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兖矿国际化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全国人大代表、兖矿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耿加怀今年初谨慎地说,“但国际化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挑战,当然也会遇到许多机遇。”
“三地上市”踏上“国际化”
回顾兖矿的“国际化”征程,十多年来磕磕绊绊走得并不平坦。
上世纪九十年代,兖矿集团在全煤系统首次提出“以煤为主,煤与非煤并重”战略时,就萌发了“国际化”梦想。无奈,“以煤为主”的煤炭主业并未做强,单产水平维持在几十万吨左右,核心技术尚未形成,人工效率、安全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还有相当差距,“非煤”的发展也未形成知名品牌,只是在服装、建筑、电子加工等行业徘徊,尽管安置了部分分流职工,但是对“国际化”只能望洋兴叹。
“国际化”征程随着综采放顶煤技术的实验成功而曙光乍露。
综采放顶煤技术的渊源已无法考证,只是知道在兖矿集团开始试验时,这项新工艺因无法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几项关键技术而使贸然挑战它的几座矿井折戟沉沙,同样,兖矿“顶风而上”的实验也是顶着各方压力匍匐而行。所幸的是,在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和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后,兖矿人终于获得成功,使综采面单产突飞猛进,最高达到640多万吨。
这项“领先世界先进水平三到五年”的综采放顶煤核心技术,带动了兖矿集团“整体升级”,矿井产量、安全水平、职工素质等各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兖矿人开始把“国际化”梦想演变成现实,经过充分酝酿、准备后,1998年3月31日、4月7日和7月1日,兖矿集团子公司兖州煤业公司分别在纽约交易所、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交所三地上市,成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连续20个月内唯一到境外发行上市的中国企业,澳大利亚BJ煤炭信息公司经比较分析认为,兖州煤业公司是“极富国际竞争力的矿业公司”。
以此为标志,兖矿集团正式踏上“国际化”道路。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动态变化过程,通常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程序。”耿加怀介绍说,十七大报告首次具体阐明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方向,即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这为制定兖矿国际化经营战略指明了方向。” 起步于国际化的兖矿集团并没有满足单一的上市融资,而是通过承包海外工程、合资办厂、收购海外企业等方式,使自己在国际化道路上走的路更宽,迈的步伐更大。
1999年12月31日,兖矿兼并1967年建厂的鲁南化肥厂,并以此做为兖矿煤化工产业“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管理创新”的基地,三年后的2003年与美国国泰煤化工控股有限公司合资建设大型煤化工企业国泰化工。公司采用煤、电、化多联产架构生产工艺,含有两项国家“863”课题及多项自主创新技术,总投资50亿元,后续投资将超过210亿元。
国际化融资让兖矿尝到了甜头,国际间合作加快了步伐,2005年12月,与世界500强企业巴西CVRD公司和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共同出资22.84亿元组建的、投资比例为70%、25%、5%的兖矿国际焦化有限公司投产,项目利用德国凯撒斯图尔焦化厂已有设备建设年产200万吨焦炭装置,同时利用剩余煤气新建年产20万吨甲醇生产装置。兖矿国际焦化把中国炼焦技术向前推进了20年。
兖矿国际化的另一项动作是到国外承包工程。2004年5月,兖矿援建委内瑞拉的241.55公里的铁路项目正式启动,由于委内瑞拉国内局势动荡,这项工程历时4年多最终于2008年11月才竣工,其间查韦斯总统多次到工地视察。这段铁路上行驶的动车组也由兖矿国际贸易部选购并运抵委内瑞拉。显然,这项中委两国领导人洽谈签订的其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的项目,使得兖矿在国际上拥有了更高的知名度。
比起合资与承包工程,兖矿的海外收购在与菲利克斯签约之前显得困难重重。早在1999年,兖矿就首次尝试收购澳大利亚煤矿。
彼时,澳洲煤炭行业亏损严重,收购当地一家像济三(兖州煤业最为先进的煤矿之一)那样的煤矿只需5亿元,而兖矿在国内收购同样的煤矿则需20多亿。但由于当时国内煤炭行业同样步履维艰,兖矿最终没能通过国内审批,抱憾而归。此后的委内瑞拉项目,兖矿原本想借此机会获得当地黄金、煤炭等优质资源,但苦心经营几年之后又因委内瑞拉国内政局常年动荡而未获较大进展。除此之外,越南、印尼都曾是兖矿考虑过海外收购的国家,但都因种种原因而搁浅。直到2004年,兖州煤业收购澳洲南田煤矿(后更名为奥思达煤矿外),尽管煤矿有效可采储量仅有4100万吨,只占当时兖州煤业可采储量33亿吨的1.2%左右,可谓微乎其微。但是这桩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中国煤企海外收购第一单”,才使兖矿多年谋求的国际化有了新的斩获。
