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 刘和鸣 彭 云 张家安/文 彭云/摄影
作为在中国白酒行业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国有企业,国酒茅台始终不渝地秉持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发扬民族传统产业、光大民族品牌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确立了“爱我茅台,为国争光”的企业精神,并将“为国争光”作为一种追求,作为一种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好载体和有效途径,围绕“立足国酒,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完美人生”的员工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员工身体力行,关爱社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努力为促进社会和谐作贡献,不断提升企业道德水准。
坚持发展壮企:
增强担当社会责任实力
谋求企业经济实现高速、稳定、优质、持续增长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是国有企业最基本的责任。国酒茅台始终认为,一个企业,只有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税收,才有能力去履行和推动社会责任,才有能力解决就业、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茅台企业文化中,“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加快发展为国家作贡献”,是公司上下一致的共识;努力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在实现科学发展过程中,充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公司广大员工自觉的行动。
长期以来,国酒茅台依靠实施正确的品牌发展战略,不断赢得业界同行的尊重——1998~2009年,国酒茅台共实现销售收入(含税)595.79亿元,累计上缴税金228.56亿元,纳税额名列中国饮料制造业前茅,连续多年入选全国“纳税百强”企业。
从1999年至2009年,国酒茅台人均利税、人均利润由行业平均水平的5倍升为9倍。2009年,集团固定资产总量发展至41.12亿元,为1978年的408倍;总资产255亿元,为1978年的726倍;销售收入127.53亿元,为1978年的1809倍;利润62.72亿元,为1978年的10万多倍;利税90.71亿元,为1978年的3064倍左右。2008年,打造“百亿集团”的发展目标提前两年实现;2009年茅台酒产量达到2.3万吨,同时创造了占全行业19%的利税、12%的税金的优良业绩。
坚持质量立企:
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茅台酒是我国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在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尊为中国的国酒。茅台人清醒地认识到:茅台酒之所以能起重要作用、能独享无数的荣光、能打动和留住消费者,是因为她禀赋上乘的品质。
一直以来,公司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品牌为灵魂,高度重视质量和食品安全,坚守质量生命线,稳步推进“质量兴企”战略,牢固树立“崇本守道,坚守工艺,贮足陈酿,不卖新酒”的质量文化理念,始终坚守茅台酒质量品质,始终恪守茅台酒传统工艺,坚持“产量服从质量,成本服从质量,效益服从质量,速度服从质量”和“控制产量、控制销量、控制价格”的原则,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严抓食品安全问题,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员工人身安全、生产环境安全。编写《质量、食品安全卫生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一览表》,定期对生产作业场所的危险源、环境因素和食品安全危害进行更新识别。逐年加大对原料基地的资金投入,打造茅台酒生产“第一车间”。仅2009年就投入建设资金1100多万元;加大原料收购的监管,确保原料质量;加强茅台酒生产工艺的监督检查、跟踪和分析,加强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盛酒容器、水质、曲药、轮次酒、半成品和成品酒的检评,确保茅台酒及系列产品质量。
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推广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及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质量管理、企业管理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运行过程中互相补充和促进,形成了独具茅台特色的质量文化管理体系——“以质求存,继承创新”,即严格遵循茅台酒传统生产工艺,始终恪守一年一个生产周期和“贮足陈酿,不卖新酒”的理念,长期陈酿,精心勾兑,确保茅台酒品质,牢牢捍卫“质量生命线”。企业先后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奖”、“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三十周年优秀企业特别奖”等荣誉。公司董事长季克良、总经理袁仁国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公司还充分吸取众多成功企业和失败企业的经验教训,在发展中不盲目跟风扩张,不盲目追求“第一”而不顾后劲,不因市场需求量大就忽视质量,而是统筹考虑发展的质量、效益和速度的协调统一,科学地处理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正确协调了“快”与“好”的关系,稳中求进,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确保了产品质量、规模效益、发展速度、发展质量的和谐统一。
