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在薄煤层开创世界一流
[发布时间:2010-12-30 14:03:31 点击率:]

  

  □ 华德民 刘敏之

  

  [一]

  每一块晶亮的煤,都闪耀着七彩的光芒;每一块晶亮的煤,同时闪耀着的还有矿工的汗水,闪耀着矿工为摆脱恶劣的工作环境所进行的科技创新的光辉。

  双膝跪地,两手前伸,蜷伏着身子,扒着满是煤渣的底板,在钢铁和岩石之间,矿工向着采煤工作地点爬去。这是在高度不足1米的炮采薄煤层工作的矿工特有的前行动作。

  在这样的工作条件下,工人们不得不由“直立行走”改为用膝盖“爬行”。就算是不做任何事,单单在岩石上跪一个小时,普通人也很难承受,更何况是在打眼放炮、支柱回支柱、清煤攉煤的负重状态下,工作强度、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投产于1989年6月的杨村煤矿,在所开采的16上、17煤层均为薄煤层矿井,所采用的就是打眼放炮、人工攉煤。

  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薄煤层原煤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4左右,可伤亡人数却占总伤亡人数的2/3,其中放炮和顶板事故占事故的80%。很明显,薄煤层采煤的危险性之巨大。

  刘宝富,这位在薄煤层上干了30多年的区长说:“薄煤层事故率很高,最难的就是顶板管理和放炮管理,弄不好就会出事。一个人在面上跪着要攉十几吨煤,还要回柱支柱,工作量太大,人员一疲惫就容易违章,违章的现象多,发生事故的概率就高。”

  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现场操作的安全系数?“首先要解决运输和支护的问题,然后解决最困难的机采。只有安全生产和煤炭输送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才能谈到采煤机的问题。”本着先易后难的思路,杨村人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二]

  “没有现成的设备可以使用,咱们只有结合实际进行改造。”2006年9月,时任杨村煤矿生产副矿长程晓之与准备一区区长刘宝富等人在调研了枣矿集团滨湖矿两柱掩护式支架之后,眼前豁然开朗。如果把这套支架的行程再降低一些就能够安装在杨村煤矿,这样顶板事故就基本可以杜绝了。于是,在随后的工作中,杨村矿与集团公司机厂首先对支架进行了改进。

  杨村矿薄煤层主要有16层17层及部分18层煤,煤层厚度从0.8米至1.4米不等,局部含有硫化铁结核,f值高达11。对于这种煤层的开采,使用机采落煤方式难度巨大。杨村矿所采用的双伸缩立柱辅助机械加长段结构,既增加支架的调高范围,又保证立柱足够的支撑效率;采用特制小底阀结构,缩短立柱总长,减小立柱倾角,从而提高了支撑效率;控制方式采用液压邻架先导控制与成组定量控制相结合;推移框架及顶梁前端均采用板式结构,最大限度减小构件厚度,增加了过人、过机空间。

  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液压支架的研制试验成功,开创了集团公司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的先河。200多个日日夜夜,几十次论证、调研、走访,在集团公司、煤业公司主要领导负责人的大力支持和启发下,该支架于2008年初设计完成并开始了样机制作,并顺利通过样机试验取得煤安证——这标志着含硫化铁硬结核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液压支架研制项目已向成功迈出了一大步。2008年底,第一批薄煤层ZY2600/6.5/16型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在杨村煤矿开始下井使用。

  杨村矿专门抽调综采工区、原采煤一区生产骨干和具有较高学历的新招职工组成采煤二区。综机大拿袁洪东、薄煤层采煤能手马小光分别担任工区区长和党支部书记。

  为保证这支新队伍能够尽快操作新设备、掌握新工艺,杨村矿特别邀请了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分期分批地对采煤职工和业务部门所有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

  矿党委书记李庆良亲自安排,成立了新工人岗位职业道德专题教育领导小组和形势任务专题教育领导小组,分头行动,开展有效的思想教育引导和发动,提高了新工人出勤率,留住了新生力量,坚定了全矿干部职工冲击薄煤层机械化高地的信心和决心。

  

  [三]