核心技术成就“国际化”
尽管步履蹒跚,困难重重,但是兖矿集团还是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国际化。在兖矿的“十五”和“十一五”战略规划中,兖矿都把“国际化”集团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加快建设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细细回味、分析兖矿走在国际化道路上的每一步,不难发现兖矿人的殚精竭虑,用心良苦。首先是综采放顶煤核心技术,这成为他们走向国际化的支撑,凭借此项技术,兖矿迅速扩大煤炭产量、提升素质,从而在三地成功上市,也是凭借此项核心技术才使九易其主、因火而废的奥思达煤矿起死回生,并迅速使其成为“新南威尔士州北区安全上最好的煤矿”,奥思达煤矿的煤炭回采率也由47%提高到85%以上。的确,2009年8月,在达沃斯领袖论坛期间,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会见了兖州煤业董事长王信,称赞其综采放顶煤专利技术是适用于澳洲的最好的采煤技术。澳大利亚工业部、联邦科学院也称,该技术是澳洲厚煤层开采的一次革命。目前,兖矿集团是我国向国外输出开采技术最多的企业。围绕其拥有的综采放顶煤开采核心技术,兖矿共获得60多项国内专利,有3项相关技术获得澳大利亚发明专利。兖矿自主研发的相关开采设备向德国企业进行技术转让,这是我国首次向发达国家输出自己的采矿技术。有据可查的是,2000年以来,兖矿集团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有9项。
兖矿集团负责人表示,由于有先进技术在手,其跨越收购壁垒的能力也就相应强一些。除此之外,兖矿的诚信和责任也为其更快地踏上“国际化”做出重要贡献。上世纪九十年代,兖矿集团以煤炭出口初涉“国际化”,每年出口到日本的煤炭高达1000多万吨。日本是一个对质量要求非常苛刻的用户,而中国煤炭的杂质太多则是日本难以接受的重要原因,曾经有过中国的煤炭在日本锅炉里发生雷管爆炸的事故。兖矿听取了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的建议:征服了日本,就征服了全世界。兖矿向日本及国内外客户郑重承诺:兖矿煤像粮食一样干净!为了这个承诺,兖矿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在全公司全面开展以“零杂质、零缺陷、零投诉”为主要内容的“三零工程”,这项至今仍在实行的诚信工程,使得兖州煤迅速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说到责任,兖矿更有许多故事可讲。煤炭刚刚出口日本时,兖州煤业一主要领导去日本谈判,回来时背的不是电器而是一皮箱从兖州煤里拣出的杂质;为了保电煤,兖矿每年要承担1000多万吨的电煤运输任务,因此减少利润20多亿元;汶川大地震捐款3800万元……最近,兖矿隆重推出以“天地人和”为核心的责任文化,“忠信仁爱”成为企业的经营准则。“‘责任’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必定会支撑和引领兖矿在国际化征程上走得更快、更稳、更远。”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贾春峰说。
还值得一提的是兖矿人的素质。高素质职工队伍使兖矿拥有众多从高层管理人员到基层技术工人的“国际化”人才。奥思达煤矿的管理团队是以兴隆庄矿为班底组建的,除业务技术素质过硬外,还具备了汽车驾驶、烹饪、外语等“额外”素质,所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源于兴隆庄矿多年的“学习型”企业建设。“学习型”企业建设使兴隆庄矿职工素质得到飞速提升,在收购奥思达矿后,受矿方委托为其培训员工,后又派员去奥思达矿协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他们高超的技艺同样获得澳方员工的赞赏。
“兖矿的国际化经验就在这些事情中点滴积累起来了”。熟悉兖矿集团“内幕”的中煤进出口公司一官员说。
澳洲收购推进“国际化”
在国际化进程中,兖矿从出口、技术转让逐步向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升级,完成了由最初商品出口贸易发展到对外直接投资组建跨国公司,具备了国际化公司的基本要素。在此过程中,准确地把握时机和智慧的谈判技巧成为收购成功的关键。收购菲利克斯有可能成为这方面的教材。
收购菲利克斯兖矿盘算已久,但一直尚欠“火候”,兖矿在耐心等待。直到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猝然降临,才为兖矿收购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一机遇,坚定了兖矿通过跨国收购获得海外优质煤炭资源的发展战略。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下滑,全球股市特别是资源类上市公司估值水平也明显下降,澳元汇率出现大幅贬值,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始终稳定,并存在强烈的升值预期,兖矿认为这对于收购澳大利亚资产是一个利好。同时从国际煤炭行业层面来看,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澳大利亚股票市场与煤炭价格也出现了显著下跌。一旦收购成功必将从再一次的煤炭价格反弹和复苏中获得良好收益。菲利克斯公司受到宏观环境影响,股价一直维持在低位。同时,该公司主要股东年事已高,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希望将资本变现安度晚年。“收购菲利克斯蕴含着大量风险,我们认为高风险中反而有着共赢的良机。”兖州煤业一高管介绍,“菲利克斯一直做资本运营,现在是最佳的出手时机。”
