院,再次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书写了忠诚答卷。  

  快速反应,

  组建跨区救灾医疗队 

  面对大地震吞噬的美丽家园,面对危在旦夕的千万条生命,成都军区总医院从院长政委到每个医护人员心中只有两个字 “救人”!接到抽组医疗队赴地震灾区的通知后,医院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启动应急保障预案,紧急部署跨区医疗救援任务。

  4月14日16时50分,总医院收拢人员进入紧急状态,召开全院中层干部大会,进行跨区医疗救援动员,组建了以曹勇院长任队长的120人抗震救灾医疗队。拟制了抗震救灾机动方案,并按120人和60人两个抽组方案拟制了《抗震救灾卫勤保障计划》和《医疗队空运(摩托化)机动方案》。

  17时10分,总医院紧急筹措药品器械、军需被装和生活物资,晚21时,全体人员已做好个人携行物资准备。

  21时,配属医疗保障的运输车、卫星电话、前运袋、军用棉被、卫生棉被、毛毯、作战靴和棉帐篷等物资器材已全部装车完毕,抗震救灾医疗队集结在院待命,随时准备驰援灾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

  抗震救灾没有前线和后方之分。总医院在做好赴灾区抗震救灾的同时,做好后送地震伤员的救治工作。成立了院前急救组和专家治疗组,院前急救组随救护车进驻双流机场,准备接收后送伤员;专家治疗组由相关内、外科专家组成,驻守院内,随时准备承担救治任务。做好床位准备,医院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等科室腾空了200张床位,专门用于收治地震伤员。做好药械准备,根据地震伤员伤情特点,医院筹措了充足的监护仪、呼吸机、止血绷带、石膏夹板、抢救药品等伤员救治必须的医用物资。

  患难见真情。闻知医院驰援灾区抗震救灾的消息后,官兵纷纷响应。正在西昌送医送药送健康的专家医疗队队员发回短信,集体向院长、政委请战;即将赴黎巴嫩执行国际维和任务的33名维和队员和参加军区联勤部《纲要》集训的学员纷纷上交了请战书;烧伤整形科老专家刘德贵、骨科老专家权毅刚刚走下手术台,向党支部请求到灾区一线……

  争分夺秒,

  打响生死竞速攻坚战

  4月16日凌晨1点20分,20辆120救护车载着“空运”的青海玉树地震伤员,风驰电掣般向总医院外科大楼驶来。至此,该院成为我军首家收治地震伤员的部队医院。

  一字排开的救护车尚未停稳,已足足等候3小时的曹勇院长、姚榕政委像迎接亲人一样,疾步上前,迫不及待地拉开车门,迅速组织抢运。100余名医生、护士小心翼翼地将27名地震伤员,从一辆辆救护车抬到活动担架上。57岁的藏族老阿妈德西措玛看见这么多医生、护士簇拥着她,顿时,两行热泪顺着脸颊留下来。

  时间就是生命,抢救刻不容缓。转运伤员的战斗有条不紊地进行:由骨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等22个科室专家对地震伤员进行初步检诊、分诊、分类;8人一组的担架组按照既定方案,询问伤情,组织登记,将伤员迅速转入骨科和神经外科进行救治。

  骨科和神经外科采取定人、定床、订上级医生的办法,医疗小组将地震伤员按照为重、轻伤进行分类,根据伤员病情,进行清创、输液、检查、抗感染,为每个伤员进行了床旁B超、床旁X线机等检查,护理小组实行双护士特护。

  时间指针指向2点20分,骨科、神经外科地震伤员病房,灯火通明。连续两昼夜没有合眼的曹勇院长、姚榕政委来到病床前,挨个向医生了解伤情,反复叮嘱在场的医生、护士:“这些伤员都是从废墟中救出来的,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全力以赴,决不让一个生命在我们手中延误!”随后,曹院长、姚政委紧急组织专家进行了会诊,根据伤员的伤情,研究了救治措施。

  在收治的27名伤员中,总医院连夜为3名危重地震伤员实施了手术。3岁零4个月的藏族男孩勒西将措是此次接收伤员年龄最小的一位。入院时,他因头部受伤,出现意识模糊,四肢循环差等症状,医院及时为其做了心电图、B超、CT等检查。“如果不实施手术,将危及生命!”16日凌晨4点,神经外科组织专家为其手术,经过2个小时的手术,成功为勒西将措实施了开颅手术、血肿清除及颅骨修补术。在神经外科采访时,匡永勤副主任告诉笔者,目前,勒西将措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他是此次转院伤员中唯一一名实施了开颅手术的伤员。

  34岁的女伤员南曲入院时,右小腿开放性骨折,腘动脉栓塞,放射科专家为其作了床旁X光片、右下肢血管造影。14日凌晨5点30分,由骨科马泽辉主治医师主刀,成功为其实施了血管探查术。截至笔者发稿时,手术仍在进行中。据专家介绍,如不及时实施手术,南曲将被截肢。

  身心兼治,

  人性关爱温暖人心

  对地震伤员不仅要医身,更重要的是医心。医院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救治伤员各个环节,推出了一系列关爱之举。从地震灾区转到总医院的伤员,亲人大多不在身边,感到孤独、恐惧。有的伤势很重,生活不能自理;有的对未来悲观、失望,急需树立生活的信心;有的因地震出现恐慌、焦虑等心理疾病。医院专门设立了“爱心病床”、“爱心病房”、“爱心病区”,成立了“送温暖小组”,用真情和关爱温暖每一个伤病员。

  神经外科护士长卢敏和护士们一直守护在伤员床前,询问伤员想吃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心事。伤员刚转入医院,军需科便为伤员准备了面条、牛奶、面包、火腿肠、蛋糕等丰盛的食品,送到每个伤员的床前,有的伤员不能动弹,护士们便一口一口地给他们喂。有的伤员想喝稀饭,中央餐厅就立即照做。在这次地震中,家住玉树巴塘的39岁藏族妇女康卓,瞬间失去公公、妹妹和女儿三位亲人,丈夫也在地震中造成胸腔骨折,亲眼目睹医护人员亲和细致地为丈夫治病的情景,她含泪竖起了拇指。

  总医院收治的27名伤员中,有23人是藏族伤员。语言交流成为救治的最大障碍。为此,医院专门从高压氧、烧伤整形等科室抽调了5名藏族医务人员、邀请了藏族歌唱家亚东等担任翻译。

  为帮助地震伤员重建精神家园,医院成立了心理危机干预小组,通过免费开通“亲情平安电话”、设立“读书点”、一对一疏导危重伤员,帮助首批伤员重建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