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进入汽车领域只有十几年“工龄”的吉利汽车,2009年展现出了十分强劲的发展态势:全年整车销售33万辆,同比增长48%,利税近24亿元,同比增长35%,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行业十强的地位;而收购澳大利亚DIS公司、引入战略投资伙伴高盛、竞购世界名牌沃尔沃等“动作”,以及吉利熊猫C-NCAP测试得五星、“吉利技术体系创新工程建设”获国家科技进步大奖等成果,证明吉利自2007年采取的战略转型,已取得相当的成功。
站在全球汽车行业的角度,和那些跨国巨头相比,吉利规模不算大,实力不很强,但为什么就能够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代表?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有一个原因容易被人忽视,即从一开始,吉利就在战略转型与人才教育的协调发展上做足了文章。
几乎和盖汽车厂房同步,上世纪90年代末,吉利在临海划地建校,办起了培养专业技工的“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浙江吉利汽车工业学校”等职业学校。此后一发不可收拾,随着汽车产业的逐步发展、扩大,吉利又投巨资,陆续在北京昌平办起了“北京吉利大学”,在海南办起了“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在杭州办起了“浙江汽车工程学院”,并将在湖南创办“湖南大学湘江学院”。到目前为止,吉利旗下的民办学校在校学生已多达4万余人,成为国家公办教育的重要补充,为社会承担起了一份重大的责任。
吉利多所职业学校的创办,解除了吉利汽车产业人才匮乏的后顾之忧。截至2009年底,吉利集团在职员工已达13000余名,其中在汽车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和业务骨干,70%是由吉利自己创办的学校培养的;在吉利汽车研究院的近两千名科研人员中,从吉利院校走出来的就占了40%以上。
早在1997年,李书福就曾对吉利学院筹建处的同志说:“吉利学院不是培养造原子弹的人才,而是要造就造汽车的应用性人才。这个定位你们必须坚持。”
为此,李书福为吉利教育确定了一个与众截然不同的办学理念:“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之后,吉利教育的内容,包括课程的设置、师资的聘用、学生的招收、就业的安排等,无不根据吉利集团不同时期的人才需求和社会的需要来设定,并从办学开始就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纳入学校的工作范围,在教学模式上发展出“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3是指实用的语文、英语和计算机三门课程,中间的1是指综合的职业素质,后面的1指的是围绕一个岗位设置的课程体系。
“我们的产业要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现在必须马上重视教育改革与之协调发展。”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李书福带到今年两会上的是“关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与教育改革协调发展的提案”。他这么主张,是因为吉利的转型就是最好的明证。(王文正)
上一主题:如何面对企业管理者中的“客大欺店”
下一主题:玉树感悟:一位四川移动人亲历救灾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