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资源富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0-05-25 10:45:09 点击率:]

  攀西地区是世界少有的资源富集区,是我国优势资源开发的重点地区。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与生物资源,富甲天下的水能资源,高度富集的矿产资源,绚烂多彩的旅游资源,造就了攀西地区产业集聚和经济高速增长的独特潜能。“十一五”期间,攀西地区优势资源开发进入整体突进、有序开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金沙江、大渡河和雅砻江流域的瀑布沟、溪洛渡、向家坝、锦屏一级和二级五大电源点逐步开发,攀钢三期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特色农产品和生物资源开发逐步显现规模优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对攀西资源开发史而言,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新阶段;对攀西地区区域发展而言,预示着一个持续快速增长新时期的到来。

  《攀西新跨越》涉及产业体系构建、空间体系优化、发展瓶颈突破、和谐社会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为攀西地区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战略资源科学开发与整合,传统资源型产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资源节约型工业、环境友好型旅游业和服务业跨越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攀西新跨越》一书内容全面、资料翔实

  该书在攀西地区“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分别对空间结构特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并对攀枝花市区和凉山彝族自治州进行了区情分析。

  该书认为,从攀西地区空间特征来看,人口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均衡性非常显著,各县(市区)的人口密度相差较大;城镇呈交通主轴线状分布;交通轴线受地形的影响较大,以纵向交通轴线为主,且运输方式主要为公路和铁路运输,水运极少;矿产资源集中分布在攀枝花市-西昌市之间250公里的成昆铁路沿线,水能资源主要集中于金沙江、雅砻江两大江河的中下游河段,旅游资源的组合较好,但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色;产业空间布局结构处于明显的非均衡发展状态。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关键。《攀西新跨越》一书细致考察了攀西地区资源禀赋和开发现状,分析了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化为现代特色农业、资源节约型工业、环境友好型旅游业和服务业的途径和重点。该书提出,攀西地区发展特色、立体、生态农业前景广阔,可以形成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商品粮基地、轻纺工业原料基地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水能资源高度密集、可开发量大,可选坝址多,淹没土地和移民量相对较小,可以成为全国最大的水电产业基地和重要的能源后备基地;钒钛、稀土、铅锌、铜等优势矿产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较大影响力,可以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化钒钛钢铁产业基地和有色金属产业基地、西部重要的新型矿业经济区;自然景观丰富、类型齐全,民族风情浓郁、人文景观特色鲜明,可以成为西部重要的冬季阳光旅游胜地和旅游目的地。

  除此之外,该书还提出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以攀钢等大中型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为主体,以区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依托,以重大科技专项为载体,以中介机构为纽带、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以制度创新和政策法规为保障,建立富有特点的区域创新体系。并提出攀西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整合资源,突出产业特色,实施资源本地化战略,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坚持统筹协调与分类指导,推进安宁河流域县市率先发展,重点扶持贫困县和民族地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立足工业集中区和产业集群,加速县域新型工业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沿交通干线和安宁河流域发展带状城镇群,发展一批特色鲜明、适宜居住、集聚发展的小城镇,推进农村城镇化;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县域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水平。  

  二、《攀西新跨越》一书研究过程很有特色

  《攀西新跨越》在体系设计,数据搜集、整理、加工和分析,问题切入的角度和论证过程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全书的研究过程详尽且富有特色。

  一方面,该书把攀西地区资源整合、高速增长问题,纳入区域经济系统中,从整合优势资源、构建特色产业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城镇体系,克服瓶颈制约、构建和谐攀西三个方面入手,系统研究了“十一五”期间攀西地区发展问题。

  全书从区域经济系统观出发,找准攀西地区发展的突破口,抓住统筹城乡、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机遇,明确提出了攀西地区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即加快资源整合、力促结构优化,构建以水电、钒钛钢铁、特色农业、旅游四大产业为支柱,新型工矿业集群和环境友好型服务业为支撑的特色产业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城市功能,壮大县域经济,完善城镇体系,优化空间结构,建设独具攀西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攀西城镇密集群;突破基础设施瓶颈,着力自主创新,扩大开放合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攀西建设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和谐发展、生态环境良好的财富区域、和谐区域和宜居区域。

  全书各章紧紧围绕这一基本思路展开,主题鲜明,脉络清晰,环环相扣,重点突出。

  另一方面,《攀西新跨越》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大量运用空间理论和方法,注重从分析中得出结论,其研究过程充分体现了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学科的研究特色。

  例如,该书为了深入揭示攀西地区的空间特征,从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即包括节点及节点体系、线、面三方面的空间进行分析。以攀西地区22个县级单位为对象,统计分析了县市(区)人口密度、非农人口密度,攀西与全省、其他经济区公路密度比较、城镇发展轴线、经济总量、经济密度等指标,进而得出攀西地区人口空间布局及其特征、城镇空间布局及其特征、交通体系空间特征、资源空间布局及其特征、产业空间布局及其特征等一系列结论,并对其经济布局与人口分布均衡性、人口与资源环境空间协调性、区域空间结构合理性进行评价。

  又如,该书在攀西地区工业发展部分,充分运用产业经济分析方法,从所处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演进态势、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工业二元结构、工业门类等涉及产业结构、产品链、产业链的方面,对攀西地区工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统计分析了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流域各支流水能资源,钒钛产业规划项目库,构建了钢铁产业、有色产业、电冶化学产业、建筑及建材工业、现代农业和绿色产业等集群结构,提出传统资源型产业向资源节约型工业转化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