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当下的楼市调控政策,无疑让民众对于“买得起房”多了几分期待。然而,住建部官员一句“民众买得起房需等20至30年”,不啻为一盆兜头泼下的冷水,将刚刚点燃的那点儿希望再次浇灭。
的确,20至30年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对于每个个体和生命来说,却并不短暂,假如“买得起房”竟然需要如此漫长的等待,恐怕谁也不会心平气和。公众的心情当然不难理解,但是,愤怒和口水其实无济于事,也不利于看清真相。
事实上,既然住建部官员放出话来,当然不可能毫无根据。的确,“买得起房”,当然首先要有房可买,既然“1999年以来的10年中国城镇建了7000万套住房,仅相当于家庭总数的1/3”,即便以这10年来的建设速度,要想实现人均拥有一套住房的目标,至少也还需要20年。而在这段时间里,新组建家庭的数目可能还会增加,如此算来,买得起房需等20至30年的估计,看上去很有道理。
不过,上述估算其实不乏逻辑和前提的误区。首先,1999年或许是中国商品房发展的元年,但1999年之前建设的住宅,其实并不能被一笔勾销,这些住房同样也进入了住房交易市场,并用来满足民众的居住之需。从这个角度来看,以10年来的商品房建设速度仅满足家庭总数1/3,便得出住房稀缺,民众“买不起”理所应当的结论来,其实前提就存在问题。
此外,“户均有房”与“买得起房”,其实并不能被简单画上等号,尤其是当房子成了投机和炒作的对象时,即便实现了户均有房,也并不能保证这些住房就能被公平地分配到需要它的家庭手中。相反,只要住房依旧能被用于投机获利,逐利资金依然可以把数量上够用的房子炒到“民众买不起”的价位。
基于上述视点,住房价格固然需要遵循供求规律,但是,当前民众之所以买不起房,最关键的其实还不是供不应求,而是房地产市场上过盛的投机炒作之风使然。假如楼市政策真的有挤出投机泡沫,让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的决心,“买得起房”这个朴素心愿的实现,恐怕用不着太过漫长的等待。否则,即便再过20至30年,即便户均超一套房了,“买得起房”依旧可能是遥不可及的幻想。
(摘自《证券时报》)
上一主题:产品销售和品牌销售要区分开
下一主题:航空业过度竞争 三大航或再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