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中国经济究竟“热”还是“凉”
[发布时间:2010-06-26 09:17:44 点击率:]

中国是一个大国,其经济就像是一艘巨轮、巨列,而不是一辆小轿车。舆论不能一会儿喊快,一会儿喊慢,一有风吹草动就手忙脚乱,反而可能失手翻车。  

  日前,社会上又有经济紧缩之声。持紧缩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房产销售量逐月萎缩;汽车的产能增加,销售逐月下挫;钢材产能增加,而库存增加,价格下降;货币出现紧缩;出口量增加但效益下降等。

  笔者认为,对于中国经济是否真正出现紧缩不能仅凭一时的数据作出判断。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是由于紧缩政策所致还是结构盘整所致尚需观察。

  今年以来,面对去年天量的刺激计划和贷款规模,加上今年元月份超过万亿的贷款量,很多人担心过度刺激会引起资产泡沫,引发通胀,以至于资产膨胀之声此起彼伏,呼吁遏制投资,要求紧缩货币政策,打压房地产。政府也连续出台了一系列严厉的调控政策。

  在出台一系列严厉的调控措施的情况下,再现紧缩声音也不足为奇。几十年来,中国经济总是在这种“热热冷冷”、“松松紧紧”的反复中摇摆。笔者多次声言自己对中国经济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近20年来,笔者始终反对中国经济过热的看法和声音,至少在今后10至15年之内,笔者仍然坚持这样的观点。

  中国是一个大国,其经济就像是一艘巨轮、巨列,而不是一辆小轿车。舆论不能一会儿喊快,一会儿喊慢,一有风吹草动就手忙脚乱,反而可能失手翻车。中国的经济问题,必须从更长远的视角来观察,才能够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才不会经常出现手足慌乱的现象。

  当前有两种倾向,发达国家害怕通缩,新兴国家害怕通胀。其实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主动力。而像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在很长时间内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是投资而不是消费,而只有在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投资拉动后才会最终实现投资向消费的转化。

  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最大的问题是不平衡,这一点笔者已阐述多次。不平衡的集中表现是,不到1%的人占有超过40%的财富,不到1%的城市使用了超过30%的金融资源。因此,时常的局部“过热”会不断表现出来。这种表象会经常迷惑人们的眼睛,会让许多“经济学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中国的宏观调控必须从长远着眼,否则总会造成反复。不能深刻了解中国经济的市场究竟有多大,不知道很多地方还很落后,不知道中国的绝大多数人还很穷,就只会拿日美的情况来解说中国经济,只会把目光盯住银行的贷款和北京上海的房价来判断中国经济。

  (摘自《经济参考报》赵海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