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以“解放”析解晋商文化
——大型说唱剧《解放》在郑州隆重演出
编者按:思想有多远,发展就有多远。大型说唱剧《解放》呈现出三晋大地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民俗民风,在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转型和跨越的大道上劲跑的晋商,在剖析先辈留下的文化深意之时,也开始了对新型文化的探索,并与之融会。
□ 李晓芳
在这次新晋商(河南)大会暨世界晋商共建中原经济区高层峰会召开期间,其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全体与会人员观看大型山西说唱剧《解放》演出。《解放》是一个怎么样的剧目呢?
说唱剧《解放》是国家一级导演、总编导张继钢继《千手观音》之后打造的又一部经典舞台巨制。全剧以“裹脚”为故事主线,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凄美爱情,表现了人性和社会的解放。
该剧为国内首部说唱剧,以说唱的形式来推进故事情节,融合了说书、舞蹈、民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巧妙地把山西地域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用《看秧歌》、《想亲亲》、《樱桃好吃树难栽》、《桃花红杏花白》等10余首经典的山西民歌和蒲剧唱段,贯穿情节、连缀故事,成为浑然一体的戏剧成分,贴切自如,天衣无缝。
据了解,由山西戏剧职业学院与国家大剧院联合出品的《解放》,从2009年9月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至今,已在全国演出100余场。在创造新世纪中国舞台艺术奇迹的同时,这部被观众称为“催泪的山西芭蕾”,又带给观众什么?它和晋商文化又有着怎样的关联?
《解放》借助于一双“小脚”,为观众描写了女性在身体、社会行为、生命境遇,以及精神世界被束缚、被压迫、被扭曲的历史。同时,以“脚”为切入点,歌颂了女性由脚的解放,而带来的生活、生命及精神世界的解放。
《解放》呈现给观众的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艰辛历程和生生不息的前进动力;是三晋大地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民俗民风。它以独特的视角讴歌了解放的伟大意义,以鲜明的风格彰显了民族精神的强大活力。
今年8月24日,张继钢在国家大剧院新闻发布厅向中外50余家媒体介绍《解放》一年来演出情况时说,首演时就提出《解放》要唱响全中国,小脚走遍全世界。一年后,这句话已被实践证明。
张继钢说,目前,《解放》正在紧锣密鼓筹备港澳台地区及国外的演出。《解放》创造了中国舞台艺术的奇迹,在祖国大江南北演出的盛况,验证了《解放》雅俗共赏。
相关链接
观·众·点·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大型山西说唱剧有三个特点。第一,体裁有创新,用说书的方法把唱和舞串起来,这样从艺术形式上既看到了评书,又听到了歌,还看到了舞,这种体裁还是有创新的;第二,题材比较新颖,由小及大,引喻深刻,从脚的放开,脚的解放,引喻妇女的解放,思想的解放,思想内涵比较深刻;第三,舞蹈、歌曲都比较优美。
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大型山西说唱剧《解放》深刻启示我们,解放思想具有先导性,思想上的裹脚布解不开,现实中的裹脚布更解不开。思想的大门打不开,发展的大门也打不开。思想有多远,发展就有多远。在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再次吹响解放思想的冲锋号,冲破一切影响和制约我们发展的思想心结和体制障碍,在转型和跨越的大道上劲跑。
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一年百场演出!《解放》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解放》作为国内首部说唱剧,有着深刻的思想性,从微观视角折射时代的波澜变迁,揭示了人类解放、社会进步的宏大主题。
剧作家梁枫:看《解放》,我联想到了《天鹅湖》,但这绝不是西方芭蕾,而是地地道道的山西特产。《解放》呈现给观众的,正是众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一个崭新艺术形式。
评说ⅠPing Shuo
三大精神
晋商之魂
明清山西商人称雄国内商界五个多世纪,他们的成功,就在于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自觉和不自觉地发扬了一种特殊精神,包括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群体精神,我们可以把它归之为“晋商精神”。这种精神也贯穿到晋商的经营意识、组织管理和心智素养之中,可谓晋商之魂。