兖矿集团总经理、兖州煤业董事长王信说,收购方案充分考虑了中澳及股东各方多赢的因素:一是储量丰富并能够发挥兖州煤业现有技术优势;二是品种为优质炼焦煤、动力煤或适用于深加工业务的煤炭资源;三是有利于增加澳方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有利于拉动澳洲内需;四是投资收益不低于现有煤矿水平。
事与愿违的是,最终双方没能就收购价格达成一致,致使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兖州煤业的这名高管介绍说,兖煤在价格上与其进行了三轮较量。第一轮纯粹是为了试探对方底线,给了一个很低的报价,对方一口拒绝;第二轮增加报价,来探对方的承受力。这一过程,兖煤的底线只有自己知道,中介机构也不知道;到了最后一轮,兖煤报出33.33亿澳元的一口价。如果同意就继续谈,不同意一切停止。“对方开了一天一夜会同意了我们的报价。”菲利克斯舍弃了瑞士的Xstrata、全球最大钢铁制造商安赛乐米塔尔以及巴西铁矿石巨头淡水河谷,最终投入兖矿怀抱。
对外低调、对内保密,由此成为最基本的制胜法则。在谈判时,兖州煤业对澳方作出两个方面的承诺:由主要来自澳大利亚的管理团队和销售团队进行运营;兖州煤业在澳大利亚的煤矿所生产的全部煤炭产品将参照国际市场价格、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进行销售,遵循市场化原则运作。
全球视野拓展“国际化”
成功收购菲利克斯,可能只是兖矿在“国际化”道路上的一个驿站, 下一步,兖矿将努力把并购后的公司整合成海外资源整合的基地。
耿加怀认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能源、资源、环境和土地等方面的严重制约。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关键靠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也需要加大推进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力度,更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更充分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参与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程度。他说:“加快企业国际化是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
2010年初,山东人大代表王信在山东省“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兖矿在澳大利亚更大的收购计划:1月8日,兖矿与位于西澳州的澳大利亚铝土矿资源公司(BRL 公司)的合作项目又获得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批准:兖州煤业对其上市公司入股 11.5% ,BRL 则将1000平方公里优质铝资源60% 的股权给兖矿,10000平方公里的铝钒土兖矿占有49% 的股权, 10000 吨的氧化铝占有50% 的股权。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瞄准澳大利亚的优质资源,继续收购。”王信说,山东是煤炭消费大省,却是资源小省。去年全省煤炭产量为1.4 亿吨,而煤炭消费却达到了 2.6亿吨。山东目前的经济可采储量只有40 多亿吨,按目前的产量, 20 年以后山东将无煤可采。另外一点,全国可采的铝钒土资源只有 4.5亿吨,根本不够国内那么多铝厂消化的。2009年全国进口铝钒土2800万吨,仅山东就进口了2400万吨,而山东是国内铝产业大省,对铝钒土有长期大量的需求。“我们认为,任何一个国际化企业集团,都必须有高度的经济和社会责任感。作为华东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又是山东省属煤炭企业,我们这一系列资本运作和收购都是以保障山东的能源供应、促进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为最终目的。”他说。
目前,兖矿已经形成了省内鲁南、邹城、兖州“三个园区”和外部贵州、陕西榆林、新疆、内蒙古鄂尔多斯和澳大利亚“五个基地”的发展格局,产业涵盖煤炭、煤化工、煤电铝、机电成套设备制造及非银行金融运营等。
耿加怀认为,一个真正的跨国国际化大集团,其产业必须是多元的。“未来的兖矿就是要坚持产业运作和资本运营相结合,坚持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同步开发,以全球化的视野,推进管理理念、体制机制、质量标准、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和资本运营国际化,建设起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国际化的企业集团。”他说。
对于兖矿和许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中国企业来说,“国际化”之路曲折而漫长,祈愿这些企业一路走稳、走好!
上一主题:手机打造第四代保险营销新模式
下一主题:产品销售和品牌销售要区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