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航空业过度竞争 三大航或再重组
[发布时间:2010-05-15 09:09:45 点击率:]

 10年前,当李家祥刚任国航董事长时,面对国航两年亏损的困境,他提出“在人数上不跟别人比员工多少,在机队规模上不比飞机多少,不比航线多少,不求占有多,但求消化好”,经历了8年的快速发展,国航开始调整战略,通过收购扩大规模。

  李家祥上任民航总局局长不过两年,随着一批小航空公司倒下,东航合并上航,国航接手东星航空、控股深圳航空,五大航变成三大航,新一轮竞争也日趋激烈。

  “我们再这样下去,说不定就被谁合并了。”南航某高管忧心忡忡地提醒公司员工的时候,国航董事长孔栋和东航董事长刘绍勇正在业绩发布会上大谈扩张计划。  

  东航重组效应扩大  

  4月26日,东航四川分公司宣布成立,东航正式向国航、南航传统势力范围渗透。这也是去年国航在东航“老家”上海、武汉建分公司后,东航发起的第一场反击。回顾一年前,东航的作风已经发生了惊天逆转。

  仅两天之后,深航宣布深航、国航于5月1日联合推出深圳—成都、广州—成都“城市快线”。据民航资源网数据,4月底,按实际运量统计,国航在四川的市场份额是37%、川航25%、南航14%、东航12%。

  “东航有点向国航捣乱的意思,国航在哪我们也去哪。”东航一高管私下透露。

  东航战略的转变源自业绩的好转。去年,东航不仅实现扭亏,还赚得净利润5.4亿元。东航董秘罗祝平说:“还是因为合并协同效应,主业也有所恢复,正好要开世博会,会放大这个效应。”

  “最近我们见了很多投资者,都是越来越看好东航了,而且很多机构投资者卖了国航的股票来买东航的股票。东航在这个时点先做完了合并,再赶上世博会,今年的利润会让大家想象不到。”罗祝平对记者说,“上航浦东浦西的中转更完善了,地铁通到机场了,把浦东虹桥连接起来。还有虹桥机场的扩建,这些可以使重组效果扩大。”

  而民航学院一不愿具名的教授说:“东航设立四川分公司,不是个理智的做法,四川和东航已有的云南分公司,市场覆盖接近,盈利未必很好。仅能理解为三大航互相挖墙脚,恶性竞争。” 

  国航目标进入世界前十  

  刚刚公布的一季报显示,国航盈利20亿元,南航、东航分别盈利14.19亿元和7.7亿元。

  恢复过来的三大航,第一件事就是买飞机和占地盘。去年12月到现在,国航、东航、南航都宣布将引进16-20架新飞机,新一轮的竞争热点集中在上海、武汉、深圳和四川。国航成立了武汉、上海分公司,加上控股深航,已经深入东航、南航的传统阵地华东、华南。

  10年前,当李家祥刚任国航董事长时,面对国航两年亏损的困境,他提出“在人数上不跟别人比员工多少,在机队规模上不比飞机多少,不比航线多少,不求占有多,但求消化好”,经历了8年的快速发展,国航开始调整战略,通过收购扩大规模。

  孔栋执掌国航后,国航继续高歌猛进。“在2007年冬天和家祥同志交接的时候,我感觉国航已经走到了它的巅峰期。”时隔两年多,孔栋用高处不胜寒描述上任伊始的忐忑。果然上任第一年,金融危机袭来,国航燃油套保遭巨额浮亏,面临空前挑战的孔栋逆流而上,寻找更好的投资扩张机遇,一年间扭亏为盈,赚得50亿元利润。

  孔栋计划至2012年间再接收96架飞机,并增加50%资本投入实现机队更新换代。4月29日,国航股东大会通过了65亿元的增发方案,这给孔栋的150亿元投资计划提供了保障,控股深航后,国航借此完善全国航空网络的布局。孔栋正使李家祥为国航设定的目标越来越近:2010年中航集团运输主业将进入世界前10强。  

  大中华航空联盟构想  

  “南航、国内航线很多,但国际市场被国航东航和香港夹击,国内高铁的冲击对南航也比较大。”一位航空公司高管对记者说。在危急的形势下,南航董事长司献民最近最得意的事,莫过于成功推荐东航加入自己所在的天合联盟,“蜀吴”联盟至此形成。

  但东航不承认是在和南航搞联盟,罗祝平告诉记者,这完全是个自由选择。民航干部管理学院副教授邹建军则认为,东航进入天合联盟还是有战略上考虑的,本来上航已经在星空联盟,东航进入星空联盟顺理成章,而现在却要逼上航退出。东航加入天合联盟,香港国泰航空又在寰宇一家,三大联盟在中国市场短兵相接。

  国内专家也认为:“从三大航互相渗入对方传统基地来看,三大航过度竞争已经出现,未来的并购重组也可能发生在三大航之间。”

  但这和李家祥超级承运人构想还有距离。他认为:“国内民航业应通过重组、兼并、整合等方式,让中国超级承运人横空出世”,借助目前国航已与香港国泰航空公司有相互交叉持股的关系,加上澳门航空公司的力量,一起积极发展与台湾的航空公司的合作,待时机成熟后成立“大中华航空联盟”。

  巧合的是,刘绍勇在来到东航之前,就曾撰文称中国应该打造一家强大的航空公司以和国际巨头抗衡,这和李家祥超级承运人构想不谋而合。(摘自《时代周报》 孙中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