进取精神
清人纪晓岚说:“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归纳妇。”这就是说,事业不成,甚至连妻子也不娶。可见山西人是把经商作为大事业来看,他们通过经商来实现其创家立业、兴宗耀祖的抱负,而这种观念正是使其在商业上不断进取的极其巨大的精神力量。
有许多山西商人就是靠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大业。
敬业精神
晋商的敬业精神,也是常为人所称道的。敬,原是儒家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指一种思想专一、不涣散的精神状态。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在封建社会中,传统的观念是重儒轻商,故四民中以士为一等,商为末等。但明清山西商人却认为商和士农工是同等重要的事业,都是本业,同样要敬。晋人摒弃旧俗,褒商扬贾,以经商为荣。
群体精神
山西商人在经营活动中很重视发挥群体力量。他们用宗法社会的乡里之谊彼此团结在一起,用会馆的维系和精神上崇奉关圣的方式,增强相互间的了解,通过讲义气、讲相与、讲帮靠,协调商号间的关系,消除人际间的不和,形成大大小小的商帮群体。
群体精神是经商活动中业务扩大与商业竞争的需要。随着山西商人活动区域和业务范围的扩大,商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于是山西商人从家族到乡人间,逐渐形成“同舟共济”的群体。
(李文)
山西商人行走无疆
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
晋商可以追溯到隋唐之间的武士貜,武则天之父。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时,木材商人武氏从财力上大力资助,李渊父子就是凭借当时天下最精华的太原军队和武氏的财力开始夺取全国政权。建国后,武氏被封为国公,地位等同秦琼、程咬金等。可以想象李渊父子当时从武氏那里得到多少财产,而武氏也从他最初聪明的政治投资中得到了巨大的回报。其后还孕育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武则天。
山西祁县东观镇乔家堡乔氏家族,则是晋商的杰出代表。祁县乔氏,是清末民初全国闻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在山西封建商业资本中具有很大的代表性。乔家从清代乾隆初年创业,不惮劳苦,惨淡经营,经过几代人的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终于留下了一段“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佳话。乔氏凭借包头这块发样地,进而垄断、操纵了内蒙市场,并陆续将其商业字号延伸扩展至平、津、东北,直到长江流域。极盛时期,国内各通都大邑几乎都有它的字号,且独领风骚200余年。
乔家开办的票号,是近现代中国最著名金融机构之一,并创下经营时间最长的纪录,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完美谢幕。据有关资料估算,乔家财产最多时高达数千万元。无论财富积累、社会影响,还是对文化的贡献,以乔致庸为代表的山西乔氏家族,都可毫无争议地进入中国名门望族之列。
山西商人的活跃,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到明代(1368年-1644年)已在全国享有盛誉。清代(1644年-1840年)初期,山西商人的货币经营资本逐步形成,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从南自中国香港、加尔各答,北到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莫斯科、彼得堡,东起大阪、神户、长崎、仁川,西到塔尔巴哈台、伊犁、喀什噶尔,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迹。
当时中国从陆路对俄贸易最早最多的是山西人,在莫斯科、彼得堡等10多个俄国城市,都有过山西人开办的商号或分号。在朝鲜、日本,山西商人的贸易也很活跃。
(李文)
晋商大院 窥商界五百年兴衰
那些显赫一时的晋商家族,当年无一不在不遗余力地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营建一个归宿,使今天的人们可以最直观去感受晋商文化。目前,在全国比较出名的五座晋商大院分别是:
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