“质量至上”已成为国酒人永远追求的目标和永续经营的主题,“品质上乘”已成为茅台人对广大消费者负责的承诺和对“高品位生活”的奉献。
坚持八个营销:
创新构建茅台发展模式
国酒茅台自全方位步入市场经济后,以一种少有的坚守与发展、理性与创新、责任与追求,推动着“茅台模式”的延续和升华,走出了一条靠自身积累滚动投入、具有行业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向世人展示了传统产业跨入市场经济后的美丽重生!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山西朔洲假酒案,给我国白酒行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也给刚刚步入市场经济的国酒茅台带来严峻的考验。到当年7月份,2000吨茅台酒的销售计划才完成30%,昔日车水马龙的茅台一时间变得“门可罗雀”。
痛定思痛。茅台人审时度势,转变观念,果断提出“以市场为中心,生产围着销售转,销售围着市场转,市场围着消费者转”的经营新思路,树立和强化全员营销理念,大刀阔斧地进行销售体制改革,组建茅台历史上第一支营销队伍,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真正参与市场博弈。年终盘点,不利局面不但被扭转,而且各项经济指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
12年的苦心经营,国酒茅台艰辛求索。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营销管理体制机制更加灵活,打假保知工作不断拓展,系列酒经销方式进一步改革,把以前靠各省、市、自治区的糖酒公司单一的销售模式过渡到设立全国总经销,并把传统的销售模式向电子商务的应用推广转变,形成了独步中国白酒业界的“茅台模式”。如今,茅台全国经营客户已达1373家,并在国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营销机构,销售片区也由最初的6个发展到31个。
12年的市场化运作,茅台人积极创新。牢固树立以市场和顾客为中心的理念,以不断更新观念的“突破性思维”,去主动迎合高速变化、高度不确定的市场,“文化酒”、绿色健康、高品位、“八个营销”等营销理念不断丰富和升华,营销方式和手段不断改进,产品结构更加完善,健康茅台、高品位生活等理念深入人心,全面提升了国酒文化的影响力和国酒品牌的软实力,使茅台酒由竞争行业的一般性产品变为相对有垄断意义的产品,极大地扩大了酱香型酒在全国的影响力,为促进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和贵州酒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价值分享:
让发展成果惠及利益相关者
在推进企业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才兴企,人企共进”的人才观,高度重视并积极平衡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
坚持用发展凝聚人心,坚持把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以有竞争力的待遇、持续的个人成长和多通道的事业舞台,为员工创造高品位的人生。构建和谐融洽的劳资关系,建立全面的社会和劳动保障体系,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等补充保险,切实为员工创造良好劳动环境。逐年提高员工收入,让全体员工共享企业发展的丰硕成果(2009年,公司本部员工人均收入达7.36万元)。注重员工的成长需求和个性发展,制定《人才强企》方案,有效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大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建立、健全行政职务通道和技术业务通道机制,鼓励员工自学成才和技术创新,拓宽员工成长的技术通道,目前,公司工人技术职称比例已达22.02%,远高于贵州省不到5%的平均水平。致力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把“爱我茅台,为国争光”的企业精神转化为员工投身企业建设的自觉行为,实现了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同步提升。2009年,公司获“全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先进单位”表彰;2010年,企业荣获“贵州省人才基地”命名。
争做高价值蓝筹股,以稳健的成长、诚信的回报赢得股东信任。“贵州茅台”2001年成功上市以来,始终坚持每年现金分红,到2009年已累计向投资者派付现金分红人民币48.51亿元,为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所募集资金的2.4倍,是中国白酒上市企业中分红最多的一家。
本着“真诚待人,实现双赢”的原则,茅台人把经销商、客户、供应商、消费者视为恩人和上帝。坚持“行动换取心动,超值体现价值”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工作,不断为顾客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分享”。凡是经销商、供应商、客户来公司,公司都要宴请他们,公司领导还要向他们敬酒,感谢他们。为扶持经销商、供应商的发展,构建稳定和谐、忠诚可靠的合作渠道,公司从2000年起设立“优秀经销商奖”、“挚爱国酒奖”、“风雨同舟奖”等,先后有1179人次的经销商受到表彰,2002~2009年用于市场建设、物流配送、渠道维护、忠诚度培养、表彰奖励共计6.67亿元;2003年以来,公司先后对40个优秀供应商进行了表彰,发放奖金104万元。
为解决农民增收难的全国性难题,又确保茅台酒有机原料的供应,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升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公司发挥企业主导作用,以惠农支农为抓手,积极引导当地农民种植有机高粱,加快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2005年以来,共投入2396.9万元加大原料基地的建设力度。从1984年起,坚持以远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的优惠条件收购本地的有机原料,仅此一项,2003年~2008年,就要多支付收购款1.6亿元,使当地的8万余户农民成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直接受益者。2008年至今,公司每年与当地政府各出资100万元作为风险保障基金,建立种植原料风险保障机制,切实降低自然灾害对种植农户带来的风险。2009年,高粱的收购价格从2008年的5.1元/公斤提高到6.2元/公斤,仅仁怀市高粱产值就达4亿元,农民人均增收300多元。