  技术创新和改造紧锣密鼓地推进:改进运输机传动部布局,由上置改为下置、平行布置改为垂直布置;加大运输机中双链链间距,弥补采煤机过煤高度不足缺陷;探索实践液压采煤机遥控操作;采用液压先导控制阀、成组定量推移技术进行支架操作;运用建模仿真技术,以采煤机为工程对象,进行多领域建模与协同仿真;增加摇臂行星轴直径,提高摇臂调高液压系统安全压力等……每一个细小环节的改进,每一项关键技术的突破,每一个设计理念的更新,无不凝聚着参与人员的智慧和汗水。这是团队的力量,汇集了集团公司公司领导、项目组、设备制造厂家家、高校院所等单位部门技术人才的聪明才智。面对共同的梦想,他们勃发涌动着争做国际领先的激情,创造了奇迹。

  张建鹏,杨村矿机电科原副科长、现综机办主任,是工艺参数优化与测试小组和工作面设备配件保障小组成员。他累计参与到设备厂家实地考察验收10余次。现在谈及此事,他仍记忆犹新。他说工作很忙,头绪很多,晚上经常睡不踏实,满脑子都是设备的数据参数,最害怕的就是夜里接电话,不是担心被铃声吵得睡不着,而是电话那边的新问题没办法解决让人睡不着。

  改进后的支架体积小,灵活性高,可采最低高度为0.9米,最高可达2米,适于平均厚度为1.3米的薄煤层开采。72组支架安装在4601工作面之后,采用炮落铲装的生产工艺,很快就彰显了巨大的威力,两柱掩护式支架的试验投用,标志着这个矿薄煤层开采支护技术手段发生了质的飞跃。

  杨村矿创新团队针对煤层中的结核体的特性,认真研究其剥落机理和矿压显现规律,研究采煤机的破岩能力,优化滚筒参数;针对薄煤层工作面空间狭小状况,研究液压支架、采煤机、刮板运输机三者的技术参数和配套关系;针对煤层薄、采高小、滚筒直径小,采煤机装煤效果差的实际,研究提高刮板运输机铲装煤能力;针对高产开采割煤刀数多,职工跟随采煤机来回爬面,劳动强度大的现状,研究出采煤机自动分段遥控技术、分组分段作业生产工艺、采煤机自动定位和记忆割煤技术,极大地降低减轻了薄煤层工作面支架工和采煤机司机长时间匍匐爬行对身心健康造成的损害。

  正是凭着这个团队成员的辛勤努力,这个矿单个薄煤层工作面年产达到了60万吨,与相同条件炮采工作面相比,年生产能力提高2.18倍,效率提高4.43倍。这一重大成果,改变了兖州矿区40多年老薄煤层炮采的生产方式,成为薄煤层开采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

  

  [四]

  杨村矿1米以下含硬夹矸薄煤层机械化开采实验的成功,实现了几代煤矿职工的梦想。该项目研究成果多、含金量高,目前有七项新技术已申报了国家专利,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专家鉴定,认定该项目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敢为人先的杨村人向世人证明了他们的气魄和胆量:综采二区克服各种困难,仅用了短短8个月的时间就高质量完成了2708薄煤层机械化工业性试验任务,达到了“日上千、旬上万、月产三万吨”的生产水平,并在4702工作面创出了最高日产1860吨的好成绩,创建“年产60万吨薄煤层机械化采煤队”胜券在握。

  出任杨村煤矿矿长不久的郭德春,还来不及顾及更多,就首先深入到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的4602工作面。凭着丰富的采煤经验和渊博的采煤技术知识,在现场画草图、指不足、求改进、抓接续、提煤质……一鼓作气提出了30余条需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并权威性地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我们抓好了管理,一个队年产七十万吨、八十万吨是没有问题的。”掷地有声的话语令人振奋,催人奋进。相信,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杨村煤矿薄煤层机械化开采一定会更加的成熟,更加的完美!

  “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是集团公司、煤业公司、杨村矿这三个层次的创新团队在寻求真理过程中百折不挠、创新进取的一个缩影。这个缩影,已永驻在杨村煤矿三百米井下。