乔家大院是最早修复开放的一座晋商大院,更因为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而蜚声海内外,几为晋商大院的代名词,甚至连许多从未到过山西的外地人也知道:“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专家们称:乔家大院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乔家大院历经三次大规模兴建、扩建始成今日格局,时间跨度长达160余年。乔家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为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共313间房屋,整个大院的布局为双喜字造型,又称在中堂。
乔家大院内,有四块牌匾颇为引人注目,它们是李鸿章亲自书写的“仁周义溥”、山西巡抚丁宝铨受慈禧太后面谕赠送的“福种琅环”、民国十六年祁县昌源河东三十六村送给乔映奎的“身备六行”以及傅山先生手书的“丹枫阁”匾额。
渠家大院——晋商文化博物馆
坐落在明清之际经济繁荣,富商云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东大街33号,人称“渠半城”。渠家祖先以行走于长治、祁县之间的“货郎挑”起家,到清朝乾嘉年间发展成为晋中八大富户之一。
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的电视连续剧《昌晋源票号》即是根据渠家的故事改编,片中反映了三晋源票号的经营以及渠源浈、渠本翘父子在思想、观念上的激烈冲突。
渠家在祁县古城东半城建有十几个大院,千余间房屋,占地3万多平方米。
渠家大院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内分8个大院、19个小院、240间房屋,大院内建有山西民宅中最大的戏台与戏园。渠家大院目前被开辟为晋商文化博物馆,以七大系列28个展室向游客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晋商的发展与衰落历史。
申家大院——长治显赫家族
山西人如果不知道申氏家族,那就等于不懂山西的厚重历史,申氏在明初从潞城县天贡村迁入南村,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迁入中村定居。自始祖申十三开始,至今已繁衍到第二十一代。申家最旺盛的时期在第七、八代之间,其后至嘉庆末年(公元1814年)开始衰败,从兴盛到衰败大约270年。
王家大院——三晋第一宅
静升王氏祖籍琅琊(今山东胶南),后西迁至山西太原。南宋初年,族人王实由太原南迁至灵石县峪滩村。到清中叶,王家便由原来的平民百姓发展成为居官、经商、事农综合型的名门望族。王家大院包括东大院、西大院和孝义祠,总面积34650平方米。
王家大院的建筑技术、装饰技艺、雕刻技巧鬼斧神工,超凡脱俗,别具一格。这里的建筑群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绘画、书法、诗文熔为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称得上北方民居建筑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王家大院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称“三晋第一宅”。
常家庄园——中国第一儒商旧居
常家庄园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常氏家族鼎盛之际,拥有员工千余人,骆驼上万峰,独占中俄茶叶贸易的四成,在乾隆年间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富商。
从清代康熙年间开始,常家投入巨资营建宅院,经过200余年的修筑,常家建有宅院80多座,楼房50余幢,房屋3500余间,占地面积300余亩,规模之庞大,世所罕见。
(林 琳)
链 接
在河南的山西会馆
河南是山西商人向南之首域,返乡之终站,明清两代仅平顶山附近就建有十四五座山陕会馆,只不过,仅剩汝州、郏县两座保留至今。即便大量消失,河南省仍是现存山西会馆最多的区域,境内有号称天下第一会馆的社旗山陕会馆、开封山陕甘会馆和洛阳潞泽会馆。
从晋城到洛阳大约120 公里,洛阳有两座山西会馆:潞泽会馆和山陕会馆,两馆相隔不足一公里。潞泽会馆又称东会馆,山陕会馆又称西会馆。
开封山陕甘会馆有“三绝”,木雕、砖雕、石雕,是清代雕刻艺术珍品。
然而,这些居于城市的会馆,远没有位于豫西南社旗县的山陕会馆知名和重要。社旗原名赊旗,南上的货物在此转入陆运,北下的货物在此转为水运,是万里茶路重要的中转站,有“南船北马,总集百货”之名,成为当时国内四大商业名镇之一。山陕会馆从乾隆时开建,山陕两地商人“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耗费白银数百万两,单是一座春秋楼,竟达70万两。春秋楼毁于捻军之乱,据传,大火烧了几天几夜,四五十公里外的南阳人都能看到烈焰。
上一主题:个性“定制”的大众营销
下一主题:重振雄风 新晋商启动复兴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