付出总有回报。长期以来,国酒茅台秉承“至诚至信”的社会承诺,把“恪守诚信”作为企业形象建设和经营之道,积极营造“酒香、风正、文明、和谐”的发展环境,呈现出一派员工积极向上、公司凝聚力不断增强、利益相关方忠诚度进一步巩固、企业欣欣向荣的良好态势。
坚持环境护企:
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步伐
茅台人十分珍惜和呵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独特的环境”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制定了“环境护企”战略和《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从规范自身行为做起,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管理制度和企业环境技术标准,积极推行和实施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工作。逐年加大环境保护软硬件建设力度,按照“彩起来、美起来、绿起来、亮起来、撑起来”的总体思路,加强老厂区环境整治和新厂区环境规划,厂区绿化面积达40%以上。近十年来,累计投入环保资金3亿多元。
茅台循环经济建设项目以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多层次循环利用为目标,以现代生物技术、环保技术为依托,运用自然生态规律和生物系统的方法,节能、清洁生产,再将生产茅台酒的废弃物作为原料,经生态处理后回到生态农业中实现资源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形成茅台酒产业和生态农业之间的横向耦合,将原料生产与白酒工业生产相结合,实现白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白酒行业内固废利用、产业链的延伸、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具有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根据规划,该项目预计投资14亿元,园区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生物转化茅台酒酒糟约12万甑,年产酱香型基酒9600~15000吨、有机肥约6万吨并将生产饲料蛋白、食用昆虫蛋白、食用壳聚糖等。
通过酒糟生物转化和资源化处理,为茅台酒有机原料安全生产创造了条件,形成了终端产品和原料之间的良性循环,为贵州省农产品加工业按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实现起到示范作用。2010年9月3日,第一批建设项目建成投产。
坚持文化扬企:
精心塑造国酒文化品牌
长期以来,国酒茅台始终坚持“弘扬国酒文化、追求创新卓越”理念,全面深入发挥“文化扬企”作用,努力培育特色茅台文化。
不断对企业文化理念进行提炼和升华,三次修改完善企业文化理念系统,进一步挖掘茅台文化的底蕴,丰富茅台文化内涵,提升茅台文化品位,构建完整体现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企业文化体系:把“以质求存,以人为本,恪守诚信,继承创新”作为核心价值观,把“绿色茅台,有机茅台,健康茅台,世界最好的蒸馏酒”作为产品定位,坚持“崇本守道,坚守工艺,贮足陈酿,不卖新酒”的质量理念,制定了“健康永远,国酒永恒”的企业愿景。企业整个理念体系将“质量”、“文化”、“继承”、“创新”贯穿其中,赋予企业文化理念更加丰富的内涵,并作为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依据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在原料基地建设、生产管理、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到售后服务等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和利益相关方传播国酒文化,拓展茅台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
坚持“酿造高品位的生活”的企业使命,在选择经销商和供应商时,始终把“经营诚信、价格诚信、质量诚信”作为第一尺度和标准,积极倡导诚信文化,并以此引导利益相关方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以达成共识、寻求共赢。
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制定颁布《员工手册》,编辑出版《企业文化故事集》,开展企业精神大讨论,精心制作企业文化理念宣传片滚动播放,充分利用宣传媒体以及各种竞赛活动宣贯企业文化理念,使企业精神和文化理念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巨大力量,推动国酒事业不断进步。
《茅台酒报》、国酒电视台《国酒新闻》、《国酒书画》、《世界之醉》等传媒不断提升品位质量,成为传播国酒文化的主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深入,思想政治、企业党建等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四个文明”建设均得以大幅提升,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种自下而上的归属感和满足感。企业先后荣获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双拥’先进单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贵州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贵州省品牌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
坚持奉献社会:
彰显优秀企业公民形象
按照“促进多方发展,打造和谐茅台”的价值理念,茅台人确立了“立足国酒,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完美人生”的员工价值观,遵循“立足茅台,奉献仁怀,厂市同心,共谋发展”的工作理念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与合作,为地方保增长、维稳定、促发展、惠民生发挥主力军作用。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1998年~2009年,国酒茅台向贵州省困难企业送温暖,为残疾人保障基金、慈善总会、见义勇为基金捐款,开展党建扶贫、希望工程、春晖行动,支持社区建设、参与修建公路等共出资3.09亿元,支持社会文化体育事业和国防事业1.48亿元。2009年,捐资2191.6万元人民币成立以“汇聚爱心,汇聚善心”为宗旨的“心基金”,定向扶助6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救助孤儿和贫困家庭,建设中国特色的捐赠文化。
为解决因征地而失去基本生产资料农民的后顾之忧,国酒茅台对征地对象不是简单地给予经济补偿进行安置,而是把符合用工条件的,一律招录为公司员工,开展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文化、提升素质。1998年以来,共解决征地农转非2443人的就业,从而使他们过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
同时,公司通过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加快自身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1998年以来,共增加就业岗位12000多个,为缓解地方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大作用。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建立国酒茅台全国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公司还招聘社会大学生182名、安置退伍人员51人、接收地方政府推荐劳务合同工470多人。
对地方政府,国酒茅台始终遵循“立足茅台,奉献仁怀,厂市同心,共谋发展”的理念,加强与地方及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努力实现双赢。坚持“立足国酒,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完美人生”的员工价值观,各基层组织深入开展“万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活动,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四在农家”新农村建设;以“员工互助合作基金”、“115国酒员工爱心基金”、“党员互助基金”、“党建扶贫”、“春晖助学”、“国酒人助学基金”、“菁华基金”等为载体,广泛开展“四联四帮”活动,切实为员工群众办实事。各基层组织细化活动任务,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广大员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自觉帮扶、自觉行动,积极投身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1998~2005年,国酒茅台各基层单位组织捐赠363次、捐款金额768.3万元;2006~2009年,公司各基层组织自发开展的捐资助学、党建扶贫、修水池建饮水工程、“城乡支部手挽手”帮扶活动有418次、捐款捐物1615.73万元,彰显了国酒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情怀。
面对西南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旱情,公司党委、董事会及时下发《关于积极参与全省抗旱救灾工作的通知》,向全公司发出“献爱心、助抗旱”号召,同时向贵州省慈善总会和仁怀市“抗大旱、保民生”活动捐款260万元、100万元;茅台集团习酒公司向云南、贵州灾区捐款250万元;国酒茅台各地经销商和片区营销人员为云南旱灾捐款51万元。公司党委领导亲自带队到受灾严重的仁怀市喜头镇、仁怀市鲁班镇星河村和茅台镇太平村、习水县桃林乡了解灾情,把春耕需要的有机化肥和灌溉用水送到农户家中;公司48个基层党组织、12000多名员工积极响应,踊跃开展抗旱救灾工作,修建人畜饮水工程,送饮用水,捐款、赠送有机肥和生产生活物资等,抗旱扶贫两不误。不完全统计,2010年上半年公司各基层单位开展抗旱扶贫项目30多个,结对帮扶36个村(组),组织抗旱及扶贫捐款396.826万元。2009年,公司荣膺“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作为白酒行业唯一上榜企业,公司连续5年跻身《财富》“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全明星榜。
国酒茅台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充分体现了“爱我茅台,为国争光”、“立足国酒,奉献社会”的企业价值理念和文化取向,不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良好声誉,还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美誉度,使企业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发展后劲。
国际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有一句名言:企业首先是做得好,然后是做好事。履行责任、创造价值是每一个企业公民应尽的义务,需要脚踏实地从点点滴滴做起,而非短时间的跨越增长,或者偶尔的慈善“作秀”。国酒茅台将继续恪守“至诚至信”的社会承诺,坚守质量诚信、经营诚信、价格诚信等价值理念,为实现企业、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而不懈努力!
上一主题:策略研讨会:小措施 大收益
下一主题:百年老字号全聚德推出新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